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泰州市高港区“一处河堤使用芦苇杆当钢筋筑堤坝”的新闻,引起了众多媒体和广大网友的广泛关注,相关的评论直指当地政府监管不力,更是将新闻中涉及的堤坝形容成“豆腐渣工程”。而据中国江苏网记者采访发现,“芦苇杆当钢筋筑堤坝”是假新闻,是新闻爆料人主观臆断的结果。
记者调查泰州芦苇秆筑堤坝:与事实有出入
事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堤坝中是否存在用芦苇当钢筋现象,“豆腐渣工程”消息是如何出笼的?5日,记者赶到泰州进行调查,发现网上“芦苇秆当钢筋筑堤坝”一说与事实存在很大出入,当地市民直指河堤上护栏缺失是造成车祸的重要原因。
岁末车祸牵出“豆腐渣工程”
“2011年12月30日晚11点30分左右,泰州市高港区一男子在家门口倒车时,由于方向失控,一下子撞破护栏坠入了冰冷的河中。没想到这一撞居然揭开了泰州南官河河堤工程质量问题,应该用钢筋水泥修筑的堤坝,竟然使用了芦苇杆做替代。”这是日前某电视媒体法治节目里的一段播音词。很快,这则名为《芦苇杆当钢筋筑堤坝》的新闻,引起了其他媒体和民众的关注。
短短时间里,它先后被等省内外多个网站转载,并在微博上引发热议。微博上搜索“芦苇杆筑堤坝”,得到的微博已经有1000多条。而在百度新闻的搜索页面,“芦苇杆筑堤坝”的相关新闻也已经有200多篇。
网评称豆腐渣工程“登峰造极”
多数网友对此表现出了震惊和愤慨,直呼伤不起。甚而有网友调侃,一起车祸撞出了史上最牛的“豆腐渣”工程,这样的新技术、高科技“对节能环保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不仅网友对此表现出了震惊,媒体时评也一边倒,指责这样的豆腐渣工程“吞钱更要命”。《京华时报》时评称草菅人命的工程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更严重折损了公共安全,加剧了公众的不安全感,这种巨大的心理成本正在降低公众的生活质量、透支公众的幸福指数。
事实竟是新闻爆料人主观臆断
事情出来以后,立即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1月2日上午,高港区专门成立了调查组,并请事件爆料人贾宏伟本人直接参与调查。
经调查,去年6月口岸街道办为方便村民出行和美化城市环境,将南官河东侧沿河南路原有的砂石路面全部用水泥浇筑。考虑到此路属便道性质,根据规定,即使县乡等级公路,路面面层铺设时都不需要使用钢筋,所以在浇筑该便道时未用钢筋。工程队在施工时,为防止水泥浆外溢流至南官河护坡,采用了一些简易物件如芦苇杆、细木板等做外衬,以便水泥凝固不外泄,所以才导致事故地段路面外侧发现了残留的芦苇杆,这与水泥路面及堤岸的质量问题不存在关联。
面对调查事实,爆料人贾宏伟于1月2日、3日主动在网上发帖承认了自己对事件的主观臆断,声明称“工程质量确实没有问题”。
专家:钢筋并非是道路或堤坝必须材料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卢廷浩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专业的角度指出:钢筋并非是道路或者堤坝所必须的材料。只有在一些特殊的结构,比如桥梁、隧道、涵洞等混凝土结构中,才会有可能用到。而茅草等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起到抗拉、防滑等作用,只要正确使用效果会很好。
针对栏杆缺损的问题,高港区政府调查组告诉记者,正在认真听取附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将积极配合,尽快将护栏补齐,并在该路段增设防护栏和警示标志,加强日常管护,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记者戚阜生 实习生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