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半年,随着交通微循环改造二期工程陆续完工,丹霞路、近华浦路、西华路、新闻路等4条“断头路”被打通。市民可从近华浦路东段直达大观路。大观河修建跨河调头桥梁,将大观路与新闻路、西华路和近华浦路连接在一起。从丹霞路可直通梁源小区,西华北路与西坝路连通。可也就是从此时起,这些道路的两边突然变成了天然停车场,早晚高峰期一到,原本缓解拥堵的道路反而变成了“死路”……
目击:道路被挤占成“停车场”
连日来,许多市民致电昆明日报热线5309999称,原本已经打通的微循环道路是为了更加方便市民出行,由于某些部门的管理疏漏,现道路两边出现了自行管理的停车场,反而导致路被“堵死”的情形。从19日开始,记者多次乘车或步行前往我市已经完工的多条微循环道路查看,结果发现,部分原本可以通畅行驶的道路都不同程度地被突现的“停车场”占据了,车行至此很不方便。
大观路刚刚开通的时候,市民确实感觉到了改造的好处:断头路的打通,道路网络连接,相对城市里多条拥堵不堪的道路,这里宽松的景象让所有饱受城市拥堵之苦的人深感畅快。从白马到大观楼不到5分钟,可直接避过东陆饭店等堵点直插西坝路,虽然这条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按原计划实施单向行驶,但是双向四车道的宽敞路面还是成为了出行市民最佳选择。
如今,大观路打通还不到一年,宽敞大道居然变成了临时停车场。一条600米左右的道路,两侧不论有没有停车线,都横七竖八地停满了各种车辆,就连周边的小巷也不能幸免,原本双向四车道的路面被挤得只剩下两条车道。“最让人忍受不了的是,行驶在这样的道路上,车速太快还容易与停放在两边的车辆以及行人产生擦碰,遇见对头车还得来上一脚刹车。”说起这条路,开出租车的李师傅怨言不断:“修这条路难道就是为了给大家当停车场?要不现在怎么停车的地方比路都宽?”
居民:“还不如改造以前”
从白马路口到大观楼路口段的老小区较多,没有足够的停车位,所以改造完成后,有关部门将道路两侧划出了一些横向停放车辆的临时位。而就当时路况来看,如果两侧的车辆只是顺着道路横向摆放,基本能留下一条半车道,对车辆影响较小。而且到今天为止,路面上也能隐约看出一些当时划好的停车线。随着大量车辆的停靠,大观路两边的停车泊位很快就成了抢手货,一天24小时都生意兴隆,就连周边的巷道都不能幸免,仅留下一条勉强能通行一辆车的过道,使得整个片区的道路更像是一个停车场。目前为了能多停一些,很多原本横向停放的车辆已经改成了斜向停放,侵占的领地更大,让原本宽敞的新路变成了“羊肠小道”。
对于住在白马小区的张先生来说,每天最痛苦的不是在街上被堵,而是即将到家的时候——原本狭窄的小区道路被两旁满满当当的私家车挤压得更为狭小,开车通行不用躲避路人却必须躲避这些车辆,一不小心就会发生剐蹭事故。“太头疼了!这个小区建得早,根本就没有设计停车场,有时候晚上10点以后回家,就找不到停车的地方了。”
在白马小区棕树营文化街,原本10余米的道路,被两旁横七竖八的车辆停得只剩下1/3,来往的司机既要防止擦到这些车,又要防止冷不丁从车丛里探出的人身,颇为不便。
城管:协调“让路”很困难
据记者调查,不仅白马、棕树营、永昌、新迎这些老小区未设停车场出现严重的停车、行车难问题,就连创意英国、幸福时光这些近年盖起来的小区,也都存在着停车位不足的问题。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车辆选择停放在这条路上?除了附近小区缺乏充足的停车点外,便宜实惠成为了最大的原因。在大观路上,停车只要5元钱,而周边的巷道内停车更加便宜,3元包停。和其它停车点不同的是,这里的3元、5元钱绝对超值,无论是停放1小时还是一天,都是这个价码。“停车5元,要发票6元!”当记者询问路面的看车人时,他们很爽快地报了一个低价,并很快拿出了发票。记者看到,这些发票上除了印有“白马停车场”外,再无其它的东西。通过多方打听记者询问了西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大观楼派出所等部门,他们都否认收取过路边停车的费用。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好好的一条新路短时间内就成为了临时停车场?据西山区城管局停车场管理处杨处长说,白马小区道路周边的停车场都没有办理过审批,小区建设的比较早,现在划出停车道路原来均属于小区道路。随着道路的改建,断头路打通,车流增大,这里变成了“公用”道路。管理处也多次与小区物管部门进行协调,物管部门也表示,愿意将道路让出来,但是要求政府部门帮助划出区域解决小区停车问题。管理处就该问题已多次以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了上报,但目前仍旧没有结果。
新闻延伸
门口“天然厕” 臭气熏四邻
因为门前有遮挡物,家住西坝村39号的马先生家大门前成了路人的“天然厕所“,每天垃圾粪便满地。马先生十分窝火,但无论使多少招数,路人随意大小便和扔垃圾的现象都有增无减。
昨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西坝村39号马先生的家门口,一股刺鼻气味立即迎面“扑”来。寻味而去,墙角边满是生活垃圾,一些用塑料袋装好的粪便,不但气味难闻,还招惹蝇虫乱飞。地上一道道腥臭的尿啧很是刺眼。
“太臭了!大门一年四季都不敢开!”马先生向记者说,这栋楼是自家的出租房,自从家门口变成 ‘天然厕所’,租住在楼上楼下的10多家住户一年四季都不能开窗户。再热的天,他们也只能窗门紧闭。“那味道要是进屋来,简直让人忍受不了。还有,‘天然公厕’也招来不少老鼠蟑螂,环境卫生很差。”马先生的老伴气愤地告诉记者,在离他们家20米远的地方就有垃圾桶和公共厕所,但很多人图省事,随手将垃圾扔在她们家门口。每天,她不知道要清扫多少次垃圾。
为此,马先生想了很多办法,多次贴出不要“随意在此大小便“的告示,但是还是无济于事。“希望路人能考虑一下我们住户的感受,不要再随意大小便了!”(昆明日报 记者 李凌 陶兰 实习记者 布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