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存档 正文
滇池蓝藻进入休眠期
昆明信息港    12-06 23:19:41

    记者今日从市滇池管理局举行的滇池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滇池蓝藻目前已进入休眠期。今年夏秋季蓝藻生物量较去、前年呈总体下降趋势,蓝藻大面积富集的频率和强度均有所减轻。

    蓝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0摄氏度至35摄氏度之间,水温不同,蓝藻的数量和密度也不同。滇池蓝藻的生长和富集受潮流及风向影响较大,会随着风向、湖流在局部地区聚集。如滇池北岸海埂公园至西山龙门村局部水域,就属于蓝藻易于富集的区域。此区域也一直是滇池蓝藻的重点防控区域之一,目前滇管部门除采用抽吸式打捞、移动打捞船等方式进行打捞外,滇池周边还建成了两座藻水分离站,日处理蓝藻规模为3万方。随着水温的逐渐下降,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初,都是蓝藻的休眠期。

    通过各项治污及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目前滇池水质与往年相比虽然仍为劣5类水质,但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总氮和氨氮等含量的平均值均已有明显下降。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滇池水质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4类水质目标。(昆明日报 记者张锦)

    相关新闻

    滇池需要“以鱼养水”

    近期,相关部门向滇池内投放了大量滤食性鱼苗。此举目的在于实现“以鱼控藻、以鱼减污、以鱼养水”。

    既要有效去除水体的氮、磷,又要有效控制蓝藻暴发,一是必须减少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如银鱼等;二是必须严格控制以水生植物为食的草食性鱼类,如草鱼等;三是增加一定数量的以有机腐屑为食的杂食性鱼类,如滇池高背鲫鱼、滇池金线鲃;四是适度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滤食性鱼类,如白鲢鱼等。为确保鱼类生态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当务之急是实施永久性科学禁渔、转换传统渔业功能和调整鱼类种群结构。首先要让沿湖群众逐渐改变传统的靠水吃水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其次要尽快开展滇池水质、水生生物资源全面系统监测,为推动滇池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滇池渔业管理的制度创新奠定基础。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保护好滇池鱼类资源。(昆明日报 通讯员但文德)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