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成冬青
说他是“偏执狂”一点也没错。从农村出来的“土鳖”到头顶众多头衔的英语教育家、演讲家、感恩教育家,他的故事像极了《中国合伙人》里的成冬青。正是执拗的性格,郑小四以多出常人几倍的勤奋坚持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他说“人连自己都搞不定,更别想搞定别人。”一本名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书,说的恰恰就是他这样的人。
对于被赋予的头衔,郑小四最喜爱的还是云南100多所中小学名誉校长的称号,这让他觉得离同学最近,最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从2007年至今,他的足迹遍布云南近100个县,2000多所学校,为100多万孩子送去了润泽心灵的公益演讲。“常言说得好,‘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是中国人祖祖辈辈流传的做人原则,我必须尽最大努力回报农村,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实现梦想。”
很多人说起梦想,会是当医生、做教师,具体到某一个职业,郑小四显得有些不屑。这个云南师宗县农村家庭出来的男人,与生俱来带着股桀骜不驯。他说,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要做的是感恩回报人民,珍惜当下。有这样的“格调”,还得“受赐”于5岁那年遭遇的病害。小时候体弱多病,加之农村医疗条件非常落后,有一次郑小四病得奄奄一息,父母对于这个弱小的生命几乎绝望。最后经村里的赤脚医生救治,竟奇迹般活了下来。“我是死过一回的人了,更懂得珍惜。”从那时起,就决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回报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土鳖”的逆袭
在郑小四书房里,几千本的书目整齐摆放着,犹如一间小型图书阅览室。“我这人只有读书的爱好,其他没有了。”郑小四说的干净利落。以每日必读一本书的效率,郑小四从他人书里汲取的功力可谓不一般。“不读书不但整个人觉得干瘪不说,台上讲课都会觉得不自信。”演讲是个输出的过程,要能将有价值的观念传达出去,就必须要先充实自己。郑小四常说,赢在台下。如今,郑小四已经出版了40多部著作。
许多同学听演讲时,会希望从他这得到“学成宝典”,这让郑小四感到费解。“学英语有捷径吗?答案是两个字:没有。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是靠听说读写。很多人把英语当做知识来学习,而不是与人交流的工具。”在英语的学习里,郑小四付出了太多。
19岁那年,郑小四考进云南省广播电视大学外语系,成为村里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而在城里人眼里,穿着土气、身材矮小的郑小四永远是最不打眼的一个。倒是名字还引起过注意,小四即“家里排行老四”,经他这么一释义后便再也引不起大家的兴趣。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郑小四在校园英语演讲比赛中却“红”得都“绿”了。郑小四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大着胆子作了一出英语口语演讲。“讲的都什么玩意”,台下的窃窃私语后来竟发展成异口同声说:“滚下去,滚下去!”嘲笑声犹如五雷轰顶,让郑小四不知所措,但也有个念头浮现出来,那就是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
至此以后,郑小四就成了翠湖英语角和云大、师大各校英语角的常客。多的时候,一晚上要跑三四个。没有人交流的时候,他甚至自言自语,再加上英语书本学习,郑小四日复一日坚持着“never give up”的学习信念。一年后,郑小四的英语听说写能力就已经成为班上的佼佼者。这天翻地覆的变化让同学,包括老师都感到格外讶异。校团支书要郑小四与大家交流英语学习心得,这下他成了校园名人。
也正是英语角,他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妻子说第一次见到他时,没什么特别,很普通的小伙,倒是房间里叠的整整齐齐的被子让她觉得这人不错。她说:“小四是个敢梦的人,可能在别人嘴里说出来虚无缥缈的东西,他说出来却感觉伸手就能摸到。”
用行动唤醒“沉睡的心”
郑小四在做外语培训的同时,与搭档李新平以“学习改变命运,感恩成就人生”为主题进行演讲。为何做起感恩教育演讲,郑小四想说的太多。“国人需要静,孩子需要静,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社会风气太浮躁。”说着,他不禁抑扬顿挫地唱起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郑小四说,这句歌词不但适用于战争年代,对于现代人更应用这句话时刻警醒自己。
郑小四钻研做感恩教育、励志教育,有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意思。大学毕业时,他怀着青春梦想,无偿为农村孩子进行英语辅导性演讲。在实践中他发现,光辅导英语不行,根本的还是在于提高孩子们对人生意义的认识水平,只有让他们养成自觉进取的精神,才有可能把课业学好。
一个宏大的理想就这样在他的心里扎根。郑小四选择了一条艰辛、温情而又没有终点的路,走得越远,就越觉得责任的重大,就越加义无反顾。楚雄州双柏县一个因心理压力而有轻生念头的中学生,在听完郑小四演讲后,感动得放声痛哭,从此更加珍爱生命,成为学校的活跃分子,真正地判若两人。郑小四懂得孩子内心最需要什么,用语言唤醒孩子沉睡的心灵,用心倾听孩子,用爱感化孩子。
为把感恩教育带到更多的地方去,他四处网罗人才,召集到30来位专职宣讲师于自己麾下。现如今,许多孩子眼中的知心姐姐彭颖萍便是团队中一员老资格优秀讲师。富二代的她在听完郑小四“点燃人生”为主题的宣讲后,深受至理箴言打动,毅然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加入了郑小四的团队。彭颖萍说:“我热爱这份事业,看到学生的改变与成长,更坚定了我做下去的信念。”在近七年的时间里,郑小四和他的团队靠的就是一份坚守。在演讲的路途中,不免碰到诸如车祸、山体滑坡、河水暴涨等等险情,郑小四都侥幸躲过。
发展到现今近百人的队伍,仅只是做公益活动如何养活团队?遇到资金紧张的时候,郑小四最先想到的便是出书赚版费,凭借《征服聋哑英语》、《英语改变命运》等畅销书,维持着团队运转。郑小四渐渐带领团队开始拓宽经营模式,开展感恩英语、军事等不同主题的夏令营,他们的活动也引起了不少企业的关注,愿意提供资金赞助。
“活着就是属于讲台,”在他的观念里,“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要走,就要把每一个脚印走得实实在在;既然活着,就要把每一段人生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传统文化的执意遵循者
在郑小四身边的人都会发现,中式服装是他的最爱。但凡大型活动,郑小四总是一身唐装在身。在他的办公室里,国旗永远是放在最显著的位置,一尘不染。他是彻头彻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粉丝”。
当今传统文化被逐渐淡忘,很多人对孝道之说嗤之以鼻,不以为然。有句古话,“儿不嫌母丑,”可现实中有人却抱怨父母没钱没权,甚至对父母指手画脚。对于这样一些社会沉疴,郑小四愤恨不已。对此,在演讲中他不断教诲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弘扬传统《三字经》、《孝经》。一次演讲结束,一名学生啜泣着说道:“郑老师,不怕你笑话,亲人不在了我都没哭,现在特别懊悔,悔恨自己不懂事,不懂得感恩。”
在家乡,向父母行跪拜礼,是郑小四表达对父母牵挂和尊重最直接的方式。只要回到家,郑小四都会亲自给父母洗脚、搓背、修剪指甲。在常人看来难做到的事,郑小四却做得这般自然。每月郑小四都会回老家看望父母一次,每天都会打电话问候。“我不是一个孝子,我离孝子还差得很远,”郑小四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好好陪着父母,照顾妻儿的时间太少太少。
“子欲养而亲不待”,唯有感恩和孝道是不能等待的。郑小四告诫学生们在与父母相处时要体谅与感恩。不懂得感恩的人,永远是“浮”的,难以成器。在他的感召带动下,许多儿媳妇主动给公婆洗脚、按摩;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主动发信息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一次接见中鼓励他:“这是一件大好事,也是一件做起来很不容易的事,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
郑小四就是这样一个“沉”得下来的人。“忍受寂寞,忍受煎熬,忍受孤独,才能成就伟大”,近乎癫狂的状态,郑小四享受其中。他告诫青年,不要做你想做的,而是做你该做的,更要做你不愿意做但对的事。
未来还很长,郑小四的演讲事业不是属于自己的,而是属于万千国人。
记者手记:
在云南真正从事演讲事业的人不多,而像郑小四这样能把演讲事业做到全国各地的人恐怕只有他一人。说到他很多人会跟李阳联系起来,他的英语比李阳还“疯狂”。他说,你要是听我演讲,你一定会疯了。所谓的“疯”,我想应该是种类似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体会。
“If you don't believe in yourself,nobody will believe you in this world.”郑小四用极快的英语念到,这是他欣赏的一句话。“相信自己是成功的第一步!”知识学习固然重要,然而成为什么样的人预示你能走到的高度。郑小四一再强调自己不是个完美的人,他说,没有完美的人,没有完美的团队,只有更好的人,更好的团队。
在交谈里,郑小四不拘小节,带着云南人特有的豪气。说到兴头上,就差跳到桌子上。毛泽东是郑小四最为崇拜的人之一。毛泽东“游学”,看遍大江川、草原,才能养出那样的气魄与格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郑小四把它当作至理名言。他强烈推荐,要青年去看电视剧《恰同学少年》,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三不”,不谈生活琐事,不谈金钱,不谈恋爱。
心怀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理想,激情的郑小四,要一直以特立独行的姿态前行。
人物简介:
郑小四,1975年5月出生,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人。著名英语教育家、演讲家、励志教育专家、感恩教育专家、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国家高级企业培训师,感恩英语创始人。
云南省关工委委员、思想道德委员会副主任、直属宣传团团长、云南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2013年“云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华教育家协会理事、云南教真育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被聘为云南100多所中小学名誉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