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省内各州市陆续给公车贴标,严格公车管理。龙宇丹/摄
三公经费 16州市2013年部分经济数据
(排名不分先后)
16州市2014年GDP增长主要预期目标
(排名不分先后)
国家和省严控“三公经费”奏效,从各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报道中,调整财政预算结构、缩减三公消费的内容不少。晚报记者梳理16份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发现,16州市均提出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不过提法各有侧重点。与民生领域投入占比不断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公”经费都在下降。比如,昆明“三公”经费压缩了19.6%,曲靖比上年下降了9.1%,保山下降了8.8%,昭通下降了11%,大理、普洱、文山等地也有相关表述。
至于如何严控“三公”经费,迪庆提出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禁奢侈浪费、公款吃喝。”西双版纳等地还提出要严格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务出国境和办公用房标准,清理政府性楼堂馆所等,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那“三公”经费省下的钱用在哪里呢?红河州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而且明确表示,缩减5%的“三公”经费投入到“美丽家园”建设中。德宏州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大幅下降,保障重大民生、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经费支出。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钱为民所花”,梳理政府工作报告,可看到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花在老百姓身上的钱越来越多,12个提及民生支出的州市中,民生支出普遍占财政支出七成以上。
“‘三公’经费更加透明化,就会进一步缩小腐败的空间,这是反腐倡廉的很好形式。”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宗亮认为,政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便于老百姓更好地监督,政府花钱更加透明。还有代表建议把省下来的“三公”经费用于扩大社会保障、改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用在能够提高老百姓生活幸福度的地方。还有专业人士认为,“三公”经费的下降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三公”经费要持续压缩,政府要学会过“紧日子”,才能把财政资金用到更需要的刀刃上。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各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力度逐年加大。据悉,2015年之前,将力争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三公”经费全部公开。
新闻助读
财政预算中安排的“三公”经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去年,云南省政府印发《2013年云南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其中要求加快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细化公开内容;大力推进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款出国(境)等“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细化“三公”经费解释说明。特别是对出国(境)、出差、接待、用车、会议等行政经费支出,要向社会详细公开。
记者观察
城脉 从保护到涅槃重生
古城,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根脉和灵魂,云南是古城古镇较多的地方。近年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的古城古镇吸引了不少南来北往的客人。仅以去年为例,大理和丽江的旅游接待人数都超过了2000万人次,而地域较远的迪庆州,接待的游客人数也超过了1200万人次,很多游客除了饱览当地自然风光之外,也是奔着古城古镇的历史根脉去的。晚报记者发现,在今年的州市两会上,红河、普洱等地也提出了旅游小镇、古镇、古城的建设目标。前者提出要打造哈尼小镇的建设和临安古城5A级景区的建设;后者提出要打造碧溪古镇、墨黑古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加大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力度等。
时间回溯到1996年,丽江古城发生地震,有着7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几乎毁于一旦。而后,丽江市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彻底拆除了古城内的异化建筑,使得丽江古城的历史原貌得以再现。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另一座为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丽江乃至整个滇西北的旅游,迎来了大发展时期。
在10多年旅游高速发展时期,滇西北3个州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大理古城的恢复重建,迪庆独克宗古城的规模扩大,丽江束河古镇的开发等,都在这10年之内完成。近年来,晚报记者因为工作关系,也经常深入到其中采访,感受到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的扩大,并非按照古城原有的建筑风格进行,虽然在外观上看来,新建的建筑跟藏式传统建筑风格比较相似,但建筑的选材、样式上都令传统有了很大的改变。而丽江、大理古城内随着不少原住民搬迁,哄抬租金炒铺等现象也越演越烈,其商业气息太浓也备受争议。
今年1月11日,一把大火将独克宗古城核心区几乎烧毁。在随后的多种场合,独克宗古城如何恢复重建成为媒体围追堵截当地一把手的一个热点话题,近日正在召开的迪庆州两会上,独克宗古城如何重建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晚报记者也由此看到一个城市灵魂对当地和外界的影响。迪庆州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表示,要恢复独克宗古城的历史原貌,而非是火烧前的模样,而是“要从历史文献中来”。本报报道经各网站转载后,引来不少叫好和建议。有人认为,按照这个思路,才能留住了一个城市的灵魂,不像有的城市一样,把历史的东西都丢弃了。还有网友提出建议,要想按照历史文献中恢复,不单资金难题考验着当地的财政水平,而且需要穿越时空的“把脉”,真正让后人能够感受历史、敬畏历史,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考量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新风尚
动动手指就能“听”两会
想重听政府工作报告吗?想了解目前昆明市两会的进展吗?在手机上@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就可以实现全程“旁听”。1月12日,昆明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期间,大会秘书处第一次尝试通过新浪官方微博@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进行实时直播,这也是第一次对昆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进行微博直播。
当天,大会才刚开始,该微博已经发布了此次人代会的上百条相关微博,不仅@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自己在发布,@昆明市长、@昆明发布等昆明市政务微博也纷纷转载该微博消息。时至次日仅一天时间,整个直播期间发布的89条微博,阅读量最高的为1497次,内容为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关于2013年立法工作情况。其他微博平均阅读量约为200次。
除了昆明市,今年的昭通两会也有新风尚,除了利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进行宣传外,还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进行宣传。此外,当地还将首次利用微视宣传昭通两会。
新思路
恢复独克宗历史原貌而非火前模样
位于迪庆香格里拉县的独克宗古城,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1月11日,一场被查明由客栈老板不小心引发的大火,烧痛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心。此后,独克宗古城的恢复重建一直是各界关注的话题。
“我们一定要万众一心,力争在3年内完成独克宗古城火灾的恢复重建工作。”在3月27日召开的迪庆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州长黄政红说,火灾发生之前,独克宗古城的规划和建设比较凌乱和无序,特别是2002年以后建设的民房,脱离了历史的原貌。虽然在外面看着高端大气,但事实上,古城民居的历史原貌并非如此。黄政红说,“要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对样式、层高、用材等做出严格的限制。一定要把古城恢复成原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样子。”
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独克宗古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居建设规划已经完成,正准备向上级主管部门报批,一旦获批,恢复重建工作将全面展开。
新包装
夜市经济登上“厅堂”
作为知名的旅游城市,到过景洪的人都会有逛地摊夜市的经历。而在今年2月25日西双版纳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夜市”已由很多人印象中的不入流角色,登上了政府工作报告。
州长罗红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将大力发展“夜市”经济,规范和提升“夜市”市场,丰富和提升“夜市”产品,努力把西双版纳打造成为全省“夜市”经济最活跃的州市。
“今后,我们将依托重点项目来拓展‘夜经济’。”景洪市旅游局局长桑林介绍,一是在机场旁的嘎洒旅游小镇,依托即将建成的喜来登酒店,发展温泉旅游,把水文化做活。“在版纳泡温泉,除了冬天,晚上就是最好的时候了。”二是依托万达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新型旅游综合体。三是在景洪至橄榄坝的高速公路通车后,考虑沿江两岸的旅游项目打造,目前,一个六国文化风情园正在酝酿中。
“如果你凌晨两点饿了,穿着拖鞋上街,也能吃上傣族烧烤,来点鲜榨果汁,还能找点玩的。”这就是桑林心中“夜经济”下的景洪不夜城。
新名片
玉溪普洱要打造“乡愁”目的地
当某个人离开特定的地域,却被那里深深吸引,心里惦记牵挂的还是故乡那头的亲人时,这或许就是乡愁。而这种有着淡淡忧伤的诗意也被两个州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当做新的城市名片发给世人。
3月24日,普洱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钱德伟提出注重保存村庄历史风貌和乡土特色,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工程,推进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建设,让人们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把普洱打造成中国21世纪的“乡愁”目的地。此外,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保护生态多样性,全力构建绿色的胜境、植物的王国、动物的天堂,让普洱成为世人向往的生态乐园。
无独有偶,2月20日玉溪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长饶南湖提出要提升规划水平,充分利用现有山水林田湖等独特资源,让城镇融入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引入现代城市元素,延续历史文脉,让城市亮起来、绿起来、美起来。
新玩场
元谋古人类旅游项目年内开建
2月20日,楚雄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传出,今年楚雄将继续增强重点产业支撑能力,建立产业良性生态群。抓好七彩云南·时空世界、元谋古人类、恐龙谷二期、太阳历文化园二期、大紫溪山文化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中国彝族虎文化园开发建设,增强壮大文化旅游业。
晚报记者了解到,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0亿元的七彩云南·时空世界建设项目,将在禄丰彩云建设阿地卡小镇、太阳广场、萃滇坊、恐龙世界、梦花园、伯爵庄园、度假酒店、生态体育公园、生态农业和升天地产等项目,整合恐龙、鲜花、民族文化资源,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科普、科考、探秘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元谋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57亿元,2014年计划完成6亿元,将按照全省10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一个景区、一个度假区、一个小镇、一座新城”的要求,规划建设国家级5A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21.8平方公里,年内启动项目实施;中国彝族虎文化大观园项目,估算总投资15亿元,主要将在双柏新建彝族虎文化大观园,占地14000亩,今年完成项目规划。(张雅棋 钱记平 雷鸣 史效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