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正文
苏斌:作为云南人 我必须强调云南的概念
昆明日报-昆明信息港    05-09 11:47:16

作品:如是而居-8号2012,6,150cmX200cm04

    昆明信息港 记者王晓梅 走进苏斌和管赛梅的画室,几张木椅、两盏热茶,云南的概念、文化形态、自然主义、理想主义、文化责任感等似乎都蕴含其中,苏斌坐一隅,微笑着跟我们说话。在这个市场经济下诱惑太多的的社会,身居闹市却又固守着自己心中的一方“水土”和“乡情”,实在难能可贵。苏斌质朴大方,有着云南边疆农民那种淳朴、刚直的禀性,然而这不等于他只是一个勤劳勇敢的人,在艺术的表达上他的作品也充满魔幻的诗意。

    苏斌的绘画色调沉郁而深情,用笔苍劲有力,向我们润色出那些象镜面的水田、古旧的木屋、果树、禽兽和野鸟,用灵性的笔墨带给我们一个干净轻盈、不染世俗又完美多情的世界。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求索,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毛旭辉称赞说:“不仅仅因为我是他的老师,我看到的是,在当代文化洗礼下的一个土生土长的乡下孩子,能充满激情的表达对家乡、对多姿多彩的充满魔幻的云南高原的热爱与真诚。”

    自幼爱画画 落地生根

    苏斌生于云南大理鹤庆,自幼热爱绘画,三岁开始便在书上涂抹。后来考入大理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家当了小学代职老师,这在九十年代是很自豪的事情。但只因喜欢画画,他索性辞掉工作回到县高中旁听学习,以社会成人的身份参加高考,争取正规学画的机会。因为功底好,他顺利考入云南大学,毕业后考过公务员,进入面试却没被录取,当时家里压力大,村里的的人充满质问的眼光,所以他开始找工作,却又机巧合地被留校教书,也算解决了问题。

    进入云大后,他才开始系统学习西方绘画,但他对艺术的天赋和独特的认知却如枚熟透的种子,落地能生根。在师范时,老师教东西的方式很死板,即便如此,他思想上也没有被禁锢,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到大学里反而很快就跟老师接轨,结识了陈群杰、蔻元勋、毛旭辉、李爱东等老师,这几位前辈的教导对苏斌的艺术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群杰老师带着学生到寻甸写生,八九月份的寻甸和法国地貌很像,陈老师现场讲解。“而我的绘画中,有朴素的美,这跟毛旭辉老师关系较大。他会在思想上引导我,会问我问题,让我去解答,他很少强调技巧上的东西。”苏斌说。

    苏斌现在的作品中,很多元素都是对家乡印象的默写并重新组合,他说,这种默写的能力是在跟随毛旭辉、陈群杰老师下乡写生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毛老师的圭山组画不仅直接影响了我的大学毕业创作《坠落的梦》,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元素组合和元素添加的方法,并渐渐学会在画面中找空间、找层次、找对比。伴随着寻找和学习的过程,我的题材也逐渐转向了我生活了20多年的那片故土。先是在画面中添加眼睛、草垛和烤烟房,再添加水塘,但水塘的感觉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回到了我家乡的农田、龙潭,紧接着树木、房屋也回归了家乡的感觉。”

    创作不是个人的问题,它是有文化的责任感

    苏斌潜心自然绘画的研究与创作。他以真纯的心灵感悟世界并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主义、理想主义,达到了超常静态思维境界,心随笔运,画出了一批蕴涵宇宙信息,具有独特语言和艺术精神的作品。

    在苏斌的画面上,自然主义、理想主义的东西较多。他说:“大学的时候,我的画里文学性、叙事性较强,而现在慢慢的有文化责任感,我有强烈的感受,艺术创作不是个人的问题,它是有文化的责任感。”

    苏斌认为,云南有几千年的文化,相对于中原文化并不落后,也许我们就是从中原地区迁移过来的民族,但来到这块土地上生存后,纵观省博物馆藏的东西,放到今天看,也绝对是有一个独立的文化系统。再放大到中国,跨越这么多文化区域,从东北斜着拉一条线到云南,即便是汉文化它也有不同的文化形态,河南河北、中原的中心和北京燕地的文化,渤海辽东的文化不一样,湖南湖北也是典型的楚文化,闽浙是北越文化。“所以,在中国,你不可能没有民族的概念,作为云南人,我必须去强调云南的概念,说大一点,我可以放到中国的范围里面来解读,但我不愿意那么做,中国太大,它是不同文化形态构成的国家,不能用中国传统来解读,文化形态是千差万别的。”他说。

    “你从事的职业和中国有关系,你的东西是要被别人去解读的,或者作为地域文化系统的一部分,起到代表性,艺术家必须去思考民族性、地域性的问题,回避掉全球化,也就是所谓的国际接轨。作为地道的云南系统的东西,是独立存在的单元,一个能量的单元,云南不是被动接受北上广深文化系统传递的磁场,云南本身就是一个能量源,而不是中国边疆的边疆。但作为文化艺术,不能用地域来划分。而作为生活在这边的人,你在从事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创作,你自然的必须去解读这片土地,必须去创造和继承。”苏斌笃定的说。关于这个问题,他曾经很激烈地跟同学在教室里争论这个问题,很多老师也引导过这个问题。

    喝口茶,苏斌接着说道,他对自己的创作很自信,开始摸到了一点感觉,“作为云南的本土艺术家,你的作品拿出去,有没有和三江并流的这片土地有关系,6年的创作到今天,我摸到了这个感觉”。

    在他的感觉里,从小陪伴他长大的,那些寂静的山脈都是有着魂灵的,它们都有着深沉的目光和眼泪,尤其在夜晚,它们与星星一样,是可以谈话的对象。他着迷故乡夜晚的色调,那些象镜面的水田,古旧的木屋,果树,禽兽和野鸟在夜色中是一个完美多情的世界。

    链接

    苏斌,画家,1982生于云南大理,毕业于云南大学现居于昆明并工作于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