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法国的视角 变迁的中国
昆明日报-昆明信息港    05-12 10:39:34

    昆明信息港 记者范皛 《巴黎·北京百年法国摄影聚焦中国1844——2014》中国巡回展的策展人阿兰·萨雅格站在展厅中环顾着四周墙壁上一幅幅记录着中国一百多年变迁历史的照片,表达着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我希望在这么长的时间段里寻找一个法国视角,透过法国人的视角来看中国这个非常独特的国家。”

    在萨雅格看来,最早来中国拍照的外国人是法国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非常多的法国人来到这里,他们中有旅行家、士兵、商人,这些人都掌握一些摄影技能,而且他们对中国感到着迷,所以他们记录下了很多中国的影像。透过法国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中国社会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复杂、有异国情调,同时也是非常独特的。

    谈及西方摄影师用镜头视角记录中国这个问题,萨雅格先生说:“有很多英国、德国摄影师也曾拍摄中国,英国视角非常注重和被拍摄者保持一定距离,呈现客观的形象,尽量保持拍摄对象的原貌。但对于法国人来说,中国充满了异域情调,所以在所有的照片里都呈现出好奇、惊讶的视觉表现力。”萨雅格认为,此次展览既“充分展现了中国从一个封闭神秘的世界,到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社会,以及外国人面对如此引人瞩目的巨大变迁感受到的迷惘,也是一部简明法国摄影美学史。”

    当问及照片选择的原则,萨雅格介绍:“虽然这段历史非常长,但早期并没有那么多的作品,这次收集照片的难度非常大,因为很多作品散落在不同的博物馆里。照片的来源不仅有法国博物馆,也有美国的博物馆,大概有30多个来源。构成这次展览的故事既有著名的事件,也有不为人知的时刻。展示内容从达盖尔发明照相术十年之后在中国拍摄的一些照片开始,直到当代中国。当然,中国早已不是从前的样子,但我对中国的迷恋依然如故。”说到“迷恋”时,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微笑。

    萨雅格饶有兴致地继续说道:“方苏雅是这个展览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时任法国驻昆明总领事。他在昆明拍摄的很多照片是这个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昆明是作为我们本次展览的第二站。方苏雅当时为阻止外国人的侵略行为,为云南的百姓做了很多的事情,所以有一幅照片我想推荐给来参观的昆明市民,照片记录了方苏雅和一位中国将军,这个是中法友谊的见证。”

    记者找到了萨雅格提到的那幅照片。照片中方苏雅居左,身材瘦削,姿态放松,而苏元春将军居右,身量魁梧,稍显紧张。他们分别穿着百年前法国领事和中国将军的服装,仿佛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人。这样鲜明的对比十分诙谐,同时也能看出二人非同一般的关系。

    萨雅格先生说,他到过中国很多城市,但有条件举办国际展览的城市并不多。以往的很多国际性展览都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举行,但从他个人角度而言,他更愿意把展览放在那些小一点的地方城市,让更多普通市民欣赏到国际文化。谈到对昆明的印象,萨雅格微微皱了眉头:“20多年前我已经来过昆明一次,感觉昆明的变化很大,已经不认识现在的昆明了。遗憾的是相比方苏雅那个时期,很多历史的痕迹已经找不到了。”

    阿兰·萨雅格:

    法国艺术策展人、蓬皮杜艺术中心摄影部主任

    英文链接:

    French Photography Exhibition: observe changes of China through French perspectives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