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昆五中门前,一名女生在校门前将零食塞进了口袋 实习记者贾丹/摄
网友在微博中晒出景谷一中开除学生的通报
昨天,普洱景谷一中一则对学生处分的通报引起了不小争议。11月26日,学校对3名带纸碗、用塑料袋提饭菜到教室的同学,作出了开除学籍、降为借读生留校察看半年,以及撤销其中两名同学助学金补助的决定。记者调查发现,在昆明中小学普遍不允许学生外带午餐进校,但如果被发现最多只是给予警告处分。
景谷一中处分通报引争议
“高281班3名同学无视校规、校纪,于11月25日带纸碗、用塑料袋提饭菜到教室。3名同学的行为违反了《景谷一中学生管理规定》,为了严肃校规校纪,教育学生本人及警告他人。经学校研究决定,给予某同学开除学籍、降为借读生留校察看半年的处分决定;给予另外两名同学开除学籍、降为借读生留校察看半年的处分决定,并撤销两名同学助学金补助。”26日,景谷一中对此处分作出了通报。
“我想问问学生提饭进学校吃有错吗?”昨天,网友“倔犟的蚂蚁”将这份通报通过新浪微博发布到网上,很快引起大家的争议。“听说景一的借读费又涨了,这是急着开除学籍收钱吗?”有网友说。发表看法的网友中,有一部分是景谷一中毕业的,也有部分仍在该校就读。“人都有犯错的时候,特别是学生,连机会都不给就直接开除,这不是可笑吗?”网友“Miss-Stars”说。
在百度“景谷一中吧”里,前天开始已经有学生在讨论开除3名同学的事情。网友“shuffle_X”说:“3名同学都是我们班的,本来是要开除学籍离开学校的,后来他们认错态度好,班主任也帮忙说话,最后从开除学籍降为借读生,但是不用交借读费,也还在一中读书,高考也可以报名。”
学校回应处分目的在于教育
昨天,景谷一中政教处何副主任介绍,两年前,学校主抓校园卫生和学生饮食卫生,并把相关内容写入学校规定中。“学生用纸碗、塑料袋提饭菜不仅不卫生存在隐患外,还会产生大量垃圾,加上校园内一些商贩无法有效杜绝使用纸碗、塑料袋等。为方便学校管理,学校规定学生不得用纸碗、塑料袋提饭菜到教室、宿舍。”何副主任说。
“此次通报的3名学生均为高三学生,是相关规定写入校规以来首起违反规定的学生,之所以做出处分决定,主要以教育学生为主,同时警醒其他学生。”何副主任说,做出开除学籍、降为借读生留校察看的处分,是经过学校决定的,事后3名同学仍在校上课,校方也已经和学生及家长沟通过,主要是教育学生,处分是次要的。
降为借读生与其他学生有何区别?何副主任说,借读生需要向学校交借读费。此外,关于撤销其中两名学生的助学金补助,既然他们有钱在商铺里买东西,说明不贫困,助学金的发放是由学校审核的,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将不再发放,撤销后把这笔助学金发给更需要的学生。“但是3名被开除学籍、降为借读生的同学,校方并没有收取借读费,作出处分主要是教育学生本人以及警示其他同学。”
针对部分有网友质疑,学校是否是因食堂饭菜不合胃口导致学生做出如此举动时,何副主任表示,学校的食堂饭菜质量都很不错,少数学生因为懒惰才选择从宿舍附近的商铺买便餐。
律师说法
处分过重学生可申诉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的张震律师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劝退、开除学生。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学校作出的这一处分是否过重、是否有据可依需要教育部门介入调查。但因为学生带纸碗、用塑料袋提饭菜到教室便作出开除学籍、降为借读生的处分,关键在于借读生与其他学生的区别。此外,降为借读生后是否可以恢复,以及交借读费等问题,如果学生不服处分可向教育局进行申诉。
云南省有关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相关办法中也明确,处分设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影响特别坏的学生可留校察看(半年)或开除学籍,受开除学籍处分的学生有向学校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诉的权利。
目前,当地已对此事介入调查。
相关调查
昆明中小学不允许外带午餐
若发现将被口头警告
昨天,记者对昆明市5所中小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所学校均不鼓励学生在校外餐馆就餐,且不允许外带午餐进校。学生们基本上要么在学校食堂就餐、要么吃学校订餐、要么回家吃。如果发现有外带情况,一般会被口头警告。
小学 学生基本在学校吃订餐
下午1点多,小谢和2名小伙伴在昆明市西山区白马小学大门口嬉闹,学校大门紧锁。接近下午2点,3人仍没有进校。“为何不进校?”问及原因,小谢说,他们都是4年级的学生,刚刚回家吃完饭过来,因为学校大门还没开,所以只能在门外等。
“中午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吃学校订餐,也可以回家吃饭,但家近的才能回家吃饭。”小谢说,自己班上有38个人,只有6人中午会回家吃饭。该小学门卫也表示,白马小学的学生回家吃饭都要经过老师允许,家在学校附近的才可以。
学校大门外,两个绿色的垃圾桶上方,堆放着各种零食的外壳,不远处还散落有红色糖果颗粒。“(零食)不准带进去的。”小谢旁边的男孩怯怯地说,同学们买了零食只能在门外吃完再进校。
下午3点半,杨大叔准时来到棕树营小学门口接自己的孙女。“学校有专门的营养餐,还是很放心的。”谈及午餐,杨大叔说,学校都要求学生在校就餐。但遇到生病等特殊情况,中午还是可以带孩子回家吃饭的。
在不远处的春苑小学,接孩子的家长焦急地等在校门外。对于午餐,家长们均表示孩子都是在学校用餐。“主要是一天接几趟麻烦,要不回家吃会好些。”一名40多岁的女子笑言,中午回家吃饭的话要亲自接送,如果时间宽裕,她肯定每天都接儿子回家吃饭。
采访中得知,春苑小学和棕树营小学同样不允许学生带零食进学校。春苑小学二年级的小明说,平时都会有老师检查,如果发现班上有同学吃零食会扣班级的积分。“积分被扣就评不了先进集体了。”
中学 发现带零食进校要被警告
“学校规定,不允许学生带饭进去吃,但有些学生还是会想方设法带进去。”一到中午,昆明市第五中学后门的保安就站门口,严防学生在附近小餐馆买饭带入校内。
“不让带进校园,主要是出于学生的健康和维护校园环境两方面的考虑。”该校保安表示,“小餐馆和街边零食卫生没保障,带进校园的饭盒和一次性筷子又污染环境,只能出此下策。”“零食不能带进,水果、面包等食物能带进去么?”对此,该保安没有回复,只说视情况而定。
下午2点多,在外就餐的学生陆续进校。有些学生会贴着学校围墙走,到了离大门10多米的地方会驻足侧身。走近一看才发现,沿着围墙走不在保安的视线范围,停下来是在掩藏各种零食。“水可以带进去,零食学校不准带。”一名初三的男同学说,零食得藏紧了到教室再吃。
小敏是昆明市西山区第一中学的学生。她表示,学校有食堂,但“生病的时候也可以家里送饭到学校”,“如果带零食或外面买的饭进学校吃,没被发现那相安无事,被发现了就得好好认错。”小敏表示,被发现一般都只是口头警告,严重的要写检讨。(记者 朱家吉 实习记者 段玲燕 实习生 王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