首页 资讯 正文
晋宁区张良花卉合作社召开股东分红大会,村集体、花农、企业共享惠农目标
晋宁融媒中心    04-18 10:28:43

昆明信息港讯 晋宁融媒全媒体记者 吴艳涛 刘佳 冯静 通讯员王翠芬 王志国 4月16日,晋宁区张良花卉合作社召开股东分红大会,合作社300余名员工和股东共同见证了这一令人激动的时刻。

大会现场,一摞摞钞票整齐堆放,红色的纸条上标记着股东的分红金额。73名股东先后上台,高兴地从张良花卉合作社负责人张良手中接过分红款。按照入股多少,股东中最多的领到了20多万元,最少的也领了几千块。大家手捧“致富金”,个个喜笑颜开。

图片

“合作社今天给大家分红,大伙儿都很开心,看到合作社发展了,我们的收益也有了保障。”在分红大会上,既是股东又是员工的李玉梅高兴地说,“除了分红外,我家两口子还在合作社上班,仅工资一年就能收入十多万元,生活更有盼头了。”

股东普文辉笑着说:“在这里工作,就像为自己家做事一样。我们见证着每一朵花的成长,也见证着合作社的壮大。这次分红是对我们努力的认可,更激励着我们继续加油。”为了提高花卉品质,普文辉从原来一窍不通到后来主动学习新技术,改良种植方法,让花卉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图片

张良花卉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最初只有几户社员和几十亩地。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花卉种植的行列中来。2020年,合作社依托全区花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探索出了以户为单位、以每股人民币1万元为标准的入股模式,动员社员积极入股,投资1800万元建设高标准绿色基地60亩。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实现了合作社的更好发展,还为社员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2022年,张良花卉合作社又借助“两权抵押+政府补助”模式,新吸收42户花农入股550万元成立“张良种植公司”,入驻晋宁区花卉产业园区“400亩高标准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合作社与村集体公司签订“技术服务”“生产代加工”“贸易代销”合作协议,形成了“村集体+合伙企业(花农组成)+种植公司+技术公司+销售公司”的产业链闭环。这一模式的创新,不仅提升了“张良花卉”品牌的知名度、信誉度和溢价能力,更实现了村集体、花农、企业间的共建、共享、惠农目标。

图片

“这次分红款近400万元”。张良介绍,“分红大会不仅是对社员辛勤耕耘的回馈,更是党建引领下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合作社通过入股新模式成就了‘社员’的四重身份,他们既是土地的主人,又是股东、社员,部分还是职工。他们通过流转土地得租金、就近务工得薪金、年底分红得股金,真正实现了增收致富。‘三得’模式的成功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让广大花农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增强创新的活力。”

图片

“人才兴则企业兴,人才强则企业强。”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合作社还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工资薪酬体系,根据工种不同设置多元化的工资结构,真正体现“能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分配机制。同时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者给予重奖。这种激励机制,不仅让员工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更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图片

除此而外,合作社还把在企业中有影响力的技术能手、“土专家”、优秀工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名师带徒+岗位练兵+评先树优”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劳模带徒弟,徒弟成师傅,师傅又带徒弟的传帮带模式。通过多年的努力,“张良花卉”从基层职工中培养出玫瑰田间管理种植能手,植保、水肥技术能手,包装能手等200多名。2024年,“张良花卉”产销切花5900万枝,实现销售收入7650万元。

张良花卉合作社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创新的经营模式和激励机制,更离不开全体职工和股东的共同努力。他们用心呵护每一株花卉,用汗水浇灌出美丽的花朵,也浇灌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未来,“张良花卉”将继续秉承“科技强农,意识富农”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花卉产业绿色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完整和产业的提质增效。

编辑:刘璐璐    责任编辑:李晓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