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由昆明市农业农村局主办、昆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昆明市农广校)承办的“2025年高素质农民农文旅融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圆满结业。本次培训历时5天,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解读、业态创新与实践技能提升,旨在培育一批懂政策、善经营、能带动的高素质乡村产业带头人。
政策引领,农文旅融合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结业典礼上,昆明市农广校副校长李宏涛指出,农文旅融合是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国家及省市级层面连续出台多项政策,为农文旅融合提供了坚实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期丽带上“乡村旅游”相关课程分享。
温立新携团队教授“直播团队分工与中控操作解析”。
姜亮带上《创意集市能为农文旅带来什么?》课程。
段秋骏带来《乡村振兴新阶段,从脱贫攻坚到城乡融合的农文旅探索实践》的分享。
邓忠带上“民宿的定位与运营”课程。
段昕带上《滇池风起·渔村新生--牛恋小渔村昆明市乡村农文旅融合实战分享》
学以致用,学员分享实践转化新思路
五华区西翥社区的农场主朵世豪对非遗体验课程印象深刻:“期丽老师分享的农文旅内容非常贴近我们农场的实际需求,尤其是把传统手工艺融入研学活动的思路,让我很受启发。我们农场每天都会组织亲子活动,这次体验了陶艺课后,我打算尽快开发‘陶艺+农耕’主题课程,让小朋友不仅能采摘,还能动手做陶器,把乡村记忆带回家。”他还特别提到,“培训最大的收获其实是认识了这么多同行伙伴,大家资源互补,未来可以联手打造跨区域研学路线。”
实操直播课程。
学员提问。
来自安宁温泉街道的露营地经营者陈冰则表示,此次培训精准对接了他的业务需求:“此次被推荐来学习就想深耕短视频引流。昨天拍摄课非常实用,老师讲了很多运镜和剪辑的实战技巧,比如如何突出露营地的自然氛围、怎么用镜头展示草坪种植的优势。我平时经常在抖音直播推广露营套餐,这次学到的新方法马上就能用上,对提升线上转化率很有信心。”
孙轲熠带来“民宿、农产品”拍摄技巧及呈现分享。
李飞老师带来“短视频平台运营”。
东川区文旅投公司的游印则从课程中找到了项目运营的新方向:“我们公司正在红土地景区推动民宿集群和文艺旅居村建设,期丽老师分享的整村运营模式让我眼前一亮。她提到的‘村集体+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正是我们目前需要突破的难点。过去我们更多考虑单栋民宿改造,现在意识到必须和村民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接下来我打算进一步请教老师,把冬瓜湾旅居村打造成能留住城市游客的‘第二居所’。”
学员们普遍认为,培训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更搭建起跨区域交流平台,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培训班小组讨论。
结业启新程,高素质农民扛起振兴使命
李宏涛对学员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做“懂融合”的践行者,因地制宜探索农文旅新模式;二是做“讲奉献”的引领者,带动更多农户参与产业链发展;三是做“善共享”的推动者,形成区域联动、抱团发展的合力。他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高素质农民是发展乡村产业的骨干力量,未来学校将持续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支持学员在农文旅融合实践中施展才华。
学员们表示,之后将把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助力昆明农文旅融合提质增效,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加鲜活生动。
培训班合影。
本次培训是昆明市深化乡村人才振兴、推动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培育新时代农村产业带头人注入了新活力。(昆明信息港记者张薇/文 袁瑶溪、张琪蕊、杨雨、罗婉宁、毕勇/摄)
培训班顺利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