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存档 正文
昆明应急供水工程及时到位引水解渴
昆明信息港    03-21 22:10:44

    近日,省气象局发布2009—2010年云南秋、冬、春连旱中期评估结果,综合评定云南省目前的干旱为秋、冬、春连旱,滇中、滇东及滇西东部的大部地区为100年以上一遇,且未来一个月,仍将持续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趋势,雨季到来以前干旱解除的可能性不大。旱魔肆虐没有吓倒昆明各县区的“抗旱人”,他们在充分挖掘现有一切水资源的潜力,兴建应急供水工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为当地群众生活、生产用水提供最基本保障。


    宜良:小水窖有大能耐

    3月18日,宜良县九乡乡德马村村民李万喜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与本村其他烟农一样,李万喜用马车把山下河里的水运到半山坡上的水窖里积蓄起来,作为烟田的灌溉用水。“我们村以前比较缺水,碰上干旱年景,人蓄饮水都困难,更不要说灌溉用水了。这几年,县烟草公司为我们修建了小水窖,浇地的水基本能保障了。”德马村是宜良县烟水工程的受益村之一。

    小水窖经济、适用、管用,深受山区群众的欢迎。宜良县烟草公司经理陈兴介绍说,小水窖及配套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山区的小水源,聚雨型小水窖可以直接积蓄有限的雨水,解决水源和蓄水问题;山区耕地分散,修水窖投入小、工期短、占地少、见效快;水窖一般建在田间地头,易于管理,方便浇灌,省工省时;在小水窖上面盖上盖子,可以避免污染及水分蒸发。

    宜良县委常委、副县长李鸿介绍,目前,宜良大部分水窖已蓄满水,为抗旱移栽和抗旱保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宜良已建、在建抗旱应急工程47件,预计总投资401.71万元,可解决人2万余人、6000多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全县冬春农田水利工程动工352件,占计划数481件的73%,完工260件,占计划数的54%,完成投资3418.74万元。完成水毁修复工程13件;除险加固工程2件;节水工程1件;人畜饮水工程74件;新增防渗渠道14.11千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低产田和烟水工程将在4月20日前完工,及早投入使用。




    石林:16件工程及时解困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旱情,石林县积极组织各方力量,投资670余万元实施16件抗旱应急供水工程,以缓解灾区人畜饮水困难。

    目前,巴江河流域和部分村组的龙潭等水源区仍有可取水源,如冒水洞、小黑龙潭、小尖山村的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日出水量约2000立方,但这几个水源区没有水库坝塘等蓄水设施,离村子又远,流出的地下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结合应急供水和长远蓄水,石林县计划在这几个水源区修建库塘等蓄水设施,蓄积每一滴地下水,旱年解旱,平常年份作农田灌溉。

    因大可河断流,沿岸的小沙河等村子出现饮水困难,新挖的应急水井蓄水也非常有限,村民们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取到水。为此,石林县筹资150余万元,紧急实施大可集镇人饮抗旱应急工程,建设单位不分昼夜、抢抓工时,共安装管道7000余米,从坝塘河水库直接引水到小沙河、小波溪等村,有效解决了大可集镇4个村5456人、2376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与大可集镇人饮抗旱应急工程同时实施的还有15项工程,其中西街口的集镇区和砂坡、鹿阜镇的新则和上蒲草村、圭山镇的汪家河等应急供水工程在建成后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板桥镇段家坝村等应急供水工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

    石林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人介绍,第三批应急供水工程的拟建方案正在收集整理中,目前已收到50余件,待研究商定后,预计有近20件应急供水工程将着手实施。但是,计划实施的应急工程很多,即便经过多次筛选,各项应急工程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资金短缺,县政府正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寻甸:抓紧启动应急水源建设

    百年一遇的旱灾,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面对持续加重的旱情,寻甸县充分发挥现有库塘蓄水7507.5万立方米及“五小水利”工程的作用,制定供用水计划及应急预案,启动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新建引水管道,有序地组织村民取水拉水,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为当地群众生活、生产用水提供最基本保障。

    记者从寻甸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虽然寻甸水资源总量上有21.94亿立方米,但人均可利用水资源仅为286立方米,山区、半山区占国土面积87.5%的水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方无取水水源。自2008年以来,全县利用国家扩大内需项目新建的一批引水工程、小型水利工程,在这场百年不遇的旱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旱灾发生以来,县水利部门切实抓好库塘开源节流,增加有效蓄水,在全县倡导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和定量供水,迅速启动抗旱应急工程启动15件,其中功山镇柳树河、小田冲、困龙潭打井工程、六哨、联合两乡镇集镇应急水源工程、先锋镇鲁土村应急供水工程目前已完工,缓解了8234人饮水困难。

    加强以水利为基础的农田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扩大旱地水浇面积,把解决供水保障能力低作为水利建设的落脚点。今年起,寻甸在抓紧启动抗旱水源建设的同时,陆续开工建设 “五小”水利工程450件,加快推进南海、李家箐、路则冲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实施烟水配套工程25174亩,继续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解决农村5万人饮水安。



    晋宁:清泉引进村 生活得保障

    “要不是修了这个应急供水工程,我们还不知道要渴多久呢!那么大一个集镇,4万多人的饮水,搞不好会出大乱子呢!”断水近2个月,看着水管中重新流出的泉水,晋宁县晋城镇北门村的老徐感叹地说。

    晋城镇原供水水源为益州水库、映山塘水库和马鞍塘水库,由于干旱,自去年8月开始,益州水库和映山塘水库就几乎干涸见底,3个水库的日供水能力仅为1450立方,而晋城镇4.2万人正常日需水量是4000立方,晋城镇一时人人喊渴。群众的需求就是命令,晋宁县委、县政府及时部署,由县水务局负责实施,于去年10月2日启动了晋城镇应急供水工程建设。该工程从柴大供昆明水管上取水,建抽水站提水至晋城水厂进行处理后供给晋城地区,总投资369.2万元,项目设计供水人口为4.6万人,日供水设计能力为5231立方,于2009年10月27日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晋城镇饮水困难得到初步缓解。

    和晋城镇4万民众一样受惠于应急供水工程的村、镇遍及晋宁全县。雨孜雾村委会瑶坪坝村,全村共有人口430人、大牲畜120头,由于地处偏远山区,没有水库水源河道。今年秋冬春连旱,现有的供水点已出现泉眼断流,水井干涸,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为此,党委、政府积极寻找水源,经过多次踏勘和协商,筹措资金49.8万元,安装DN50管道9.6公里到外村取水,保证村民饮到了安全水。

    今年1月,晋宁县水务、林业和农业等部门组成调查小组,深入到全县饮水困难的村调研,针对水源、用水量、用水人口和发生饮水安全后可采取的应急措施等进行调查落实,形成了《晋宁县2010年抗旱保供水应急工程建设项目计划表》,做到抗旱保供水工作“一县一策、一乡一策和一村一策”, 确保人畜饮水。目前,晋宁县应急供水工程建设已动工31件,完工14件,其余39件正在组织勘测设计和施工前的准备。


    全市:近百件应急工程建设中

    据统计,截至目前,昆明各县(市)区共完成73件抗旱应急工程项目,正在进行建设的有97件。全市累计投入抗旱185.75万人,投入抗旱设施:机电井636眼,泵站1845处,机动抗旱设备12.23万台套,装机容量21.59万千瓦,机动运水车辆16907辆;抗旱浇灌面积120.45千公顷,临时解决141.2万人、78.2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此外,我市今年将开工建设解决23万人饮安全的抗旱应急工程项目,一件中型、15件小(一)型水库工程、11万余件“五小”水利工程、19件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总投资37.45亿元。其中,抗旱应急工程实施明渠清淤、管道维修、新建水池及管道引水等,总投资0.95亿元;采取集中、分散及城市供水管网延伸等方式,投资1.16亿元,解决23万农村人饮安全问题;投资16.04亿元开工建设寻甸木戛利中型水库及安宁王家滩、东川水井山等小(一)型水库工程,总库容6899.9万立方米,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0.67万亩;投资16.9亿建设11万个小水窖、519个小泵站、1599公里小水渠、10136公里小型引水管道、733个小坝塘、1435个小水池,解决106万人畜饮水、11万亩农田灌溉;投资2.4亿对官渡东北沙河、富民丰收、安宁凤仪等19件小(一)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总库容4571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8.23万亩。(昆明日报 记者陈明亮 杨雪煌 通讯员邱小坤 杨艳琼 王汝邦 盛有文)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