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省农科院科技抗旱服务团的专家们深入全省16个州市的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抗旱减灾。
针对我省旱情,省农科院组建了由100名研究员组成的抗旱服务团,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目前,该院专家分成11个技术指导组、50个服务分队,战斗在田间一线。同时,该院有针对性地选育抗旱高产品种和研发抗旱创新技术,育成了水稻“云粳26号”、“云粳19号”, 玉米“云瑞88”,陆稻“陆引46”,马铃薯“紫云1号”,甘蔗“云蔗03-258”,小麦“云麦53”,大麦“云大麦1号”等抗旱高产良种,研发出水稻抗旱栽培、玉米抗旱栽培等30余项抗旱技术措施,成为科技抗旱的中坚力量。
专家们提出,重度干旱地区应采取水改旱的耕作形式,重点是水改旱后旱地作物优良种子(种薯)的及时调给;中度干旱地区可选用抗旱水稻“云粳19号”、“云粳26号”、抗旱玉米“云瑞47”、“云瑞88”等品种,并采用集中育秧(苗)、节水整地等节水技术;轻度干旱地区应提前着手春耕种子(种薯)准备,并对种子(种薯)储藏实施严格管理。(云南日报 记者 陈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