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存档 正文
昆明创建园林城市三大指标已超国家标准
昆明信息港    09-27 09:43:52

    新闻速读 目前,昆明的城市绿地率达35.69%、绿化覆盖率达39.68%、人均公共绿地达10.16平方米。三项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而取得如此成绩,是政府、企业和市民三方联手合作的结果。

  昨天,市园林绿化局局长张家仁透露,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截至目前,昆明市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三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指标已经超过国家标准,力争年底实现创园目标。

  据了解,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城市绿地率要达到31%、绿化覆盖率达36%、人均公共绿地达7.5平方米。目前,昆明的这三项指标分别为35.69%、39.68%和10.16平方米。张家仁说,从去年开始,昆明的绿化就以每年新种80万棵乔木的速度大步前进,2008年昆明共种下了171.44万棵乔木,截至今年9月,也已经种下了150多万棵。每年都能按全年栽种目标的200%完成任务。

  自2008年2月27日昆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动员大会以来,全市上下采取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立体植绿等方式,大力植树造林,大搞绿化造景,使绿化空间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今年,昆明已经把“步行5分钟见绿,步行500米见绿”升格为“百米见绿”。全市还将在主城建成区249平方公里范围内,按照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增长1个百分点的要求,广泛开展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对现有的公园、广场、绿带,按3个80%的要求增绿补绿,对绿化盲区开展绿化建设,最大限度地扩大绿化空间、增加绿树总量,继续拆违建绿,实现绿化无盲区。“昆明的绿化正在发生质变。”张家仁说,现在绿化不再局限于按照常规种行道树,背街小巷、城中村和入滇河道两岸也穿上了“绿衣”,甚至待建项目的空地上也透出了新绿。

  两年前,长寿路还只是一条“羊肠小道”,藏在老旧居民区和城中村之间的它宽不足8米,绿化的空间着实不多。去年底,随着道路微循环改造和北站棚户区拆除工作的结束,一排排崭新的小树给长寿路增添了不少生机。不仅背街小巷,就连一度与城市格格不入的城中村也妆点了绿色。出现在小厂村里的街头绿地让村民们兴奋不已,“树种到村里了,我们有了纳凉聊天的新地方。”同时,河道两岸的绿化也让原本臭气熏天的金汁河变得惬意。此外,吹箫巷拆平待建的空地上也新种了300多棵红花木棉。“绿化工作不会因为工程的停止而出现‘断代’,现在种上的小树等到工程开工后便会移栽,到其他地方发挥作用。”鼓楼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其实,在市民生活中悄然“变脸”的莲花池公园,五华区公务员林,银海生态停车场,绿视率层次清晰、错落有致的春雨路和体现道路景观层次的昆安高速……都在记录着昆明的绿化巨变。“猴子出门不落地,市民出行不用打伞”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绿化概念。这个形象的比喻也渐渐在市民生活中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绿色革命”中,政府不再唱“独角戏”也成为了昆明“绿色革命”中的一大新特色。政企合作的创新机制为昆明变绿筹得了大量资金,而市民的参与更是为昆明的绿化增添了几分温情。市民张红芬在去年的大规模补绿工作中就到金星社区捐出了400元现金当起了“树妈”,小坝股份合作联社的村民们拿出了60万元投入到城市绿化中,东华小区的大爹大妈们把家里的盆栽花草搬到了院子里……市民参与绿化的例子每天都在昆明发生。(昆明日报 记者郑阳洋报道)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