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2月11日)从昆明市首次市政工程规划例会上获悉,经过一年多的地下管线普查及数据库建设,昆明市首个三维化管理的地下管线数据系统将于今年5月建成,可形象且直观地把地下密密麻麻的管线转化为可视化信息。借助这个系统,今后规划部门审批规划方案可“身临其境”进行评审,进入数据库即可准确获得管线口径大小、埋深程度和线路走向,甚至材质等,就像切开三明治蛋糕那样解剖我们脚下的土地,让这个沉默的地下迷宫“说话”,实现科学规划。昆明的地下管网建设及管理也将迈入国内先进城市的行列。
空中和地下,是城市空间未来拓展的两极。随着昆明大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立体骨架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体现在管理水平上,城市管线,尤其是地下管线,因其具有系统性、隐蔽性等特点,已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昆明形成了城市管线多头管理、体制不顺、资源不共享、城市管线建设相互不衔接、管线信息分散且标准不统一等不良局面,使得管理部门对城市管线,尤其是地下管线和地下空间家底不清,以致城市建设中频繁出现重复建设、重复开挖,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和不良社会的影响,市民生活深受干扰,政府形象受到损害。有的施工单位盲目开挖造成煤气泄露、自来水管爆裂、电力通信中断等事故,不仅给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失,还给市民的生产生活埋下安全隐患。
为此,市政府投入巨资,于2007年11月起开展了覆盖主城区约330平方公里的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开井检查18万余个,摸清了主城区所有依附通车道路7700多公里的市政管线,其中排水管线2400多公里。首次收集齐全昆明主城区市政工程管线分布现状。
在做好依法管理,于今年初出台《昆明市城市管线管理办法》的同时,昆明市规划部门还启动了地下管线数据系统的建设,将所有地下管线数据资料汇总入库。
市地下管线探测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地下管线数据库建设已进入数据处理和检查验收阶段,今年3月主城部分地区就可实现三维可视化管理,5月份全部进行验收。通过这套数据库,审批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准确获得管线口径大小、埋深程度和线路走向。同时,各管线单位要进行管道更新或改造时,也可通过该系统查询到整个线路的走势,顺利准确地完成规划及建设。今后,即使再度遇到挖断管子等安全事故,事故管线的所有信息,包括长度、材质等也可被很快调出,确保抢险时间。而且,本次管线普查数据也将对各管线建设单位实现信息共享,公开查询,确保地下管线科学规划管理。
为确保地下管线相关信息实现动态更新,下一步昆明市还将出台相关细则,加强规划批后管理,实现三维化审批。要求地下管线在覆土前都应进行跟踪测量,及时汇交地下管线测量信息资料,确保地下管线按照规划要求建设,保持城市管线数据库的现势性,使这套系统在昆明永久“服役”,让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脉”通畅。
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