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要闻 正文
4代大学生美好回忆 毕业那年她怀了孕
大庆日报    07-11 09:34:47

    那些年我们这样告别大学

    ----4个年代大学生关于毕业的美好回忆

    7月,一个被泪水和酒精浸泡的季节,一个充斥着狂欢又难掩伤感的季节。她注定是个不寻常的季节,只因她的身份——毕业季。

    毕业,是同窗生活的最后狂欢,也是对青春记忆的美妙定格,对于每个年代的学生来说,这都是一段不能忘怀的经历。让我们与不同年代的毕业生,一起追忆那些年我们如何跳完大学的最后一支舞……

    上世纪80年代毕业生王贵东

    1982年,王贵东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那一年他34岁。

    34岁青年毕业满脑子的务实

    王贵东毕业时并没有过多的伤感,他说应该用“树倒猢狲散”来形容比较贴切,同学们一毕业就都离开了。因为那个年代刚恢复高考,上大学的人群年龄段也参差不齐,他和许多同学都是拖家带口上的大学,边上学边过日子。毕业时能给同窗留作纪念的也就是在笔记本上工整地写下祝福,常用的是“祝你前程似锦”、“祝你工作顺利”这些中规中矩的话。

    找工作条件:

    解决全家农村户口

    王贵东那届赶上了国家统一分配的好时期,被称为“国家包养”的一代,没有多大的就业压力。

    当年他就读的黑大中文系仅有两个加起来才72人的班级,省里给该系的72个学生下发了分配指标。但是没等到毕业就有十多个同学办理了退学,还有一些直接返回城里,最后只剩下53名在校学生。这对留下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天降喜事”,在职业选择上宽裕了好多。可是因为没有吃香的城市户口,王贵东并没有享受到多重选择这一福利。

    为此,王贵东就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一条求职“死条件”——薪资待遇排次位,只要用人单位能够帮助他解决一家五口人的农村户口就可以。

    带着这个“死条件”王贵东从哈尔滨找到了大庆,放弃了几个不错的工作岗位。直到1984年他终于在大庆找到了一家能满足他提出“户口合约”的单位,他带着感激和热爱一头扎在那30余年。

    “记得当年去改办户口手续时,大庆公安局一位科长还颇不情愿地说,别人家都限定只能解决一两个人的户口,而给我一个人解决户口就耽误了三个家庭。”王贵东说。

    “隐婚”新娘:

    军大衣下掩盖的秘密

    王贵东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同班一姓路的传奇女子,毕业时她收获证书的同时,还收获了一个大胖小子。

    他说,那时候同学们因为怕被爱情“拴住”无法上学,都不在老家找对象,所以30岁左右还没结婚的大龄剩男、剩女特别多。路同学也不想例外,她30岁考上学之后做了“隐婚”新娘,同学都不知道。上学时,因为她年龄大,同学叫她“老太太”,她和别的小女孩在一起走,我们都会调侃地问她要带孩子去哪里玩,没成想玩笑成了现实。

    大四一月份毕业时正值入冬,素日颇为时髦的路同学却一反常态,常穿一件特别肥大的军大衣露面,同学们好奇地问其原因,她都笑而不语。后来毕业分配再回学校时,她脱去了厚重的军大衣,换回了紧身小外套,整个人也瘦了不少。直到多年后在班级聚会上,她的“军大衣之谜”才解开,毕业那年她怀了宝宝。她怕影响不好,所以一直穿着厚重的军大衣掩盖自己渐渐变大的肚子,正好赶上实习三个月是她的生产期,她顺利地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上世纪90年代毕业生迟明珠

    1997年,迟明珠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毕业季变成了同学表白季

    “大学无限好,只是近毕业”,想拉住大学尾巴、享受大学生活的莘莘学子中开始频发“黄昏恋”的人不少。

    一些在四年中都未曾涉足爱情漩涡的大学生,毕业前夕开始谈起了恋爱。

    迷茫、焦虑,是学生们常说的词,大家用找对象的方式安抚着内心的不安和懵懂的骚动,他们感到不再孤独,因为每个人身边都有了他(她)。

迟明珠全班在镜泊湖合影。

    示爱季:

    男生楼下唱情歌

    迟明珠记忆里的毕业季是吉他和歌声组成的,齐秦抱吉他式的表演是不少男生在毕业时向心爱的女孩表达爱意,争相表现的方式。

    迟明珠寝室的老大是个文静女孩,暗恋了一个男生整整大学四年,姐妹几个再怎么让她去表白都无济于事。眼看着毕业临近,她们几个就合伙对老大说:“大学四年马上就要过去了,我们女生的爱也要大声说出来!反正临近毕业了做最后一搏,无论结果如何也无憾离校了……”

    好说歹说,大姐终于鼓起了勇气,全寝赶紧给她出谋划策,最后决定用当时最潮的方式表白——在男生的寝室楼下唱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

    迟明珠和几个姐妹请来一位会弹吉他的救兵帮忙弹奏,表白当天全寝室出动,还给老大一听啤酒壮胆。来到男生寝室楼下,她们托人告诉那个男生,当男生出现在窗口的一瞬间,迟明珠和其他姐妹却打退堂鼓了,借着酒劲的大姐低头唱着:“你去想一想,你去看一看,月亮代表我的心……”现场十分火爆,大姐一下成了学校的名人,围观的男同学都大呼“在一起、在一起……”结果就是男主人公成了迟明珠的大姐夫。

    破纪录:

    9对情侣结婚了

    毕业季不只是表白季,同时也是很多“老情侣”们的分手季。当他们面对多方面压力的时候,爱情就成了不堪一击的玻璃。如胶似漆的恋爱男女们是看不到犄角旮旯里还有一群依依不舍的情侣,女生低头哭泣,男生无奈叹息。几多不舍,几多依恋,终究仍是劳燕分飞,各奔东西。

    不过,迟明珠的班级是学校的传奇班级。因为她的班级“存活”下来9对情侣,打破了往届纪录,而且都在毕业不久后就结婚了,迟明珠和她的丈夫也是其中之一。其他班级的人还嫉妒地说,这个班情侣是毕业前抓阄配对的,但是他们并没有理会,只是用自己的幸福回应着其他人。

    00年代毕业生王天亮

    2004年,王天亮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保留教师风度的“散伙饭”

    临毕业时,人人都已换上了手机,“诺基亚板砖”成为流行之选,转发短信段子是显示幽默机智的“大杀器”。

    录像厅已日渐式微,在网吧包宿打反恐、红警游戏成为男生的最爱,通常在周五进行。

    游戏中,两个寝室分成几组捉对厮杀,刀郎沙哑的歌声震耳欲聋地冲击耳畔,杀得两眼通红,满脸油光锃亮,一夜之间就冒出了稀疏胡茬。

    记得2003年春季一次特大沙尘暴席卷中国北方,王天亮和室友清晨踉跄相携走出网吧,抬望眼漫天昏黄幽暗,街道空旷少人,轿车都减速开着大灯,能见度不到二十米,他直揉眼睛,心中升起一丝豪迈之感。

    毕业餐:

    低调又不奢华

    文科班一向阴盛阳衰,女生有4个寝室,男生满打满算才占了一个寝室。

    班级气氛一向不够活跃,因此,毕业时吃饭都很安静。全体同学在6月底集体聚餐,也许是女生多激情少的缘故,也许是提前进入教师角色保持风度的原因,这顿“散伙饭”矜持又安静,与平日课堂气氛差别不大。男女搭配分成4桌,啤酒素菜,彼此端杯说些祝福的话,压根没有出现像其他系别和班级那样喧嚣叫闹、劝酒摔瓶、抱头痛哭、执手相看泪眼等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

    饭后全班去歌厅包了一间大包房一起唱歌,却成了几个女生的演唱会专场,强迫其他人当听众。男团支书带头吼了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才挽回点面子。第二天,全班用胶卷相机照集体照,每人发了一张后期PS的照片:加上了前排中间端坐的领导和主楼背景。

    女班长精心制作了一份通讯录,用一张浅绿色的A4铜版纸,外面覆了一层塑料硬膜,红色表格里密密麻麻印着每个人的手机号、QQ号等。拿在手里,咋瞅咋像小饭馆里的点菜单——仿佛提醒大家后会有期、常聚常吃!

    走过毕业季:

    一定珍惜你的同学

    记得2004年初春,求职单位人事部门打电话让王天亮去面试,时间是4月1日,愚人节。他接到通知后,怕被忽悠愚弄,寻思半天,又把电话打回去求证一番,得到肯定答复后才出发。

    那时的八一农大刚刚搬迁至大庆市,高新区东部还是一片荒原,校园就是一个大工地,雨后的盐碱地一片泥泞,行人走着走着鞋就走丢了——陷泥里了。

    大四下学期,课程基本结束,五六月份王天亮多数的时间就在八一农大实习帮忙,所以是在外校度过的毕业季。每天看着八一农大的学生在草甸子上放风筝,骑自行车逛湖景,在食堂外土路上叫卖自己的衣物,酝酿自己的毕业情绪,心里想:天下大学是一家,离别伤感气息都一样,只不过自己遇不见熟人罢了。

    如今,他乡变故乡,八一农大已经成了王天亮的新母校。幸运的是,能够年年见证大学生离校分别的狂欢,岁岁经历莘莘学子的伤感。

    他说,跟学生在一起,感觉自己永远都是年轻的。每次学生们问到他毕业时怎么过的,他都这样回答:“释放出情感与激情,因为这也许是同学们近距离的唯一一次狂欢,珍惜你的同学,带给别人和自己最美好的回忆。”

    10年代毕业生刘璐璐

    2013年,刘璐璐毕业于哈尔滨华德学院电子系。

    青春不打烊“女神”也疯狂

    男生们用床单在窗户上拉出条幅,向对面女寝的姑娘们告别。女寝的姑娘们也出奇大方地贴出她们的回应。

    夜幕降临,刘璐璐和寝室四姐妹聚到学校假山上,人手N罐啤酒俯视校园的一草一木,看着草坪上被自己踩出的小路,学校围墙上的缺口,图书馆明亮的灯火。一幕幕的场景串连成一部片尾曲,播放着她们的快乐和忧伤,记录着她们的青春和过往,见证着她们的友谊。

    刘璐璐的毕业时刻,调侃、疯狂、欢乐远大于伤感。因为在当今高科技时代,她们知道毕业对于她们来说只是小别而已,想见面是“分分钟”的事情。

    散伙饭:

    22人在出租屋内狂欢

    答辩过后就真的彻彻底底毕业了,寝室楼里同学们忙着像蚂蚁一样进进出出搬着自己的东西,把陪伴自己四年的还和新书一模一样的书本,以每斤5毛钱的低价卖给了收废品的阿姨。

    同学们还将一些旧衣服、鞋子卖给了附近的打工仔,最后才发现无论你的衣服有多大牌在他们那只值2元钱一件,反而军训穿的迷彩服却被他们以25元、30元的“天价”争抢着。那两天她们寝室室友加起来赚了200余元,大伙儿觉得能在学校做这些事十分高兴。

    刘璐璐的班级是个迷你班,只有23人。好处是人少一直很团结,坏处是要是出去喝酒惹了事肯定会吃亏。于是班干部为了大家“安全”着想,提出了全班去校外的日租公寓做饭,体验一天家庭式的狂欢,既温馨又安全。每个寝室拿出卖杂物的钱凑在一起不到2000元,买了一个特别大的蛋糕,上面写着“骚年们,毕业不分手”。

    四缺一:

    视频连线千里对酌

    “说实话,我们的厨艺真心不怎么样,但是气氛还是非常热烈。酩酊大醉的我们互相搀扶着坐着我们江北独有的交通工具——蹦蹦(一种带发动机的三轮车)回到寝室,寝室阿姨出奇地没有教训晚归的我们。回到寝室,我们四姐妹集体去厕所狂吐,然后边吐边互相鼓励,因为过一会儿还要继续新一场酒会。喝酒对象是家住河北未能赶回来的寝室‘小三’。”

    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刘璐璐寝室姐妹想出了一个“大招”,就是用QQ视频和“小三”畅饮。整整一夜,五个疯丫头在电脑的两端喝得天旋地转,大笑着吐槽四年来彼此做过的奇葩糗事,笑着笑着就哭了……

    刘璐璐家在大庆,是离哈尔滨最近的一个,所以她坚持送走了寝室的每一个人。“现在我们视频前千里对酌的方法还在使用中。“刘璐璐兴奋地说。(实习记者 李雪 文/摄)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