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记者师海琳摄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樊炫 胡瑾 师海琳 昆明今年有哪些人才扶持项目?项目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的工作部署是什么?27日,来自昆明市科技局等3家单位及嵩明县等7个县区的负责人在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研讨会上,对昆明市人才工作重点扶持的10个项目进行了介绍及交流。
为推进落实昆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2年我市公开遴选了一批条件成熟、工作思路清晰、突破方向明确的人才发展重点扶持项目。据了解,自文件下发以来,共有16个市级项目和62个县域项目进行申报,经市人才办研究、评审及会议讨论后,11个市级项目和15个县域项目获批成为市级重点扶持项目,22个县域项目获批成为市级指导项目。本次会议,对获扶持的其中3个市级项目和7个县域项目开展了经验交流。昆明信息港彩龙社区对本次会议做了全程网络直播。
(链接:http://bbs.clzg.cn/thread-2769473-11.html)
参与交流的3个市级项目分别是:市科技局的昆明市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市教育局的昆明市农村教师素质提升项目、市文联的昆明市文艺精品创作素材库、人才库、专家库(昆明文化词典)。7个县域项目分别是:嵩明县的打造人才洼地综合项目、西山区的昆明海口工业园区专家工作站建设项目、滇池旅游度假区的“人才合作银行”项目、晋宁县的“星级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管理模式建设项目、寻甸县的高原特色农业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盘龙区的创新型城区科技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和官渡区的建立十二个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各项目的领导或负责人在会上依次做了情况汇报。
市人才办专职副主任李晋红在对此次交流会做发言时表示,本次会议对全市人才工作队伍的工作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工作中的重点、亮点及突破都得到了全面反映,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李晋红说,人才培养工作要以小搏大,通过这些项目带动人才工作的百花齐放,使其能够助推昆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会后,全体参会人员还就如何开展全市人才考评工作、如何发展人才服务园区经济、如何更好建立人才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及加强人才工作宣传信息报送等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附:市级人才工作重点扶持项目
昆明市科技局:昆明市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科技情报研究所研究部部长陈晖介绍情况
科技创新团队作为作一种合作创新有效组织形式,它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市科技局自2008年起,至今分五批共选拔了42个团队,这些团队涉及电子与信息技术、现代工业、生物医药、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现代农业、科技平台建设、自然科学等领域。通过团队培养,均在所属领域做出了新的成绩。该团队在科技创新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支撑引领作用已广泛得到社会认可,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显著成效,对进一步提高我市科技创新能力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昆明市教育局:昆明市农村教师素质提升项目
市教育局人事处副处长杨勇刚介绍情况
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和培训进修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吸引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进入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尽快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育人素质和教学水平,昆明市教育局申报了《昆明市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作为市级重点扶持项目,该计划包含“特岗计划”、“农村教师培训计划”、“支教计划”。三个内容互为补充、相互支撑,从确保具有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到促进均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都涉及到。对于全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昆明市文联:昆明市文艺精品创作素材库、人才库、专家库(昆明文化词典)项目
市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马成云介绍情况
按照《昆明市促进文艺精品创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昆明市文联将进一步促进文艺精品创作,争取五年内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合力打造五部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文艺精品。抓住机遇,充分彰显昆明的文化魅力,组织专家、学者仔细梳理昆明的历史文化名人、重大历史事件、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新昆明建设等素材、作品,依托昆明信息港设计、建立“昆明市文艺精品创作素材库、人才库、专家库(昆明文化词典)”,有着积极而深远的重要意义。
目前,市文联已经组织人员进行了资料的收集、整理、编撰等工作,现资料已基本收齐,建立了1000多少人的文艺人才库、200人的专家库。待项目完成后,将为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提供信息、资源、素材、平台,方便创作展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文艺作品,对发展繁荣昆明的文艺事业,提升昆明的软实力,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嵩明县:打造人才洼地综合项目
嵩明县人才科科长江虎介绍情况
自去年嵩明县申报的《嵩明县打造人才洼地综合项目》获批为昆明市级人才发展扶持项目(综合试点类)以来,嵩明围绕全县各项事业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通过内培外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通过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鼓励人才干事创业,着力打牢人才基础,营造爱才惜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通过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本地人才培养工程、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人才引进工程成效初显。2012年第一批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大部分已成为各单位业务骨干。通过开展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嵩明县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本地人才。依托产业园区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推进技术创新和进步,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
西山区:昆明海口工业园区专家工作站建设项目
西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勤华介绍情况
昆明海口工业园区专家工作站(室)是以园区管委会为主负责母站层,成立园区专家工作站,以企事业单位为主负责子室层,成立企事业单位专家工作室,形成一个新颖的科技创新服务模型。在“母站”之下还成立了“云南新铜人实业有限公司夏文华专家工作室”、“云南三环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王煜专家工作室”、“西山区人民医院郭涛专家工作室”等3个专家工作室。
通过建立“一站多室”的双层建站模型,为专家和企业搭建一个合作共赢的平台,引导专家及其创新团队向企业聚集,有效发挥高端人才在重大项目研发、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企事业单位、园区和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滇池旅游度假区:“人才合作银行”项目
度假区人力资源中心主任杜兵介绍情况
“人才合作银行”是度假区2012年搭建的一个人才聚集、使用、评价的平台。该项目参照商业银行运行模式,将分散在区内的各行业高层次人才资源进行整合,把“人才”作为“资金”进行“储蓄”和“贷款”,同时以“利息”形式给予人才发放补助。区人才办通过把所引进的各类人才作为“资产”进行存储,并将引进储存的人才进行分类,按行业、专业等要素建立人才信息库。
目前“人才合作银行”已“储蓄”该区以各种方式引进的经济、文化、旅游、教育、卫生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等高层次人才360人。各单位在技术问题、人才需求、协调指导等方面需要帮助,可进行人才信息查询,以“贷款”的方式通过“人才合作银行”,将所需人才“贷出”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帮扶。
“人才合作银行”的建立,不但将分散在度假区各企业的高层次人才进行整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提高人才资源的使用率,减少人才资源浪费的现象。
晋宁县:“星级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管理模式建设项目
晋宁县委组织部人才科干部岳杨介绍情况
2012年底,晋宁县人才办结合本县人才工作实际,申请了昆明市县域人才发展工作扶持项目—“星级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管理模式建设项目。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建立一套有效的、竞争的人才培养基地管理模式,规范人才培养平台,建立一批门类齐全,适应晋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不断增强各类优秀人才服务晋宁的本领。
目前项目筹备的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前期大量工作的开展,确保了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实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整合了各项资源的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办法,为此项工作能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寻甸县:高原特色农业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
寻甸县委组织部人才科副科长杨富春介绍情况
由寻甸县人才办牵头,农业(畜牧、农机)、林业、水利、扶贫、科技、科协等为成员单位的寻甸县高原特色农业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自进入实施至今已有半年。寻甸县根据该县高原特色农业的规划布局,在全县范围遴选重点农业人才企业和项目,确定了10个农业人才重点项目或企业,经营范围涵盖肉牛、种猪、蓝莓、葡萄、马铃薯、蔬菜、中草药和珍稀苗木等,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较好的发展潜力。
其中,通过开展农业人才重点培训班和马铃薯高产创建培训班,已培养出25名昆明市县级核心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和70名马铃薯种植大户。另外,在寻甸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国家小麦油菜夏繁基地挂牌成立程顺和院士工作站、官春云院士工作站。两个院士工作站将吸引更多的省内外院士专家到寻甸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共同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
通过对高原特色农业领军人才和农业产业急需人才采取引进和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扶持领军人才所在的农业企业开展实施人才工程,将不断壮大企业发展规模。
盘龙区:创新型城区科技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盘龙区委组织部部务委员、人才科科长黄鸿平介绍情况
该项目围绕“一体两翼”的工作思路,即以盘龙区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主体,以“科技-产业-人才”联动发展机制建设和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及团队建设为两翼,认真推进该项工作,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项目实施以来,在云南省软件中心大楼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开展了知识产权、软件测试、科技项目咨询论证等11项科技服务。2012年9月-2013年3月,综合服务中心累计办理专利申报315件、软件测评33件、商标注册11件,开展咨询论证会议28场次、服务企业120余家次,较好地改善了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资源分散等问题,提升了面向科技人才的创新服务能力。综合服务中心被省科技厅认定为“云南省电子信息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按照申报内容,该项目周期为2年。下一步,盘龙区将从进一步升级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建设、打造服务业创新平台三方面推进项目深入实施。
官渡区:建立十二个人才培养基地项目
官渡区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办公室主任、人才科科长杨德萍介绍情况
在官渡区委组织部的牵头抓总下,官渡区人社局、教育局、卫生局、文体旅游局、经贸局、农林局、民政局认真履行职能职责,积极主动与省内高校、区委党校、职业学校、旅游景区、教师进修学校、医疗机构等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联系,建立起社会管理人才、服务业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族民间文化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共十二个人才培养(培训、实训)基地,使人才队伍建设有了坚实载体。
附表
经过半年多的运行,已初步建成一个有计划、广覆盖、成系统、有监督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全区各类人才的培养、培训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