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我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将在南极中山站建立一部高频雷达,并加盟国际“超级双子极光雷达观测网”,开展极区电离层对流研究。
南极中山站高频雷达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地面综合观测子午链工程”的重要内容,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是该部雷达的建设使用单位,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承担雷达天线阵的研制和安装任务。
经过我国22次至25次南极考察队员的努力,目前南极中山站附近的高频雷达天线场地选址、平整、加固等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在今年的第26次南极考察期间,来自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的李忠、郝战军、魏玉果、陈晓林等4名考察队员,将现场安装并调试20付水平对数周期天线单元组成的雷达阵,包括雷达阵的测量布局定位、基础拉锚施工、天线及馈线安装、系统联试等全部工作。此外,还将完成1付新测高仪发射天线、4付测高仪接收天线的基础及天线安装调试工作。
据悉,在我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员越冬期间,高频雷达及测高仪天线将投入观测使用。
我国科考队员将赴南极搜寻陨石和宇宙尘
陨石被誉为太阳系的“考古样品”,极具科学研究价值。在我国即将进行的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我国科考队员将赴南极格罗夫山等地搜寻陨石,同时还将收集新降落的宇宙尘样品。
距离我国南极中山站直线距离约400公里的格罗夫山,由60多座冰原岛峰构成,是地球上已知最富集陨石的区域。在1998年至2006年间,我国曾对格罗夫山进行过4次科学考察,共收集到9834块陨石,其中包括2块火星陨石和多块特殊类型的陨石,使我国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陨石存有量最多的国家。
科学家根据格罗夫山陨石的富集机制和分布情况,判断该地区仍存在大量陨石。在我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考察队员将到格罗夫山的阵风悬崖、哈丁山、查哈洛夫冰碛带等地,继续搜寻陨石。
来自桂林理工大学的陨石专家廖秉魁还将参加美国陨石队的联合考察,计划今年11月底从美国的麦克默多站出发,乘专机飞往南极横断山脉中部的Miller Range地区,开展系统陨石收集工作。
南极不仅是陨石的富集区,还是收集宇宙尘最理想的区域。除了陨石穿越大气层烧蚀产生的消融型宇宙尘外,还有大量的星际尘埃不断沉降在地球表面,其中相当一部分颗粒甚至比陨石更为原始。
由于南极绝大部分地区被冰雪所覆盖,且远离人类活动区域,因此南极冰雪中混入的地球尘埃远远低于其他地区,具有最高的宇宙尘相对含量。
我国第26次南极科考队员在格罗夫山野外考察期间,将利用大部分宇宙尘具有磁性的特性,采用磁装置,获取新降落的宇宙尘样品。(新华社 记者 张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