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7月1日全国铁路调整运行图,部分路局的绿皮车将进入历史,旅客想要体验绿皮车之行,也许只能在某些铁路主题旅游线路和铁路博物馆中才能如愿了。(7月1日新华网)
绿皮车有点“老”,设施落后,硬件服务存在缺陷,尤其是速度慢,对整体列车的运行带来阻碍。绿皮车将进入历史也是一种更新换代,以动车或者其它快车替代,运输能力将大为提高,乘客的舒适度也将进一步改善。但低价车没了,更应对现行列车进行合理的价格调配,不能在定价上铁板一块。
从整体看,铁路经过多年的提速和线路扩展,尤其是高铁的运行,大大的提升了运营的速度和数量,但是随着市场化的加速,外出人员越来越多,乘车频率越来越高和货物量日益加大,铁路运力紧张态势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甚至在局部反而更显紧张,在这么一种态势下,铁路部门更应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多装快跑,做到不浪费一个位,可是从目前的列车乘载现状看,并非都能吃得“饱”,平常中常见不少的卧铺“空床”,尤其是高铁不满座的情景时有出现,甚至“空位可供欣赏”乘坐者屈指可数,让人感到实为可惜。
列车运行不能常态化满员,并非是淡季客源不足,而是人们想乘坐而不敢坐,一张高铁票与飞机票相当,甚至还超过打完折的飞机票,过高的票价让不少欲乘坐者望价生畏。绿皮车停运之后,乘坐列车选择空间缩小,也许有的人会说,到时乘坐高铁或其它快车的人数会增多,此种估计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是与飞机票相当,人们还不如坐飞机或者改乘其它交通工具。
客观的说,停运绿皮车是一种发展的必然,淘汰落后,并不是为了推行价格高的车而为之,但是要让公众有一种新感受,不仅是乘车环境这一硬件的改善,更应从服务尤其是价格上有变化,当然,要铁路部门对现有的列车票价整体的下降不可能,铁路部门也是企业也要讲效益,但是进行科学的定价完全可以做得到,如:卧铺有剩余时进行打折销售,高铁分时段进行打折。如果像航空那样适时打折,既能体现出一种诚意,又能增大吸引力,不失为一种共赢。
绿皮车成历史是一种机遇,假如认为涨价时机已到,该降的不降,该打折的不打折,将错失良机,而如果顺势而调“吃点亏”,却能赚取更大的利,停开绿皮车是机遇,又是挑战,人们的选择是多样的,问题是如何去让人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