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位名人墨宝本周亮相大观楼文化碑廊
林则徐“游大观”手迹首次以碑文呈现
新加坡游客通过文化碑廊了解大观楼历史。
本周末,可到大观公园观冬景,并欣赏大观楼文化碑廊。
为进一步挖掘整理大观公园历史文化内涵,大观楼文化碑廊日前落成,真实再现了15位历代名人赞美大观楼的绝美诗词。其中,林则徐“游大观”珍贵手迹更首次以碑刻的形式亮相市民面前。
记者8日从大观公园获悉,历史文化是大观楼名园打造的灵魂。为提升景区文化品位,公园从今年起实施历史文化建园工作,并通过科学规划挖掘,整理历史文化,在近华浦文物保护核心区内营造一条大观楼文化碑廊。文化碑廊一共选刻名人墨宝15方,附木刻释文及人物传略,以飨游客。
“大观楼历来是文人墨客群贤毕至之处,诗词吟咏大观名楼,评价天下第一长联,雄文华章灿若繁星。”大观公园办公室主任徐昊天介绍,为了更好传承历史文化,公园在近华浦内建造大观楼文化碑廊,碑廊精选毛泽东点评大观楼长联“从古未有,别创一格”手迹影印件。同时,文化碑廊还选刻了董必武、陈毅、郭沫若等名人情系大观楼的诗文,及近代在昆明较有影响力的文化名流学者的一同展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其中尤为珍贵的是曾任云贵总督、民族英雄林则徐游历大观楼的精彩诗文:“雨后浓园花四壁,水边香绽稻千畦。阑干百尺横波立,楼阁三重压树低。”。林公的字苍劲大气,行云流水。据介绍,林则徐写下的云南诗稿手迹留存至今十分不易,原件现存于故宫博物院。该诗文也首次将其镌刻成碑,供游客欣赏,缅怀一代英雄的丰功伟绩。
据了解,大观楼文化碑廊的落成,仅是大观公园文化建园的初步尝试。公园将以此为契机,全面展开文化建园工作,坚持实施大观楼历史文化内涵的发掘、保护、传承与展示。今后将陆续投资800万,建设催耕馆CG数码影厅,动态展现“古滇大观”景象,还将建立多个分类文化陈列馆,并通过景观升级、路面改造等,进一步提升公园文化内涵,让游客充分领略大观楼历史文化名园的魅力。(昆明日报 记者廖晶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