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座“遗体捐献者纪念碑”落成。
前来参加落成仪式的人们向纪念碑敬献花圈。
今后,云南省内外遗体捐献者的亲属,在昆明将有一个环境优美的祭拜亲人的场所了!昨天(4日),由云南省红十字会和昆明晋龙如意园联合建立的“云南省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在晋宁落成,这也是我省首座遗体捐献者纪念碑。
纪念碑寓意多
“云南省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位于晋宁县盘龙寺旁边的晋龙如意园,这里地势开阔、环境优美。纪念碑采用优质的花岗石材建造,主碑以汉字“品”为结构主体,以分开的人体具象造型诠释遗体捐献的意义,以白鸽预示希望。主碑以“品”字将分开的人体融合,寓意所有遗体和器官捐献者,都是人品高尚、品行端正、品德良好的人。主碑两侧的碑面上,刻有遗体、器官捐献者姓名,供世人在清明等特殊日子缅怀和悼念。在主碑的最上方,镶嵌着醒目的“红十字徽”,“博爱、奉献”的字样体现着国际人道主义的精神。
捐献者名字将刻上纪念碑
56岁的杨文兴和老伴熊留芳是晋宁县昆阳镇甸心村委会村民,两人没有什么文化,但经过村里人的宣传后,夫妇俩决定捐献遗体。杨文兴说:“我这辈子没多大能耐,没能力帮别人,但捐献遗体至少是件荣耀的事情,我觉得挺光荣的!”经过做老伴的工作,老伴也同意死后一起捐献遗体。“我们的名字说不定还可以刻在一个石碑上,也算做伴了!”他颤抖着拿出签订遗体捐献协议时,昆明医学院给他颁发的大红荣誉证书。
据了解,目前,全省首批已经捐献遗体的爱心人士中,有38人生前已经同意“入驻”昆明晋龙如意园。昨天,他们的名字被工整地刻在石碑上。仪式结束后,晋龙如意园的员工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晋龙如意园总经理许文彪介绍:以后,只要有遗体捐献者愿意将名字刻在石碑上的,不管是不是云南的,哪怕是国外的,只要有亲人在云南需要祭拜的,都可以很快办理相关手续,这一过程没有任何费用。
昆明欲出台《遗体捐赠管理办法》
省红十字会负责人介绍,建立这个纪念碑主要是表示对遗体捐献者的尊重,让后人有个追思的地点。下一步,云南还将发掘更多的地方建造这样的纪念碑,让遗体捐献者的家属就近祭拜。
昆明市殡葬管理处处长瞿勤介绍,预计在明年,昆明市的卫生、公安、民政等部门将联合出台《遗体捐赠管理办法》,对遗体捐献的相关事宜进行规范和有效管理后,会促进这一事业的更好发展。
昆明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杨军伟表示:建造遗体捐献者纪念碑能够推动遗体捐献事业。目前,昆明的各医学院、卫校等学校都接受遗体捐献。从1999年开始,昆明医学院开始接受志愿者遗体捐献,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50多名遗体捐献者登记表示,愿意在百年之后捐献遗体。“这远远不够啊!我们的教学尸源现在是很紧缺的!”他表示,随着昆明医学院的扩招,需要的尸源会更多,但捐献者却很少,大部分的捐献者都是学医的或是文化程度很高的人群。遗体捐献这一观念还没有被社会大众所接受。他希望群众能打破陈旧的“生死观”,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遗体捐献的行列来。昆明医学院的遗体捐献联系电话是5922851、15969559449。
●特写
捐献者家属:我们终于有个地方祭拜了
在昨天的揭碑现场,来了一群特别的人,他们都是已经和昆明医学院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的捐献人,他们想提前来看看这个赋予他们荣誉的丰碑。
65岁的李琼珍是为已经捐献遗体的丈夫杨友智来的。她介绍,丈夫杨友智以前是禄丰广通医院中药药剂室的一名药剂师。2009年6月份,杨友智与昆明医学院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
“他总说遗体捐献是利国利民的,是最后一次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是值得尊敬的,不过我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说起丈夫生前的事情,李琼珍有些感伤。去年4月份,杨友智身体状况突然变差,经检查确诊为口腔癌。今年2月22日,72岁的杨友智因病医治无效去世。遵照他的生前遗愿,家人在他去世后联系了昆明医学院,将遗体捐献给该校用于教学研究。
李琼珍说,丈夫的遗体被拉走后不久就是清明节,因为没有公墓等祭拜的地方,她和家人只有在自家住的小区门口为他祭拜,寄托哀思。有时候,路过昆明医学院的区域,也会想到丈夫就在这里,也会祈祷一下。“尽管当时我是同意的,但看着别家清明上山扫墓,我还是有点异样的感觉。不过现在好了,我可以来晋龙如意园祭拜他了!”(记者 毛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