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中路至华山南路的一段,因古时马匹在此交易得名马市口,如今仍是繁华闹市
入夜后,在灯光的照射下位于正义坊牌坊后面的马市口格外美丽 记者杨赋
“长春路至华山南路称为马市口,相传云南卖给中原的马匹在此交易,故得此名。”在正义路、华山南路上的部分路牌上依稀能看到有关马市口的介绍。然而,具体知道马市口的人其实并不太多了。
马市口
距五华山不过百米
马市口,是人民中路至华山南路的一段,相传云南旧时卖给中原的马匹在此交易。马市口的北段,便是五华山,也就是云南省政府所在地。昆明人老楷在《老昆明风情篇》中写道:“省政府所在地新华山,老昆明人习惯叫五华山。出五华山大门百余米,往西就是马市口。”
马市口的位置也就是现在正义路的正义坊至华山南路一带,街上树木郁郁葱葱,两边是商铺和银行,平时比较热闹。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名将沐英修建昆明城,当时请来了名满天下的汪湛海规划城市。汪大师在五华山上定下罗盘,抬眼南望,就把五华山下这条南北走向的街道(现在的正义路)定位成昆明市的中轴线。当时云南各级办事部门几乎都在这条街上。
正义路,从南至北,由南门街、三牌坊、四牌坊和马市口4段组成。由近日公园(现近日隧道一带)至庆云街口一段,因正对旧南城门称南门街;由庆云街口至威远街口称三牌坊,即“天开云瑞坊”;由威远街至长春路口(现人民中路)称四牌坊;长春路至华山南路称为马市口。
在华山南路的路牌上写着,明代,中段为买卖马匹市场,俗称马市。
距马市口约1公里左右的顺城街是旧时的一条“茶马古道”。昆明老摄影家廖可夫介绍,那时顺城街上云集了几十家马店和客栈,生意一直很火爆,晚一些进城的马帮都只能在街边过夜。“空气中弥漫着新鲜马粪味,在店小二带着乡土味的招客声中,大大小小的马店里人头攒动。”
老楷在《老昆明风情篇》中写到道:“在我就近的眼皮底下,便是顺城街上络绎不绝你来我往的人流:来回踱步大声吆喝的,是扛草锤卖冰糖山楂和挎木筐卖盐饼子西洋糕的小贩,专程前来小玉溪街买裹脚布的老太太艰难地迈动着三寸金莲,背栗炭烧柴的村夫与穿长衫挂怀表的小老板擦肩而过,一队驮着麻绳或是皮货的马帮,往顺城街西边而去寻找廉价的马店歇脚。”
档案
名称:马市口
位置:五华山南侧,华山南路与正义路交接处一带
由来:最初是马的交易市场,历史上云南出售中原的马曾在此交易,得名马市口。以往多认为马市是以马日赶集得名,此说法不对。
马市口片区已被列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重点保护工程
如今,马市口的文庙东巷,还能看到一些红砖裸露的老房子,有些房子的红砖上还沾着零零散散的泥土。
文庙东巷5号是一个名为“藜光庐”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入口大门头上题写“藜光庐”三字而得名。藜光庐始建于民国初年,土木结构的民居建筑,为晋宁县长私宅。建筑有前、后两院,前院坐西朝东,为一字形小院,后院坐北朝南,为“走马转角楼”式建筑,是民国时期昆明地区优秀传统民居之一。
作为昆明市中心最大的、也是目前仅存的、具有近千年历史的老街区,此片区已于2003年被昆明市政府列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保护工程。
在马市口,昆明的老品牌“吉庆祥”不得不提。“吉庆祥”创建于1907年,最早的创始人是陈惠泉、陈惠生,兄弟二人小名分别叫“小庆”和“小祥”。吉庆祥生产的“吉庆牌云腿月饼”已远销到美国、日本、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等地,是云南省名牌战略中食品行业唯一荣获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每逢中秋节前夕,马市口“吉庆祥”必门庭若市,生意火爆,在门市店铺内横拴七八根麻线,上面挂着红红绿绿的纸条,分别写着“洗沙坨,一角三分”,“火腿坨,一角九分”,卖完一种,就扯下一条,以示脱销。有时,晚了就买不到“火腿坨”。
人民电影院承载着老昆明的温馨回忆
位于这条路上的五华坊巷口的人民电影院历史悠久,始建于1942年,前称“长城大戏院”,1988年拆除重建,1990年开业。经过1997、1998年及随后3次大规模装修改造,人民电影院在股份制改革后,获得全国首轮电影放映权。但相比起昆明城内的多家影院,人民电影院仍然显得有点老旧了。
巷口刻章店的老板介绍,人民电影院拥有云南当年最大的一块19米的银幕,还有可容纳400人的长城厅,这里记载了老昆明人的许多记忆。
附近居民朱女士说,她小时候,人民电影院附近的小吃很多,学校组织看电影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看完电影买零食吃,在老昆明人的记忆里,那是一个温馨的时代。
为升级改造,如今,人民电影院已被条纹塑料布包裹,有些部位还加了一层绿色网,里面正在进行装修,未来的电影院会更漂亮。
沿着人民电影院侧面的巷道往下走不远,就没了路,周围都是楼房,停着许多汽车。巷内有一个琉璃瓦盖成的建筑,琉璃瓦下面被铁栏杆包围着的是一盏古路灯。不远处,一块石碑上记录着古路灯的资料: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建造,高2.5米,整石雕成,顶端呈方形,三面窗形,台座中凿成油盏,顶端有气孔,是昆明唯一的古路灯。这种古老的路灯是用青石凿成的一根石柱子,柱子的顶端就是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燃烧植物油的灯台。
附近的老人说,在有这种古老的路灯之前,夜间老昆明的青石板路上,除了少数大户人家打得起灯笼外,大多数人家都是用松树明子(松树上含大量油脂的部分)做成的火把照明。古路灯是烧香油的,香油装在一个凹着的窝窝里,里面放上一根灯草或棉线就可点燃照明。
昆明的老街道中,正义路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老大”。现在这条路上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还有各种雕刻店、理发店、服装店、眼镜店等。位于正义路与人民中路交叉口的正义坊,也就是马市口入口处,如今已成为昆明市中心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正义牌坊正对面的正义坊购物中心北馆,馆里一、二楼为服饰区,三、四楼为美食区。如今,一群群衣着靓丽、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老街逛商店,在附近文庙打牌的老人时而还会怀念旧时的集市。(记者朱家吉 实习记者高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