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临近,家长在挑选传统年货时,也会为孩子们买上一两件新玩具当新年礼物。但却少有家长注意所购买的玩具是否合格。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一则通报指出,国内27家玩具生产企业生产的31种玩具存在安全隐患,按照《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的要求,对其实施召回。记者走访市内多家玩具店以及超市问询,商家均表示没有问题玩具,但一些夜市、学校旁边的商店里,各类“三无”玩具充斥市场。
新闻由头
27家企业召回31种玩具
日前,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省(市)的27家玩具生产企业按照《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的要求,向其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了召回报告,决定对其生产的31种玩具产品(包括童车类产品)实施召回。
据了解,本次召回范围内的玩具,在小零件、锐利尖端、突出物、折叠锁定装置、动态耐久性测试、危险夹缝、动态强度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有可能造成儿童意外伤害,危及儿童健康和人身安全。记者拨打其中两家企业公布的咨询电话后得到的答复是,“消费者可以去购买点退货”。记者问起“如购物小票丢失怎么办?”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可以把商品邮寄回公司,公司将进行赔偿或用价值高于召回产品的其他玩具替换。
如果市民想知道自己购买的玩具是否在召回名单之列,可查询国家质检总局的网站或拨打国检电话010-59799616咨询。
记者调查
不少父母选购玩具很随意
“普通的毛绒玩具能有什么问题?”孩子正在上幼儿园的刘女士表示,和很多家长一样,她从未注意过玩具还有“合格标志”。“高档玩具店的商品比较贵,小时候我们不也是随便拿着一个玩具就玩大了嘛。”另一位市民吴先生觉得,玩具不过是短时间的消耗品,对玩具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全然不知。
在昆都、文化巷等地的夜市上,记者看到不少摆摊售卖的各类玩具,10元至100元不等,均是“三无”产品。对于购买了玩具的顾客,摊主也只提供一个购物袋,而没有任何生产信息和注意事项。
在学校周边,此类私人店铺里售卖的玩具以鲜艳外表和低廉价格吸引着学生和家长,记者拿起一个售价15元的小熊,发现不但没有生产厂家、连产品成分都没标注,还散发着一股化学药剂的味道。“我孩子也拿着玩的,这味道放通风处吹两天就好了。”店主还拿出另一个变形金刚玩具推荐给记者,虽然包装盒上印有“3C”认证标志,但玩具的成分和材质同样在包装上没有注明,而且许多零件都不太稳,安全隐患明显。
专家提醒
购买玩具应该注意小细节
挑选玩具究竟要注意什么?昆明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童车、电动玩具、塑胶玩具、金属玩具、弹射玩具等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购买这些玩具时要看包装上是否有认证标志,也就是说,有“3C”标志的才是合格产品。购买玩具别忘了向经营者索取发票或其他购物凭证,作为日后维权的重要凭证。
同时,业内人士强调,普通的毛绒玩具不在强制认证的范围内,家长在选购玩具时应用手试拉几下毛绒玩具的眼睛、纽扣等小零件,看是否松动,避免被3岁以下孩子吞食。颜色鲜艳的玩具也要注意,要留意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记者欧阳小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