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 正文
一家人的建水 书香门第的“东山情怀”
昆明信息港    09-04 17:34:50

         


王庆华先生一家三代在考研书法创作 记者刘光华/摄

  世界的千年古城·一家人的建水

  建水城南,绿色之中,一院庭,院庭外墙书有大字:东山少儿书法培训班。在这里,见到了知名书法家王庆华。

  书香一家人 满庭温馨

  庭院内一照壁,照壁下置有雅致花卉。院内墙壁挂满书法作品。院子里或工作间内,书画点染,几位陶艺师,正在精雕细刻紫陶艺术品。 这哪是培训班,分明是一个充满书香味儿的艺术工作室。这更是一个家,千年古城建水众多书香门第的一个庭院。

  王庆华,别号东山,今年74岁。庆华先生,知名书法家。

  先生已过古稀之年,略瘦,精神矍铄,浑身透出内敛的儒雅味。先生之女王品,着一身白底起彩色碎花的素雅怀旧装,在古朴茶案前,纤秀地泡着香茗,一举一动,自然透露出了书香世家闺秀的范儿。

  庆华先生19岁的外孙,一直安静地坐在茶案旁,认真听着大人们谈话,不时腼腆地笑笑。先生的女婿,在院子里雕刻紫陶作品。墨香、茶香、五色土的泥巴香,更多的是家人的亲情味,浓郁。

  庭院很温馨,建水一家人。

  一家人的建水 墨香千秋

  说到家,庆华先生满脸精气神张扬出来的,是幸福和慈爱;聊起书法,则是痴迷。先生祖上就喜爱书法,几辈人的书法世家。先生承载祖学,一辈子潜心书法,终成大家,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省级等展出,连续两届入选全国名师书画展。

  先生的楷书,自成一家,远近闻名,能求一墨宝,既难得又珍贵。

  先生有二女。女儿、女婿、外孙全家8人,都是书法爱好者,同时,精修紫陶制作、音乐、美术等,颇有建树。建水这一家人,文化满屋。

  女儿王品,至今还记得,5岁起便随父亲撰写书法,每天,父亲要姐妹俩临帖100字。少时贪玩,总有遗忘的时候。儒雅的父亲便严厉起来,偶尔“龙颜”大怒,姐妹俩眼里便噙上了泪花。

  父亲的心一下软了,耐心和姐妹俩讲书法,讲书法中做人的道理。

  书法的道理,成了王家的家风。就连吃饭用筷子,也能说出10多条讲究和禁忌,细到喝汤时,必须先把筷子规规矩矩放在桌上。王品说:“从使筷子到爱国、爱家乡、爱家人、敬老孝亲,我们家的家风,不仅在家里体现在生活的细节里,在工作中,在社会上,都受益匪浅”。

  这样的“书香家风”,传到了庆华先生的孙子辈。在书房,研墨、铺纸、提笔,庆华先生19岁的外孙落笔一气呵成,“千年古城”四个圆润的大字,跃然纸上。这是千年古城建水家文化的传承和讲究。

  一家人的建水,墨香千秋。

  东山托举朝阳 爱字当头

  庆华先生别号为东山,更是颇有讲究。

  先生曾下乡教书,执教蒙自东山。建水有地名,曲江东山。不止于此,先生取别号为东山,更有深意。先生说:“我岁数大了,孩子们是初升的朝阳,我希望能做托起朝阳的东山,教授和帮助更多的孩子学书法,传承国学文化”。这是开办“东山少儿书法培训班”的初衷。

  培训班开办17年来,声名鹊起,培训了2000多名弟子。弟子有建树,作品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培训班曾荣获“全国少儿书画教育实验基地”称号。

  先生很欣慰,他说:“现在来学书法的孩子越来越多,许多还来自农村”。问先生外孙,以后大学毕业,是否愿意回建水传承国学。答:“愿意,我喜欢”。

  离开先生庭院时,正是雨后。庭院照壁上书写的“爱字当头,一视同仁,传承书艺,学书做人”16个大字,异常醒目。

  建水古城的书香世家,书香味还在延续,这是“建水一家人”特有的千年书卷味。(记者刘光华)


    相关新闻: 

    云南人文自驾车友赴建水 喝"汉代煮茶"看民族歌舞

    云南人文自驾游特别策划的“朱家花园中秋祭明月”活动,为了让车友更加彻彻底底当一回朱老爷,专门在水上戏台准备了一台最具建水特色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