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送水上山的村民眺望远处的火场 记者 张玉杰 摄
已经烧了4天的易门安宁“3·18”火灾,在玉溪、昆明两地扑火力量的压制下,目前东线、北线林火已全部扑灭 ,进入看守阶段。而东北线则于昨天凌晨2点出现新火点。就“3·18”山火,回良玉副总理昨天作出重要批示,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亲临火场视察。
昨天下午3点,国家森林防火指指挥部杜永胜副指挥长、武警森林指挥部魏凤桐参谋长等领导亲临王家滩火场观察火情,在现场召开会议,传达了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充分肯定了云南省今年森林防火工作及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3·18”森林火灾灭火工作。向参与灭火的部队官兵、干部群众表示慰问。
杜副指挥长提出要求,认真贯彻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下定决心,细化完善方案,发扬连续作战优秀作风,鼓舞士气、再接再厉,争取将山火尽快扑灭,避免更严重损失。对东北线出现的新火点,要采取“围、扑、隔、守”措施,确保村庄安全,东部、北部已扑灭明火的老火场,要依靠隔离带及看守部队严密防范,确保不出现新火情突破隔离带。前方指挥部要组织精干力量组成预备队,发现新火情及时扑灭。
昆明市委副书记李邑飞,副市长李喜代表市委、市政府表态,坚决落实回良玉副总理批示和国家森林防指挥部领导指示精神,进一步细化完善工作方案,全力组织灭火。
目前,东线、北线林火已经全部扑灭,移交部队接管实施24小时看守,落实看守责任,严防死守。昨天凌晨2点出现的东北线新火点,森警部队已集中主要力量全力组织扑灭,各项保障同步供给。
安宁森林火灾目前过火面积达2200亩。3月20日晚11点,驻滇集团军200余名官兵星夜抵达火灾现场,在火场南线约8公里防火隔离带上扑灭山火,目前已经投入1000多名官兵参与灭火。经军、警、民多方力量全力扑救,现山火已得到基本控制,但由于山高、林密、坡陡、风干物燥,扑救难度依然很大。
目前,超过2700名救援人员依然昼夜坚守火场。
●相关新闻
一线新兵每天睡眠不足2小时
昨天上午,作战三天三夜的武警昆明市森林支队安宁大队的官兵,撤到指挥部附近。官兵们的全身装备均被熏黑。
3月19日凌晨3点,大队接到指令要求前往援助灭火,安宁大队张教导员迅速带领官兵赶赴火场。
此时,今年16岁的新兵李阳才下到连队10天,如此大的山火对他来说无疑是一场考验。
“第一次灭火,既害怕又激动。”李阳说,走这么多山路,手臂、腿早已被荆棘刺破,可战友们没有因此退缩。面对肆虐的火苗,老战士冲在前面灭火,李阳和其他新战士则在后面清理余火。很多时候他想冲到前面灭火,但有命令不能莽撞。
张教导员介绍,三天三夜的时间里,他们辗转了多条火线,一直坚守在一线灭火,每天只有不到2个小时的睡觉时间。
张教导员说:“这些新兵和两年兵大部分是独生子,每天负重25公斤冲在火场一线,看着他们我很心疼!”
18岁村民6年间已参与两次灭火工作
昨天上午,朱永宽抱着棉大衣站在队伍里,今年18岁的他,已不是第一次参与灭火工作。
6年前安宁发生山火,他就随村民一起进山给部队送水。当时力气小,只能背15公斤水。当部队将火扑灭后,他和村民一起守在火线边,不分昼夜,直到确保没有死灰复燃的情况才撤下来。
见到他的时候,朱永宽正准备背着重25公斤的水上山。但路远难行,负重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对他来说还是有些吃力。“路太远就多休息几次,遇到爬不上去的陡坡就找人帮忙。”他说,在山上夜里就睡在林地里。
“这次山火引发的浓烟太大,完全看不到火线,其实心里有些害怕。”朱永宽说,但心里想得更多的,是多出力,援助扑火人员尽快将火扑灭。
部分官兵值守火场三天三夜,为何不换防?官方回复:
直属消防大队 攻坚时段不好换防
易门安宁“3·18”山火发生以来,一线扑火人员的生存状态备受关注。昨天,网友“李凌竹”微博发帖:“驻滇部队官兵已三天三夜坚守安宁王家滩火场,这些孩子已相当疲惫。”网友“良缘久栖”跟帖发问:“为啥不换换防呢?”对此,昆明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宣传保障科科长、市林业局宣传中心副主任段飒飒微博回复:“他们是我们的直属消防大队,经过专业培训,攻坚时段,不好换防。苦了战友们了!”
气象小组蹲守火场实时监测
现场气象监测小组的气象装备车停在指挥部外,由昆明市气象局和安宁市气象局共同组成,从19日下午1点开始工作。
气象小组还在山顶瞭望台调配了两名气象人员,和山下一起负责以每半小时一次的频率实时监测火场风向、风速和风力等级。气象人员全天守在气象车里,将由山顶传回的监测数据和省气象局会商,最终得出观测情况和预测时段内的天气状况。(记者朱家吉 实习记者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