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日,云南省人才市场的招聘会反映出一种现象:提供的2万多个就业岗位,仅有1万人前来参加应聘。就业岗位叫好不叫座,这不由得引人深思。
数据
我省劳动力市场报告显示:一季度求职人数约为17万人,同比上升16.75%;企业提供岗位约20万个,同比下降10.38%。总体来看,一季度劳动力市场所提供的岗位数能够满足求职者的需求。
应聘方 适合的岗位到底有多少
5月10日一早,市民李女士就陪着女儿到云南省人才市场招聘大厅找工作。刚到招聘大厅一楼入口处,一位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就拦住了母女二人:“阿姨,是要给女儿找个工作吗?”李女士点点头:“女儿来这里多少次了,都找不到个适合的工作,看来这工作也不难找嘛,大门口就有人接待了。”
“做保险最合适您女儿了,工作时间灵活,每月3000元的工资,还有‘五险一金’,很稳定的。”保险公司人员说。李女士有些动心,让女儿去填一份求职表,女儿则坦言:“不行,我有个同学就是做保险的,他把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动员去买保险,亲朋好友都发展完后,拉不到保险就辞职了,根本不稳定,保险公司就是靠发展新人创业绩。”
来到二楼招聘大厅,在众多的展位间,李女士发现了一个有国企背景的通信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招聘代表介绍:“我们属于电信行业,是中国通信服务的下属企业,我们招聘的员工,享受电信职工的待遇,有‘五险一金’,经过培训上岗试用合格后就签劳动合同,进入公司后培训学习的机会很多,到州县出差每天有80元的补贴。”
“又不是总公司招聘,分公司招聘和以前我们单位的部门招聘一样,不靠谱。”李女士的女儿显然不太感冒。
而在一家珠宝公司的招聘展位前,李女士母女又了解到,公司招聘公告上承诺的“五险一金”待遇,原来并不是一进入公司的员工就能享受到的,而是要做满一年后,视员工工作表现、业绩情况才会考虑购买的。公司负责人张先生表示:“我们企业规模不大,招人困难,在招人的条件待遇中也确实提到过‘五险一金’,但是购买‘五险一金’的待遇也是今天才在招聘中加上的,为的是能吸引一些求职者前来应聘。”
听完张先生的一席话,李女士拉着女儿离开了。“原先听女儿说工作难找我不相信,今天跟她来走了一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
招聘方 也要精挑细选合适的人
“你有梦想吗?你想拥有10万的年薪吗?想成就你的精彩人生吗?请加入我们吧。”这是在招聘会上看到的一家保险公司的宣传语。这家公司不但制作了宣传展板,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也身着整齐的工作装,只要看到有人驻足观看,都会热情地向应聘者们介绍公司情况。
某保险公司寿险部的陈师正在介绍经验:“这个行业很有前途,目前的进入门槛还低,现在对年龄、学历的要求不是很严格,过了7月1日就要求大专学历了,我是去年才考取保代证的,上岗的时间不长,4月份的工资已经拿到1万多元了。”
许多单位除了积极主动向求职者宣传,有的甚至还开出丰厚条件。据观察,招聘会上至少有三家保险公司在招聘,有的给出了“六险二金”的福利,有的给出了上万的月薪,但还是“一才难求”。即使这样,好多招聘负责人也坦言,其实高薪待遇背后,也是需要求职者的业绩来支撑的。“哪个用人单位都不会养闲人,一切,还是靠业绩来说话!”
在招聘市场二楼招聘区,一名中年男子过来招呼记者:“我们是个食品批发企业,代理多家广东、福建的知名食品,你会电脑吗?如果会电脑,公司可以提供一个开单的岗位。”
“有‘五险一金’吗?”记者问。“只有‘五险’,我们是小企业,没有办理公积金的资格。‘五险’也是要确定录用你时才可以办。”“多长时间可以录用?”“不一定,要看你的工作表现,如果表现不好,我们也不聘用你,现在虽然招人难,但企业也要精挑细选合适的人。”
共识 找工作不难 找好工作太难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许多用人单位“求贤若渴”的良苦用心,并不能打动应聘者。当然,也并不是每个岗位都那么冷清,也有受热捧的岗位,只要是每月薪资在3000至4000元的岗位,企业介绍清楚,并且能享受到相应保险、补贴、工作时间相对固定的企业,都能收到众多的简历。
对于招聘会上求职岗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新博雅人才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徐建华认为很正常。他走到一家公司的展位前,指着展位告诉记者:“这是一家在昆明专门代理香奈儿、古驰等高端品牌的商贸公司,来这家公司应聘的人也很多。”记者看到,该公司招聘导购,月薪6000元,还有各种保险。公司招10个岗位,收到上千份简历,但这种职位对应聘的要求自然也很高,比如身高、外形、外语级别……
徐建华分析说,目前的情况并不是找工作难,每天在人才市场招聘的单位约有200多家,平均每个用人单位可以提供10至15个工作岗位,这样算下来,每天有近3000个岗位等待着应聘者,但是,每天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人数仅有1500人左右,相当于一个人有两个岗位可以挑选。“只要求职者不挑工作,要找个工作也不难。”徐建华说。
然而,让求职者不挑工作岗位,这似乎有些不太现实。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在人才市场招聘的企业大多是民营中小企业,60%的招聘岗位是销售,剩下40%的岗位是行政文职岗、专业技术岗、管理岗位等。仅就销售岗行业细分来看,对人脉积累、工作经验、工作时间都有相应要求。此外,一些公司的管理岗位也是“一才难求”,同样也是因为此类人才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云南省本身就很缺乏这类人才。同时,招聘方又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用人、选人以及部门、岗位设置的随意性太大,让应聘者感到无所适从。
追问 “一岗难觅、一才难求”难在何处
岗位虽多,一岗难觅;人才丰富,一才难求。体验完整场招聘会后,这是记者最直观的体会。
对此,昆明理工大学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研究生办主任傅红认为,现在求职的主力军大部分是80、90后,他们被称为“新生代员工”。随着招聘渠道日益网络化、多样化,这些 “新生代员工”的就业渠道也得到拓展,因此,传统招聘形式(如招聘会)可能稍显冷清。要让传统的招聘会、人才市场发挥作用,这需要人才市场对进入的企业类别、人才需求类型、需求时间进行结构性分类。傅红说:“人才市场应该做有效率的招聘,而不是简单地召集企业,企业也不是简单地来给市场捧场。没有效率的招聘,最终只会导致招人难、求职难。”
“纵观各种网络招聘、现场招聘,用人单位在薪酬待遇和用人标准上的规定也十分模糊,根本无法找到明晰的评判标准。”从事多年人才招聘工作的肖女士认为,招聘方对人员“吃苦耐劳”、“有较强工作能力”等要求,都无法成为可以量化的标准,仅是通过一次面试的短暂接触,应聘者也难以发掘。
傅红也表示,虽然目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是无论是求职者还是招聘方都需要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求职者需要苦练内功,学习能力好、素质全面的人不管是否专业冷门都能够找到好工作;用人单位有权力优中选优,但选人用人要有明确的标准。(记者王怡文 栗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