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科技厅公布了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2009、2010年立项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中期专项审计结果。
此次专项审计共涉及78个项目,总预算经费51.5亿余元。其中省科技经费14701万元,单位自筹235349.68万元,部门匹配4910.65万元,银行贷款260634.00万元。实际到位经费235053.31万元,到位率为52.41%。项目经费实际支出中,科技经费支出与自筹经费支出比为1∶22,科技经费的引导放大作用较明显。
审计报告指出,通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大多数单位的研发能力得到加强、项目经济效益逐步显现。马关云铜锌业有限公司承担“30吨/年4N精铟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2007年6月1日开工,预计2008年底竣工,因在2008年遇到金融危机,造成资金短缺,项目工程不得不停工延期。该项目在2009年获省科技厅立项支持后,不但得到了省科技厅的资金支持,同时也促使企业在银行获贷款9000万元,推进了整个项目进度,2009年7月项目开始恢复施工,2010年3月基本完工。2010年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亿多元,利润超过1200万元。
昆明三利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增产能650吨,新增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累计实现利润1265万元,上缴税金302万元。
丽江永胜霖凯有机食品综合加工有限公司在项目实施期间已新增产值6000多万元,增加利润近2000万元,增加税金447.9万元。(昆明日报 记者吴洁)
相关新闻
云南建成全国首条高端铝圆杆生产线
日前,由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项目——“4万吨/年高强度铝合金圆杆生产技术开发”通过验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云南铝业开发出6项核心新技术,并建成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
项目于2008年初开工建设,总投资1.11亿元,省科技经费支持500万元。主要研发技术是在引进意大利Continuus-Properzi公司连铸连轧机组的基础上,对工艺控制和生产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铝185”、“云铝297”两个合金配方及控制工艺技术、新型雾化淬冷技术等,解决高强度铝合金圆杆合金配方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形成全套生产工艺技术,实现产业化生产。
云南省科技厅验收材料显示,在该项目实施期间,实现累计生产铝合金圆杆近5万吨,销售收入超过6亿元,实现利税6000多万元。
铝圆杆主要用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据了解,目前国内合金电工铝圆杆的需求量在10万吨以上,主要生产企业是包头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铝贵州分公司。国内生产大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且产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云南铝业4万吨/年高强度铝合金圆杆生产线的建成,在技术和产量两方面都填补了这一领域在国内的缺口。(昆明日报 记者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