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存档 正文
“金猪宝宝”让昆明小学面临史上最严峻生源压力
云南网    08-09 09:20:38

    昆明市小学正面临着史上最严峻的生源压力。大批“金猪宝宝”今年入学、外来娃数量增加,导致全市小学生源爆增,学校无奈只能扩大班额直到无力接收。据悉,一些小学每个班将超过70人!

    外来娃大多进的是公办学校

    “我已经连续3天没睡好了,压力太大了!今年的小学生源实在太多了,达到了历史之最。”昆明市教育局一位主管中小学招生的负责人告诉晚报记者,根据目前的报名情况来看,昆明小学已经遭遇到史上最严峻的生源压力。生源继续暴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加得最多,主城4区甚至都已出现“倒挂”现象,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居民子女数量相当甚至前者更多。

    该负责人告诉晚报记者,昆明学校生源压力主要是从2007年开始的。自2007年起,昆明市开始放宽政策、张开怀抱接收所有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批外来娃进入昆明市小学和初中就读,其中大多进的是公办学校。

    也是从这一年起,外来娃就读人数逐年快速增加,每年增幅都在2万人以上。截至2012年,全市共有19万多外来娃就读初中和小学。而今年,预计人数还会创下历史新高。

    昆明的小学生源压力究竟有多大?来看一组数据。去年,全市主城区小学接收的外来娃超过1.2万名,大部分被分配进入公办小学就读。而早在2011年,昆明市主城各区小学一年级进入公办学校的外来娃占到95%以上,西山区更是高达100%。“外来娃都想进公办学校,主要是因为收费便宜,他们觉得民办学校要么就是学费贵,要么就是质量不高,这又加剧了生源压力。”

    相关负责人表示,昆明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资源紧缺,按照规定,外来娃都是先安排公办学校,如果公办学校容纳不下了再安排到民办学校。接收外来娃的民办小学一年级每接收一名新生每年可获800元政府补贴,民办初中一年级每接收一名外来娃每年可获1000元补贴。

    班额扩大后教学质量受影响

    昆明市某小学今年计划招10个班,原本计划每个班最多60人,这已经算是大班额了。没想到报名结束后统计发现,居然一共接收了770余名适龄儿童的报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地段内就近入学的划片生。此外,还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多是父母在学校附近买了房子,目前全校外来娃比例在40%左右。

    这样算下来,每个班的人数至少是77人。此前,小学班额一般都是在50人左右。“一个班70多人也是没办法啊,今年的报名人数比往年任何一年都多,按照政策规定,只要符合条件的学生,我们都得招进来。”该校一位负责人告诉晚报记者,和全市形势一样,该校今年也面临着空前的生源压力,令人焦虑。

    “主要原因是因为今年的金猪宝宝太多。”该负责人分析,按照今年报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孩子是出生于2007年上半年的金猪宝宝。往年该校的班额最多也是60多人,而今年平均每个班都要多出十来人。预计明年的招生压力还会继续加剧,“出生于2007年下半年的金猪宝宝,将于明年入学,所以生源压力明年也不会得到缓解。”该负责人分析,家长们都很看重宝宝属相,一般猪年、龙年出生的宝宝特别多,相对来说,羊年出生的宝宝要少一些,“羊宝宝集中入学那一年,我们每个班还不满60人。”

    有家长提出,生源暴涨势必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可能会下降。而这让教育部门尤其是学校感到很无奈。

    官渡区一所小学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目前每个班60多人甚至70多人的规模,要说教学质量不受影响那是假的。“老师教得再好,也毕竟精力有限,尤其是上课时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照顾到所有学生。”久而久之,老师的教学负担就会越来越重,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每天需要批改的作业会增加许多,此外上课能被老师提问的学生比例也会大大下降。

    除了教学质量会受到影响,有些学校因为一再扩大班额,桌椅板凳等设备都显得捉襟见肘。甚至有的学校连教室都不够,把一些音体美等功能室改成教室。但教师数量并没有随之增加,教师日常教学和管理压力日益加剧。

    三大原因

    导致今年生源暴增

    什么原因导致昆明小学生源面临史上最大压力?据昆明市教育局一位相关负责人介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出生于2007年的金猪宝宝数量多,大量适龄儿童将聚集在今年入学;其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增多,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此外,昆明有不少新建小区(2009年以后建)未配备学校,随着小区入住率的不断提高,居民子女就近入学等问题都纷纷暴露出来。

    尤其是在昆明北市区,最近几年的新建小区如雨后春笋,而且小区规模和人口密度都特别大。“前几年入住北市区的居民还特别少,一度被称为‘睡城’,但最近几年,居住在北市区的人越来越多,但学校特别少,比如中学,只有昆十中和昆八中撑着,现在又多了个农大附中,但还是面临较大的招生压力。”

    此外,还有位于南市区的世纪城,目前只有1所云师大附属世纪金源学校,远远满足不了周边居民的需求。在银海樱花语小区的云师大附小樱花语校区,班额也因为报名人数太多而扩大,此前规划班额是40人,据说目前已经到了50人。

    该负责人认为,招生并非只是教育部门的事,还涉及公安、国土、规划、计生等多个部门。“但有许多家长一报不上名就埋怨学校和教育部门,认为是我们故意设置门槛,其实我们也很无奈。”

    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建颖7日要求,市、区两级政府要做好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并在以公办学校为主体的同时,积极扶持民办学校发展,缩小公办民办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

    专家观点

    教育发展缺乏规划政府应补课

    知名学者熊丙奇认为,面对“入学高峰”,政府部门应采取应对措施,补上此前教育发展缺乏统筹、规划这一课。

    办教育不能只看眼前,当年生源增加,就救急增设学校,生源减少就想着让学校关门。对于教育发展,教育部门要以对受教育者负责的态度,以民主管理方式做好科学的规划,这样才能避免“突如其来”的入学高峰、升学压力。比如,北京对未来3至5年即将入小学的儿童进行信息采集,迈出了重要一步。(记者 刘超)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