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巍/制图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经过5年努力,我省经济总量从3462亿元增加到7220亿元,年均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从7809元增加到15749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从662亿元增加到11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426亿元增加到32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375亿元增加到289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041亿元增加到2500亿元;财政总收入从766亿元增加到1809亿元,财政支出从766亿元增加到2286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5年工业投资突破6000亿元,是“十五”的3.7倍。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5年间,全省三分之二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累计达5126亿元,比“十五”增加3207亿元,增长1.67倍。全省财政累计支农资金达980亿元,比“十五”净增620亿元,对农户的各种补贴达到18类。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65元,年均实际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52元,年均实际增长9.9%,高于全国增长水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等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政策覆盖面逐年扩大,补助标准不断提高。累计教育投入1700亿元,有力推动了教育改革和发展。投入111亿元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860万平方米,基础教育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5年增加近50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翻了一番多、规模已超过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0%,呈贡高校新区累计竣工300万平方米,入住学生达8万人。坚持“大办卫生、多办医院”,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百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近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全省80%的人口。
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9%;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分别增长8.1%和13.2%;城镇登记失业率4.21%;人口自然增长率6.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6.7%。除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7%,略高于3%左右的控制目标外,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
大旱之年保增长保民生
2010年云南粮食实现连续8年增产
2010年,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全省上下开展了一场“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的攻坚战,在小春作物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650万吨,实现连续8年增产。初步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21亿元,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896亿元,增长3%,林业产值208亿元,增长7%,牧业产值588亿元,增长8%,渔业产值45亿元,增长10%,农业服务业产值63亿元,增长5%。农业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对GDP的贡献为15.3%。
主要农产品生产再获丰收。2010年全省蔬菜产量1243.24万吨,增长0.4%,烤烟产量95.99万吨,增长9.0%,油料产量37.60万,甘蔗产量1739.69万吨,茶叶19.72万吨,增长7.8%,橡胶产量32.96万吨,增长10.5%,水果产量360.33万吨,增长5.1%,鲜切花产量60.50亿枝,增长8.0%。
畜牧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2010年肉类总产可达50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左右。其中,猪出栏4658万头,增长8.4%,猪肉产量411万吨,增长8.9%,牛出栏328万头,增长7.4%,牛肉产量39万吨, 增长7.4%,羊出栏700万只,增长5.4%,羊肉产量14万吨, 增长5%,家禽出栏2.2亿只,增长7.6%,禽肉产量39万吨, 增长7.4%。奶产量达到57.4万吨,增长3.5%。畜牧业生产在一直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林业生产形势良好。本年新育苗面积56824亩,低效林改造111.99万亩,造林预整地335.97万亩。全年完成900万亩的营造林任务,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10亿元,保持10%以上的增幅。
2010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900.44亿元,增长22.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16.3%。其中全省商品住宅投资654.67亿元,增长18.4%,而90平方米以下房屋投资127.07亿元,增长30.4%;2010年全省商品房施工面积8784.97万平方米,增长28.5%。全省商品房楼市交易活跃。2010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2959.43万平方米,增长32.7%,商品房销售额934.6亿元,增长43%。(都市时报 记者许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