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存档 正文
书法家丁炳:为昆明这座城市题字 我很幸运
昆明信息港    06-04 08:42:33

丁炳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原昆明火车站、拓东体育场题写的字。

    在云南书法界,丁炳的名气或许不是最大,他的书法作品在艺术市场上的价格也不是最贵,但他的字绝对是曝光率最高的。从原昆明火车站到昆明巫家坝机场,再到新建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这些标志性建筑都有丁炳题写的字。他的题字俨然已成为了昆明这座城市的招牌和标志,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昆明这座城市的“脸面”和“气质”,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作为一名书法家,能够为一座城市题字,无疑是幸运的。然而,丁炳却对这些过去的荣誉看得很淡,他的目标是“要题写更多的字,更大的字。”

    疯狂经历

    满山找石碑临摹

    有人曾描述丁炳是“东方学者与西方绅士的结合体”。在采访丁炳之前,我一直在想,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到他家时,老爷子风度翩翩地从书房中走出来,礼貌地伸出右手与记者握手,语气平缓地说着“你好”,既客套又认真。

    丁炳从16岁开始学习书法,至今已写了50多年。但在聊天中,他似乎不太愿意谈起过去的习字经历,因为他认为“习字没什么特别,从古到今,好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检索记忆,唯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初中时的一次经历。当时,学校组织学生步行到城郊的筇竹寺游玩,到了目的地,大家就自由活动。丁炳正和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突然瞥见了一处刻字的石碑,他像被磁石吸引一般,不由自主地脱离了队伍,跑到石碑跟前仔细端详,碑上的字让他着迷了。

    可惜出门时忘了带本子,他就从兜里掏出钢笔将石碑上的字临摹在手臂上。他一发不可收拾,一个人满山地找石碑,临摹各种字体。直到夜色降临,他突然发现所有同学都已经返回了,寂静的山林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吓坏了,忙不迭地往山下跑。

    然而,看到两只手臂上像纹身一样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各式碑文,他有种收获颇丰的喜悦感。慌张地跑到家后,第一件事不是吃饭,而是先把手臂上的字重新抄写在纸上。“现在想起这件事,还真有些后怕。不过看一个人多喜欢一样东西,就要看他有多执著。”丁炳一边捋着头发一边笑道。

    丁炳说他小时候很贪玩,“啥都玩过,滚铁圈,打陀螺,弹玻璃珠……陀螺还都是自己做的”。休息日,妈妈出去办事,都要将他反锁在家。可是,这么一个调皮的人,一握起毛笔,立刻就安静下来,一遍又一遍地临摹、描摹,并且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就连在学校上课时,他也偷偷地练钢笔字,让垫在桌子上的报纸被墨汁层层浸染。这也许就是“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的现实版注解。

    经验之谈

    练书法就像盖金字塔

    必须要把基础打好

    正是觉得做任何事都要自己喜欢,所以丁炳没有强制自己的两个孩子学习书法。“随他们去吧,他们有自己的爱好。”丁炳说,“如果一个人真的想学书法,一定要沉下心来,现在的很多人学书法都太功利了,总想着两年后就成为书法家,这是不现实的。就像盖金字塔必须得把塔的底座盖好,要把基础打好。书法的基础有如金字塔的塔底,塔底越宽厚金字塔顶就越高。”

    丁炳学习书法几乎是自学成才,从临摹颜体的字帖开始,到“真草隶篆”各种字体通吃。不过他最擅长的还是行楷。20多年前,丁炳写的字第一次华丽地出现在市中心,这也是他从一位默默无闻的书法爱好者走向“匾额题写行家”的转折点。

    那是“昆明铁路大厦”落成之际,昆明铁路局在内部甄选题写这几个大字的墨稿,经过层层选拔,一直在铁路局负责宣传的丁炳中标。他的字第一次如此高调地亮相,而随后产生的一连串连锁反应,更出人意料并引人惊喜。

    题写了“昆明铁路大厦”之后不久,当时正在改造的拓东体育场的建设方找到丁炳,请他题写“拓东体育场”几字。丁炳还记得,当时他试写了颜体楷书和行楷两种字体,最后,丁炳的行楷从堆满了办公室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长久地挂在了云南最大体育场的“额头”上。

    在题字方面,丁炳是个“投标高手”,之后的 “九乡风景区”、“昆明机场宾馆”、“中国云南航空公司”、“昆明国际机场”等十几个标志性建筑或著名景区的招牌字都变成了丁炳的墨宝。

    这些成绩的溯源,丁炳觉得是因为当年的基本功打得足够扎实。他建议学习书法的年轻人,在练习之初一定要“归体”,从“欧颜柳赵”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字体专攻。

在丁炳的书房里,一面墙上挂满了他的书法作品。实习记者王中杰/摄

    生活感悟

    学会微笑 心平字更潇洒

    在近50年的习字时光里,因为养病,丁炳有11年隐退书法圈。但是11年过后,丁炳的字体更显潇洒,同时,他的性格也发生了改变。

    在女儿的印象里,父亲原来很少笑。在妻子眼里,丁炳“不但心直口快,还脸快,有什么不满立刻会在脸上显现出来”。丁炳说:“养病那11年里确实让我的性格改变不少,年轻时心高气傲,鲜少有笑容。我生病时,女儿就教我微笑,她说‘爸爸,笑很简单,嘴角向上翘就好了’,后来,我见谁都笑,见到主治医生也笑,医生都佩服我说这么重的病心态还这么好。”

    出院后,丁炳除了养身体外,还兼顾练习书法。他每天坐车到拓东体育场锻炼身体,每天看到自己曾经题写的“拓东体育场”几个大字,他会感到很欣慰。“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很多人写了一辈子书法,都没有这个机会写这么多招牌字。”

    机会很快又一次降临在丁炳面前,他像从前一样,牢牢地把握住了。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即将建成之际,丁炳有一天接到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的电话,对方说新机场内有一块大石头需要写字,想请他去看看。

    “我就过去看了,就当玩嘛!”在去新机场之前,丁炳已经写好了一副墨稿给对方送去。走到那块8米长、2.4米高的石头时,指挥部的工作人员突发奇想:“丁老师,你愿意直接在石头上写吗?”

    “这是在挑战我呀,哈哈!我一口答应了下来,就取来斗笔和一桶紫土(化工原料)直接往石头上写,‘昆明国际机场’六个一米高的字,我六分钟就搞定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丁炳很激动。

    当时现场站了两百多号人围观,丁炳的一气呵成令他们大为惊讶。一位领导当即就说:“这比墨稿还好,就用这个了!”

    “现在回想,当时我的心态真平和,虽然也紧张,不过没有压力,笔完全跟随心动。”丁炳感叹。

    “现在的字和以前的字相比,你觉得区别在哪?”“更潇洒一些!”丁炳又是一阵乐呵呵。

    现在,题写“昆明国际机场”的两支斗笔高高地挂在了丁炳家的客厅中。“丁老师,这两支笔可要好好保存啊!”记者临走时说。他大笑:“哈哈,会的,我还要留着以后写更大的字!”

    ●名片

    丁炳:原名丁炳坤,书法家。1947年生,江苏人。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昆明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入选省、市书法展。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昆明巫家坝机场、昆明火车站、中国云南航空公司、拓东体育场、九乡风景区等地题字。(记者徐啸)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