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存档 正文
云南画院画家刘自鸣病逝 享年87岁
昆明日报-昆明信息港    01-19 09:45:43

刘自鸣喜欢画玉兰

    2014年1月18日凌晨1点,中国画坛最后的女贵族、云南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家协会会员刘自鸣先生于昆华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7岁。记者此后连线其表妹刘成敏,得知老先生是在重症监护室辞世,并未留下任何遗言。

    刘老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21日上午9:00于昆明市殡仪馆油管桥服务站举行,届时接受社会各界的人士前往吊唁。

    PartA 回望

    11岁失聪 开启学画之旅

    刘自鸣1927年出生于昆明。刘自鸣的父亲刘柏君,是云南讲武堂毕业,护国起义将领之一。母亲刘淑清,为中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杰出的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大慈善家。

    刘自鸣11岁时因患脑膜炎而致双耳失聪,母亲怕她从此浑浑噩噩度此一生,为她请来家庭教师,教习文化、英文和绘画。在她青少年时期,适逢抗日战争,昆明成为大后方,西南联大、国立艺专迁来昆明,中国众多著名的学者、教授、文学艺术大师纷纷云集昆明。因其母亲的社会活动与交往,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刘自鸣得以接触到梅贻琦、熊庆来、徐悲鸿等中国文化艺术界最高层次的精英,对刘自鸣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13岁时,母亲为她请来留日的工笔花鸟画大家肖士英,以及中央大学艺术系高材生,徐悲鸿、张书祈的得意门生刘文清担任她的绘画老师。他二人学贯中西,将东西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念,注入到刘自鸣心中,成为其后来融汇东西之根。

    1946年刘自鸣报考北平艺专。

    赴法留学 汲取西方艺术精华

    1948年内战爆发,北平早已无法回归。而刘文清先生也于1947年考取了官费留法,她只好在家自己画画。母亲请了东方大学叶先生(留法)来教她法文。此前已有吴锦天(刘后来的丈夫)教她英文。母亲决定送她去法国学画,并请徐悲鸿先生为她写了推荐信,说明她在国内已学习过两年绘画。带着徐悲鸿的信函和两门外文,刘自鸣1949年去到巴黎。

    当年的巴黎是世界艺术的中心,艺术家向往朝觐的殿堂,刘自鸣在这里开始了她真正的西方艺术之旅。初到巴黎,刘先在大茅舍画院习画两年。在此期间,刘自鸣结识了来写生的潘玉良,而熊秉明、吴冠中、赵无极等也常来此作画。

    1952年刘自鸣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先后在纳波尼先生画室和夏白兰·米地先生画室学习。此时的巴黎正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恢复时期。此时的刘自鸣对马奈、塞尚、梵高等的作品情有独钟。在卢浮宫、印象派美术馆、现代美术馆、东方美术馆及私人画廊,漫步其间,目不暇接。刘自鸣还利用假期,到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和阿尔斯寻找塞尚、梵高的足迹;在意大利凭吊古罗马遗址,参观米开朗琪罗、乔托的壁画;在西班牙欣赏魏拉兹贵支、戈雅的杰作……

    潜心画画 创作大量经典画作

    1956年春天刘自鸣回国,分配到北京市文联美术工作室工作,到1960年的四年中,美术工作室的领导和同事们对她极其友好,没有要求她画那些充满政治内容的题材。此时她仍然继续画静物、瓶花和风景。期间出了不少诸如《有葡萄的静物》、《有光影的瓶花》、《蓝色调的瓶花》等名作。

    1961年刘自鸣调回云南,在省美术家协会当专职画家直到1965年,在母亲家中潜心画画。在此四年中刘自鸣画了大量的瓶花、静物和风景画。她喜欢画玉兰、马蹄莲和茶花。也画一些热带水果植物。

    从1969—1975年刘自鸣先去五七干校劳动,后被分到昆明针织厂描花布图案。直到1976年调到云南省文化局美术摄影工作室,算是重归绘画之队。之后,进入省美术摄影工作室和云南画院。

    晚年的刘自鸣因视力减弱而无法更好地作画。1988年,当她感到视力的衰退后,便拿起竹笔,在宣纸上作抽象、半抽象的水墨、墨彩画。这是她在衰年的一场新的拼搏。遗憾的是,这一努力终因视力的极度衰退而于2004年停止。但如今,刘自鸣的画风,在云南已为不少中青年画家效仿。

    PartB 风骨

    从不卖画 儿子将为她处理生前画作

    2011年,刘自鸣已是84岁高龄的老人。此时她有一个最大的未了心愿:毕生心血的结晶——她作品的归宿问题。

    尽管刘自鸣先生的作品是国家和民间收藏界竞相收藏的对象,但她从不卖画,她身上有一种知识分子的人格和中国传统士大夫的气节。她对身边的人说,“往往会有国内及香港与法国、英国、美国的收藏家来买画,但我不卖。我的画属于云南,我要留给云南,无偿地给国家。”

    几经波折,刘自鸣终于将手中的五百多幅油画、水墨、墨彩画、水彩、素描、速写、创作草图,捐赠给了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也将开辟专门的展厅,陈列她的作品,出版其作品全集。并且,她将省博物馆回馈给她的奖金中的五百万元捐赠给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作为扶持云南贫困学生的助学基金。艺术家终其一生之作品的归宿问题,往往是其老年时的一个心障。刘自鸣对自己作品的归宿之举,可以说在云南开创了让人敬仰的先河。

    其表妹刘成敏透露:“要等刘自鸣在北京的儿子来处理这些遗作,捐给博物馆,下一步会继续与博物馆方面接洽。”

    PartC 声音

    吴冠中先生曾说:你比我画得好

    在刘自鸣生前,吴冠中、方君璧、熊秉明、刘文清、詹建俊、朱乃正、袁运生等一批艺术大家,都曾赴昆拜访过她,并推崇赞赏了她的绘画。

    吴冠中先生曾坦然对她说:“你比我画得好!”

    熊秉明先生则称:“在现代西方光怪陆离的画派中她坦然、坚定地走出自己的道路……她专注地经营画内的和谐、宁静、整体、妥帖。无论是巴黎的街道、云南乡间的集市,还是家中摆设的一盆花、几只果,她总以朴质的手段画出一种深沉的气氛。”

    朱乃正先生在赴昆偶遇她时,欣然提笔称:“凤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文化学者于坚说:“她是中国为数不多保存了艺术活动的个人立场和前卫精神的画家之一。”是“云南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都市时报 记者 蔡晓玲)

    名片

    刘自鸣 云南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作品除被收入《中国油画史》外,《当代中国油画》、《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油画全集》及美国纽约阿拉姆斯出版公司出版的《新中国画》均收入了她的作品。

    简介

    1927

    出生于昆明

    1946

    刘自鸣考入由徐悲鸿任校长的北平国立美术专科学校

    1949-1956

    她先后在巴黎大茅舍画院和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画,并结识了熊秉明和潘玉良

    1953

    刘自鸣的作品《冬天的早晨》于所在学校美术竞赛中获名誉奖,并在巴黎秋季沙龙展出

    1956

    回国前曾在巴黎美术路美术画廊举行个人画展

    1957

    《静物》在全国青年美展中得到文化部奖

    1958

    《蓝色调的瓶花》参加日本女流画家协会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国际妇女美展,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展。其作品《迎春花》、《山果》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