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昆明报业传媒集团赞助、冠名的“昆明报业杯·第八届滇池文学奖”评奖结果近日在昆明揭晓。
本届文学奖共评出获奖作家5名,分别是河北作家唐棣(小说)、云南作家何鸟(小说)、安徽作家杨小凡(小说)、昆明诗人聂勒(诗歌)、昆明作家吴寅菁(散文)。
同时,5名作家获提名,分别是美籍华裔作家陈九(小说)、广东作家丁燕(小说)、云南作家刘正平(散文)、四川作家嘎玛丹增(散文)、昆明诗人胡正刚(诗歌)。
昆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昆明市文联副主席刘光平表示,昆明报业传媒集团支持这个文学奖项,是与集团提升报业文化品位、打造报纸人文气息,提高报人文化素养息息相关的。今年以来,《昆明日报》文化副刊围绕“文化昆明”建设,连续推出了古滇文化、名人故居、昆明掌故等系列作品,产生了广泛影响。《都市时报》推出了国家文化地理、艺文志、大手笔、小事记等文化、文学版块,大大提升了报纸的文化内涵。赞助支持滇池文学奖,是我们文化追求的一个重要举动和有效延伸,相信这些活动会对昆明报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昆明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滇池》文学月刊主编张庆国认为,昆明报业传媒集团支持滇池文学奖评奖活动,充分体现了集团对文化的重视、对文学的尊重。滇池文学奖坚持到第八届,已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并渐渐成为昆明一个重要的文学活动品牌。今年11月,评委对刊发于2011年度《滇池》文学杂志的所有作品进行了认真阅读,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过两轮投票,评选出了第八届滇池文学奖获奖作者和作品,评奖过程公正、公开,获奖作者地域广泛,作品质量较高。
唐棣
唐棣:文学像母亲
授奖辞
唐棣的小说充满了画面感,这与他的电影导演经历有关,他的小说与他所拍摄的非主流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处,小说文字在展现现实粗粝强悍的质感的同时,透露出遥远、空疏、仓皇、悔悟与深情。体现出了沉重中的轻盈、现实中的虚幻、决绝的恨与深切的爱的复杂纠缠。
我不是一个新作者,十多年来,个人的默默无名也并未让我产生半点惭愧,因为在我心中,好文学,或者好电影永远只是属于作品的,比如电影《教父》从不会标注“科波拉作品”,而现在很多电影动不动标注“谁谁电影作品”是有点本末倒置的。
记得张庆国老师曾在短信中对我说:“要珍惜这次机会。”之后,我便又陷入了不安。其实,这种不安一直存在。在我第一次发表小说时,母亲也说了同样的话。目前,我把每次发表文字的机会都当成是最后一次,对机会更是格外珍惜。我没法解释,也不想解释远离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文学不是让大家纷纷找一棵树吊死。文学是个母亲,它肯定像我的母亲一样,愿意她的孩子开心、愉快地生长。
何鸟
何鸟:用灵魂与小说对话
授奖辞
何鸟的小说弥漫着强烈的云南高山气息,山地土著民族人神同处、人鬼同在的独特思维,贯穿于他的小说叙述之中,这使他的小说与一般性的表面民族风情展示相去甚远。他是站在云南写世界,借山乡的现世故事,书写永恒而丰富的人心。
我只是一个踏实的写作者,从来都把对获奖的期盼放在创作之外。因此,获得“滇池文学奖”,我感到惊喜和惶恐。
《滇池》先后刊发了我的小说《捕捉风影》、《今天是今年明天是明年》及这次推出的作品专辑,让我真正与文学结缘。
我出生在一个只有太阳和月亮才能每天涉足的小山村,我所关注的就是这个小山村里每个人的生存境地和命运。我常常会从记忆中找到我所熟悉的每个人,用心地去感受他们的命运,让他们带着自己的命运进入我的创作,用自己的灵魂与小说人物的灵魂对话,从凡俗中寻找到我所渴望的小说写作和境界。
杨小凡
杨小凡:贴着地面写作
授奖辞
杨小凡作品充满了坚实的现实力量,是文学与己有关和与世界有关的现实主义证据,是作家的诚挚之心在纷乱现实中的穿行与探寻。
他能从具有强烈现实感的事件中,写出文学的怜惜、忿懑、温情与感怀。
2011年,《滇池》杂志首次给我做了个专辑,我从没想过获奖这档子事。
2009年春季我首次到云南旅行,云南那片土地和风景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心仪已久的滇池同样让我兴奋与欣喜。后来,我首次在全国四大青年文学杂志《滇池》上发表小说《牡丹花开》。这部中篇小说确是我的用心之作,留守儿童的处境及我对此的思考都在这个小说中。我是一个贴着地面写作的写作者,这几年发表的二十几篇中篇小说大抵如此。之所以在文学界引起一些议论和反响,我想那就是我对当下社会变革的思考与责任。
获奖是每一个写作者的加油站,我将以此为激励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飨读者。
聂勒
聂勒:诗,让我记住大地
授奖辞
聂勒蜕尽铅华的语言和单纯透明的诗风,让我们看到了一种退回童稚的简单。这种简单,让他获得了对纷繁世界进行有效过滤后的明了看见,也让他实现了对生命本真进行打通后的直接呈现。在这个泛欲时代,聂勒对诗歌童贞的执着求证,凸显出这位诗人纯正的诗性和明亮的情怀。
这是我的诗歌继获《边疆文学》奖之后,获得的云南又一个重要文学奖。
感谢诗歌。从事文学创作多年,每次获奖,大多与诗歌有关;每次获奖,我都把它看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都十分珍惜这样的时刻。对我来说,每一次获奖都是一次带有刺激性的胜利——哪怕可能是小小的胜利,一次难以忘怀的心灵盛宴。
我没有理由不努力用心去写作,写我认为最适合我的爱之诗、大地之诗和心灵之诗。诗,让我记住大地之恩;诗,给了我很多。毫无疑问,我是一个非常热爱诗歌之人。我会以更云南更土性的诗歌方式感恩爱、感恩大地、感恩心灵。
吴寅菁
吴寅菁:写作让内心更有力
授奖辞
吴寅菁的散文以小见大,以弱示强,以文学的虚无,书写出现实的坚硬与沉重。她通过饱含情感的文字,重新审视不同历史和不同性质的事件,细致解读忧伤的含义,体现出女性的坚忍与敏感。
在2010年之前,我仅是个阅读者,沉浸在书籍所营造的空间里。高原的阳光灿烂而炙烈,透过皮囊,照抚心灵,唤醒一种从未有过的叙述欲望,正是在云南,我有了写作的冲动。
由于写作是极其个人化的工作,许多潜藏的生命体验、理性思辨被重新记忆、重组梳理,随之,思想的大门便洞开了,那份感觉是阅读所无法比拟的,它不仅需要思路,更要求逻辑,在整合知识的同时,赋予自己独特的感悟,而这类感悟又是符合一般常识、通常认知的。因此,写作在丰富了我的生命的同时,也使我更加清晰,从而内心更为有力。在平静的阐述中表达我们的思想。这,一直是我坚持的方向。(昆明日报 见习记者江维维 范明娟)
获奖名单
获奖作家及作品
唐棣(河北作家) 《唐棣作品》(小说)
何鸟(云南作家) 《何鸟作品》(小说)
杨小凡(安徽作家) 《杨小凡作品》(小说)
聂勒(昆明诗人) 《人类的孩子》(诗歌)
吴寅菁(昆明作家) 《失落的忧伤》(散文)
获提名作家及作品
陈九(美籍华裔作家) 《陈九作品》(小说)
丁燕(广东作家) 《饮食简史》(小说)
刘正平(云南作家) 《击壤歌》(散文)
嘎玛丹增(四川作家) 《杰玛央宗的眼泪》
(散文)
胡正刚(昆明诗人) 《胡正刚诗四首》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