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昨日召开,省长李纪恒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云南GDP目标增速首次下调,今年,是云南的“换挡”之年。
2014年,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政府工作报告建议为:GDP增长11%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3%。
换挡
回调目标增速增幅
深化改革转型升级 GDP增速降至11%
“换挡”需要松开踩在油门上的脚。细数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2010年,云南省GDP增长目标均确定为9%,到了2011年,目标上调至10%,紧接着又上调至2012年和2013年的12%,今年11%的目标增速,是2009年以来的首次下调。
政府工作报告认为,11%以上的目标,是统筹考虑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惠及民生、防范风险等各方面因素,在必要和可能之间、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确定的“黄金平衡点”;是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的速度,是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推动结构调整的速度,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的速度。
今年,云南将通过改革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和主轴,在国资国企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农村综合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适时推动其他领域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降至12%
从2011年以来,云南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目标增幅一直在15%以上,其中,2012、2013两年曾一度定为17%,今年回调至12%。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郭树华认为,在经济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居民人均收入、企业利润收入、地方的财政收入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地方财政收入目标增速下调,更多的是要保证居民收入和企业利润,体现了让利于民。
另外,今年云南城镇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4.3%以内,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GDP目标增速下调的基础上制定的。郭树华认为,这一目标可以实现,但将考验云南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投资向基础设施、民生领域的倾斜,都可以促进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云南今年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敢于自我革命,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直接地惠及全省各族人民。
改变
从“内需”到“有效需求”
更注重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努力扩大有效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变了一直以来使用的“内需”一词。郭树华分析,用词的改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与内需不同,提到有效需求,是要更加注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
“可以这么理解,如在房地产领域,中小户型需求较多,但开发商更愿意建造大户型,扩大有效需求,就通过调控的手段,使其更加注重小户型的建设,满足当前的需求,避免资源的浪费。”他说。
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今年,云南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减少一般性项目投资,加大对“三农”、基础设施、民生和社会事业、节能环保等领域投资。并严格规范政府举债管理,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
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力争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55%以上。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实现银行各项信用融资2800亿元以上,直接融资超过900亿元。
同时,增强消费基础作用。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待遇。健全刺激消费政策体系,着力培育信息消费、特色医疗、网络销售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引导住房、汽车等消费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和社会化维权体系建设,促进消费持续较快增长。
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拓展周边国家进口商品范围。培育国际化商品市场,扩大本省自产最终消费品外销规模,推动内外贸联动发展。(记者赵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