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存档 正文
滇池蓝藻未大面积暴发 劣六类水质之说是无稽之谈
昆明信息港    12-02 22:40:27

    针对有媒体11月29日报道“昆明滇池暴发蓝藻,湖水如绿漆”一事,记者今日(2日)专门到滇池外海沿岸实地查看,并采访有关专家。得出的结论是:滇池并没有出现蓝藻大面积暴发现象,水质目前为劣六类水更是无稽之谈。

    在容易富集蓝藻的滇池外海北岸沿线,岸边的水体中确有蓝藻存在,但透过水面依然可以看清岸边水下的石块,基本闻不到腥臭味。再来到蓝藻最容易富集的龙门村——周培源旧居,由于此处水域沿着岸势形成一个夹角,大量蓝藻被风吹进这个夹角,导致此处水域内的蓝藻较为密集。一眼看上去,确实感觉这片300平方米左右的水面颜色较绿,再看与之一堤之隔的水面,只有零星蓝藻漂浮。

    滇池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韩亚平教授表示,目前蓝藻的繁殖期已进入尾声,滇池水面大规模的蓝藻暴发是不可能的。最适宜蓝藻繁殖的水温为20至35摄氏度,目前滇池水温仅为12摄氏度,一旦水温低于10摄氏度,蓝藻就将进入休眠期暂时停止繁殖。滇池内蓝藻一年四季都有,只是水温不同蓝藻繁殖数量也不同,越靠近岸边蓝藻富集的密度越大。而且蓝藻并不是只有滇池里才有,一类水质的自然水体中也会有蓝藻存在,蓝藻数量的多少起决于水体水温和富营养化程度。

    问及滇池水质目前是否已下降为劣六类水质,韩教授说,这纯粹是无稽之谈。按照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一至五类,五类以下的水质均为劣五类水质,从来没有劣六类这种水质标准。韩教授介绍,从草海水质来看,目前水质类别仍为劣五类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73.3。但与2005年相比,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了3.59%;水体透明度的平均值上升了29.7%;氨氮、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平均值分别下降了25.5%、34.7%、8.35%和59%。从外海水质来看,目前水质仍为劣五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9.5。但与2005年相比,氨氮下降了1.19%。种种数据显示,滇池水质正逐步好转。

    昆明市滇池管理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月滇池水体平均叶绿素a为120微克/升,明显低于去年11月的295微克/升。与2008年、2009年相比,今年滇池外海北岸出现蓝藻大面积富集的频率有所降低,分布范围有所缩小。由于风向和潮流的影响,西山脚下龙门村一带近岸湖湾是蓝藻易于积累的富集区域。为防止此区域蓝藻的大量富集,滇管局通过人工捕藻和抽藻设施运行等方式,积极从水体中去除富集的蓝藻。目前局部区域可能还会出现小范围蓝藻富集的情况,但随着水温的逐渐下降, 每年12月份至次年3月份,均属于蓝藻休眠期。(昆明日报 记者张锦)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