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市委工作会: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
昆明信息港    08-07 08:06:48

         

    市委工作会对下半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

    6日召开的市委工作会,对下半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提出全市上下一定要把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紧密结合昆明实际,抓好会议配套政策的贯彻落实,并研究制定好我市支持产业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等相关政策,下更大决心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这次会议在突出对产业发展进行安排部署的同时,对其他重点工作也作了详尽的安排部署,为全市上下抓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记者从以下几个关键词,梳理此次市委工作会提出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打造昆明产业发展“升级版”

    会议指出,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在产业总量、产业结构、产业层次等方面,与国内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必须顺势而谋、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奋起直追,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要把产业兴市、工业强市作为第一战略,按照“有扶有控、做强做优、彰显特色、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一手抓城市经济、一手抓农村经济,一手抓工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做大总量,调优结构,提高效益,着力打造产业发展的“升级版”。

    力争每年实施40个技改项目

    会议提出以工业转型升级引领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发展。重点加快有色金属、化工、烟草及配套、非烟轻工业4个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力争每年实施4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20个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特色天然药物、红外及微光夜视、高端电力装备、稀贵金属新材料、钛材料等9条区域特色产业链,积极培育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7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充分依托云铜、昆钢、云南白药等大企业、大集团,在产前、产中、产后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加快形成大企业大集团为骨干、中下游企业向两端延伸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机制,切实解决产业关联度低、上下游配套不完善的问题。

    抓好10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在园区建设方面,尽快完成《昆明市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每个园区的功能分区、产业定位和主导产业,原则上每个产业在全市布局不超过3个,国家级园区确定3至5个主导产业、省级园区确定2至3个主导产业。抓好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昆明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等10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使产业基地成为工业发展的支撑平台和战略高地。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通过投资、联营、入股、控股、独资、收购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确保全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每年不低于70亿元。

    到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

    增加值破800亿

    认真吸取昆明工业“五朵金花”衰败的深刻教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切实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品牌建设,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到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1.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在有色金属、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力争到2017年,突破重大核心关键技术200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新产品150个。强化产学研相结合,鼓励企业与驻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研发平台。力争到2017年,建立各级企业技术中心300个,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60个和170个。

    关键词

    重点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261个重点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市委调研督查组和市政府经济运行问题专项领导小组的作用,继续实行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现场会办制度、项目联动机制等制度,协调推进41项纳入省“三个一百”的重点项目和220项市级重点项目。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确保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科学研究把握国家和省对房地产市场分类指导的政策,及时制定出台符合昆明实际的政策措施,突出抓好商品房“去库存化”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确保年内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1500亿元以上。

    关键词

    推进各项改革

    出台户籍改革方案和配套措施

    按照中央和省对2014年改革任务的具体安排,紧扣全市深化改革341项重点项目,下半年重点抓好以下改革措施的推进落实。一是推进国有企业、行政审批制度、工商注册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财税体制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抓好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推进昆明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和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二是制定出台《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数字化应用管理办法》,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模式。三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创新、教育体制均衡发展、民办教育管理、医疗卫生等领域改革,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四是出台我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理顺户籍改革与社会保障改革的关系。五是加快推进污染防治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滇池湖滨生态保护与开发相协调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

    按照分片区召开的现场推进会明确的目标要求,加快东城呈贡、南城晋城、西城海口、草海、巫家坝城市副中心片区及三个半岛会展度假区、官渡文化生态新城“六大片区”开发进程,以片区开发带动城市发展。

    加快推进昆明铁路枢纽、新昆嵩、东南绕、黄马、呈澄高速等项目建设,确保南连接线8月30日建成通车。加快地铁3号线、6号线二期建设,确保1号线支线、1号线西北延线、2号线二期、3号线二期开工建设。继续推进东倘、禄倘、寻倘、雪山至舍块公路建设,硬化行政村公路路面450公里,完成109件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5万件“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对城市占道经营、工地管理、渣土泼洒等“七大乱象”进行专项整治,对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美化净化等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三清四美三宜”的要求,以“村村优美、户户整洁、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目标,建成80个省、市级美丽乡村,推进127个行政村“一通六有”建设。

    坚定不移抓好滇池治理,坚决整治未达标河道。年内完成海口水泥厂、第一女子监狱搬迁及市工人疗养院、武警黄金十支队、西山区交运局办公楼的拆除工作,拆除和提升改造滇池外海一级保护区内80.2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建成官渡王官湿地、呈贡斗南湿地、晋宁水上森林等11个湿地公园。

    关键词

    保障改善民生

    “四最”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继续推进“米袋子”“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农贸市场、生鲜超市规划布局不合理,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难的问题。

    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严肃查处无证无照生产、加工、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扎实开展好为期一年的米线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深入实施“春风化雨”行动计划,特别是要大力调整学前教育结构,稳步扩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覆盖面,切实解决好“入公办幼儿园难、入民办幼儿园贵”的问题。严格落实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等政策措施,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切实解决“上学难”“择校热”等问题。

    加快实施中心城区交通环境系统改善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交通节点治理、道路微循环改造和立体停车场建设,让老百姓出行更加便捷。

    抓好扶贫攻坚工作,加大对乌蒙山片区的扶贫开发力度,实施精准扶贫,让贫困地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关键词

    创新社会治理

    提升老百姓安全感和满意度

    认真总结“3·01”案件的经验教训,突出群防群治,强化反恐维稳,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抓好反恐维稳工作,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加强对地铁、车站、学校、医院等场所的防范控制,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工作,筑牢反恐维稳的铜墙铁壁。

    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工作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平安昆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制贩毒品、环境污染、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安定有序、老百姓安居乐业。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当前,要高度重视地震、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防范,做好城市防汛排涝、水库巡查等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傅碧东)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