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被撂荒的土地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中央及河南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及措施。同时,河南省政府也明确指出,发展中原经济区不以牺牲土地和群众利益为代价。然而河南叶县,在产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却与国家政策背道而行。产业集聚区内不但大量土地闲置,而且在征地过程中引发多次干群冲突事件,进而导致农民无地可耕,失地村民生计令人担忧。
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大量土地被撂荒
有关资料显示: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位于平顶市规划区边缘东南5公里的叶县境内,规划面积11.46平方公里,主要涵盖煤、盐、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
调查发现,该产业集聚区占用土地分别是该县叶寨、前棠、后棠、席庄、贺渡口、楼马、节庄、常李、龚店等村庄的基本农田。除后棠村后征土地每亩48000元外,其余村庄土地补偿款均为每亩33000元,目前征地面积超出2000亩。
席庄村原来人均耕地1.5亩,土地被征后,现人均不足1分地,“我们都是农民,祖祖辈辈都是种地为生,现今地被征了,又没有安置方案,年轻的可以出去打工,像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生个病都没钱看,更别说刚刚出生的小孩了,一出生就没有地了,他们今后拿什么来养活自己。”该村一老人无奈地讲。
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共占用前棠村700余亩土地,这些土地均属他们的口粮田,但诡异的是他们的基本农田竟被政府以盐碱地的名义向上级汇报进行审批。
“既然是盐碱地,那我们为什么每年还领着国家发放的种粮补贴呢?同样的土地,相差没有几天时间,后棠村的征地补偿款竟是每亩48000元。县里建设产业集聚区,发展经济,如能带动群众致富,我们当然支持,可我们根本没有就业机会,眼看着企业圈占的土地大部分都闲着,有的甚至撂荒多年,也不让群众耕种,难道这就是搞经济发展?”前棠村一李姓村民讲。
该产业集聚区被撂荒的土地随处可见,平顶山中糖化工有限公司西侧一块闲置足有四十余亩的土地原属后棠村村民的基本农田,是以33000元的价格进行一次性买断,至今无建设任何项目。
平顶山厚普盐化项目以南的大片土地上长满了荒草,据席庄村村民讲,这块土地大部分是他们村的基本农田,自去年被政府征用以后,一直到现在都荒着,既不让群众耕种,又不建设任何项目,至今还有一部分村民连征地补偿款都没有拿到。
叶县产业集聚区内被圈置且闲置两年之久的土地
叶县产业集聚区部分企业圈而不建
叶县产业集聚区是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位于县城东部和北部、东环路两侧、洛宁高速公路以南,规划面积9.79平方公里。产业定位是:以制盐和盐业物流为主,于2008年获批。
在该产业集聚区内,圈而不建的企业随处可见。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有限公司的三期工程征地足有百余亩,据沟里村村民讲,已闲置有两年之久。中平能化集团氯碱项目占地百余亩,至今处于停建状态。
占地225亩的河南省平顶山神鹰盐业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精制盐项目,据厂内施工人员讲,该项目计划2012年建成投产,但根据目前施工进度什么时候完成工期暂不确定。
平顶山市方怡豆业有限公司占用的上百亩土地实际利用率不足3/5,那么根据叶县产业集聚区投资强度每亩不低于280万计算,该企业未利用土地是如何审计的?
占地316亩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至今仍是半拉子工程,几近搁浅状态。同样位于该项目西侧,文化路北侧的一块土地被高墙圈着,据郑庄村村民讲,该块土地原属于郑庄村,自去年被产业集聚区征去后,至今撂荒着,没有建设任何项目。
“无保障”征地引发多次冲突
据悉,该县在建设产业集聚区征地过程中,根本没有公示征地手续,没有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更没有安置方案,而是通过“强征”的手段进行一次性买断。
“我们不敢不同意卖地,因为每次征地的时候,县里都来了好多人,拿着一米多长的铁棍、砍刀等利器,有好几个村庄的村民都被打伤了,有的还被拘留、判刑,作为老百姓,根本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权益。”草厂村民讲。
河南叶县在建设两产业集聚区征地过程中是否通过合法程序?所征土地是否经国土部门获批?被征土地的村民安置方案是否得到合理解决?征地过程中又引发怎样的干群冲突?近期,本网将进行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