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医生:几乎就没有休过假逛街都是奢侈的
她是孩子人生中第一眼见到的人,是迎接新生命到来的白衣天使。“我一辈子就在做一件事,一辈子也只会做这件事!”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黄燕这样评价自己。她在产科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几乎每个假日都坚守在岗位上。
家属都是模范丈夫坐诊、查房、安排手术、处理急诊……黄燕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产科因为工作特殊,任何节假日都正常排班,特别是国庆等大假还会迎来生育高峰,工作量要比平时还多。“在我的印象中,除了90年自己生孩子休了一次产假,几乎就没有休过假,就连摔断了脚,也只休养了一个月就到门诊坐诊了。”30多年来,黄燕几乎每个大假都是在医院度过的。 “现在每月在我们医院出生的新生儿有三四百个,每天整个科室都会有40个以上的宝宝,热闹得很,也让我们忙得不可开交。”黄燕说。在黄燕办公室档案柜的后面,有一张整齐的高低床,上铺摆满了档案盒。“本来这张床是安排给夜班医生在没有接诊任务时休息的,但一上岗就不可能分白天黑夜,这张床也很少有人睡。”黄燕笑着说,“而且我们这个科室很特殊,从医生到护士清一色都是女同志,所以造就了科室的家属都是模范丈夫!”医生平日里忙,作为家属,家里家外就得多操持、多分担。
逛街也是件奢侈的事黄燕介绍,通常就算是到了下班时间,要是手术没做完,病人还没有处理完,加班是自然而然的事。“逛街、购物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件很奢侈的事,一年中只有外出进修学习时,才是真正最放松的。” “年轻时也曾萌生过转行的想法,可每天都会有做不完的工作,总让你没有闲暇来考虑转行的具体问题,所以这个想法到了快退休也没能实现。”黄燕笑了笑。因为工作繁忙,生活中也留下了许多遗憾:“年轻时本来打算考驾照,等以后退休出去玩,可因为实在太忙,到现在还是没能去考。” “每次亲手迎接宝宝的到来,心里更多的是忐忑,直到平安、顺利地把母子送出产房,心里的大石头才算落地。”虽然已经从医30年多年,但每次走进产房和手术室,黄燕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因为给太多的家庭送去了快乐、希望,很多病人出院后还记着黄燕,有的还和她成了朋友。(昆明日报 记者杜仲莹)
天气预报员:付出100%努力未必100%准确预报
早上冷穿了外套出去玩,中午艳阳高照又热得不行,你是否因此而抱怨过天气预报不准?“假期对我们来说跟平时没什么差别,天气随时在变化,24小时都需要人值班。”昆明气象台台长李晓鹏说,无论上下班都会关注天气变化,这么多年早已养成了习惯。
睡觉听见刮风就会起来看昨日,李晓鹏值白班,一大早就开始忙起来了。和往年一样,仍然没有时间陪家人,心里虽感到遗憾,但家人都很支持,想到这他也就释然了。今年36岁的李晓鹏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天气预报员,收集气象资料、查看数据、分析天气图、气象预估,这是他13年来每天要做的事。十几年的工作习惯也让他慢慢养成一种职业病,“晚上睡觉听到外面刮风就会爬起来看看有没有下雨,天气预报发出去后、实况没出来之前,心都是悬着的。” 气象信息跟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人疑惑,为什么天气预报有时很准有时又有偏差?“这也是我们压力最大的地方,辛辛苦苦工作,付出了100%的努力,天气预报却不可能100%准确。”李晓鹏无奈地说,天气24小时都在变化,预测的信息跟实况难免有些偏差,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
必须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靠预报员的综合判断分析才最终形成。但数值预报并不能完全模拟大气变化,做出来的预报必然会有偏差。“以前很多人打电话来就不分青红皂白地骂我们预报不准确,现在好很多了,市民都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 做预报离不开预报员的主观判断,有时各自的意见也会有差异。“以前大家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赌一把’,看看谁的预测更准,输了的请吃饭。”李晓鹏说,这也是做天气预报员最大的乐趣所在,报对了一次,心里成就感就很大。天气预报员必须能承受比较大的心理压力,作为气象台台长,李晓鹏的角色首先是个天气预报员,做完预测天气的工作之外,他才会去管理员工、整理材料等。压力大的时候回到家跟家人孩子待在一起他就觉得很开心,这个国庆假期认真值班,发布出最准确的天气预报是他最大的心愿。(昆明日报 记者马娟)
地铁司机:心系乘客安危也就不觉得累了
每天,当你透过地铁车厢,看见一晃而过的或带善意或带冷漠的面庞,或是椅窗小憩的白领,或相互依偎的年轻情侣时,你是否注意过列车最前方,那间3平方的驾驶室里,一个个身着白色制服的小伙子。他们常年耳边听到的是不断重复出现的报站声,眼中看到的是无尽的铁轨和不停变换名称的站牌,他们是城市美丽的“地下工作者”——地铁司机。
比城市醒得早的人凌晨4点的昆明,有的人正在通宵看着电影,有的人刚刚吃完夜宵准备睡下,有的人却要睁开朦胧的睡眼准备起床工作了。凌晨5点,大梨园车辆段的早班司机起床了,从检车、申请送电、静调、仪器测试等开始,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等待驾驶室前方的信号灯亮起然后发动列车。6点8分,第一辆列车驶出。从这一刻开始,地铁司机只能在列车到站后才能在地面上做短暂的停留,看着列车吐出又吞入成批的乘客,然后后关上车门,到下一站继续着同样的程序。 3平方的司机室内,近百个开关按钮,司机坐在驾驶位上,眼望前方,右手放在操作柄上,左手斜指前方,口中念着“报站信息正确”、“双门关闭良好,无夹人夹物”,这是司机正在进行手指呼唤动作,这样“自言自语”的行为,他们每天要重复2000多遍。以1、2号线为例,每名轮班司机每天将行驶206公里,工作480分钟。
注意力要随时高度集中 “摆弄”一列有6节车厢,承载上千名乘客的“大家伙”在黑咕隆咚的隧道里行驶,时间必须精确到秒。这对司机要求十分高,不仅需要快速高效地完成车辆停车、开关门、确认区间运行信号正确等一系列动作,还需要对人流情况以及现实路况进行准确判断,是否有异物存在于道床,是否有人攀爬进入轨道等,时刻做到“手到”“口到”“眼到”“心到”。“随时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让我一点都不觉得累,一想到身上系着千名乘客的安危,安全责任比什么都重要。”司机刘伟说。 “昆明才建地铁时我就开始关注,一直希望可以开家乡的地铁,这让我感觉十分自豪,感觉特别棒!”今年24岁的小杨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已经在深圳地铁当了近3年地铁司机的他,现在已然成了昆明地铁司机队伍中的“师傅级”员工。(昆明日报 实习记者 李杭蓉)
值班民警:国庆值班无事最心安
范义,昆明市公安局经开分局治安大队民警。虽说身高一米八几,甚至还有点胖,但他一直都自诩“小范”。问小范值班3天来都忙了些什么,小范想了半天居然说没什么。面对记者疑惑的眼神,小范的解释倒也既直白又在理:“因为不在派出所,在分局治安大队值班自然事情会少一些。但我这没什么事,不就说明所上事也不多嘛。”小范说的没错,派出所没大事自然分局就没事。这也意味着整个经开区辖区的社会治安总体良好,大家都在祥和的环境中喜度国庆。
不出警还是在忙 “国庆我值班,无事最心安”,小范这句话说得好,平时我们不总叨叨着平安无事吗?其实,尽管没发生需要出警的事,但小范这3天也没闲着。因为此前一直在乱自己手上的工作,以及帮别的同事的忙,小范所在办公室的内务,说不上乱但已明显蒙灰了。挽起袖子一通打理后,谈不上瘦的小范已是挥汗如雨。内务搞得干净整齐了,还是没接到出警电话的小范,忙着拿出了笔记本,开始对此前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梳理。“这个会当时我做了录音笔记,现在得好好记在笔记本上;这是前段时间下所上办的一个案子,当时因为时间紧,许多要点都是随手写的,现在得好好整理……”从小范那本看似有些乱,但仔细一看一目了然的笔记本可以看出,小范依然算得上个细致的人。
记不清第几次国庆值班了说起这是从警以来的第几次国庆值班,小范想都不想就回答:“这我哪记得住?”说这话时,小范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改变。也许在他看来,国庆值班对于警察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哪还需要问是第几次。其实不然,小范的媳妇如今已是有孕在身,自然需要多些照顾。父母、妻子虽说从不在工作上拖他的后腿,但小范还是能从许多方面感觉到,因为自己经常不在家,无论妻子还是父母,都要额外付出很多精力。对于常人来说,逢年过节一家人能在一块儿热热闹闹的,不是什么难事。可对于一名警察来说,过节在家基本可以用奢望来形容。今年国庆小范值班,也许明年甚至后年国庆小范还是值班。然而,正是有了千万个平凡的小范值班,才换得大家在节日里的安心欢庆。 “国庆我值班,无事最心安”!小范这话说的真好!(昆明日报 记者张锦)
兼职大学生:自己挣钱钱自己花累并快乐着
早上7点,李莲准时起床,她要在7点半前出门,乘地铁和公交车,争取9点前到达位于经开区的一家家具城,整个国庆假期,她都要在这里兼职。下午6点,她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等回到位于呈贡大学城的宿舍时,已经晚上8点。
主要是想增加经验每逢节假日,当大多数人享受惬意假日生活时,总有像李莲这样的一群大学生,他们放弃安逸的假期,奔波在假期兼职打工的路上。因为只能打短工,他们只能从事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干的家教、促销、派送等工作,而且获得的报酬也比较低。 “从事兼职,主要是能锻炼自己的能力,通过了解和接触外面形形色色的人,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李莲来自昭通,是云南民族大学大四的学生,学习应用心理学专业,她的学习成绩很好,大二大三连续拿了两年的奖学金,她说毕业后要考公务员。兼职打工,对她来说并不陌生,从大一起她就已经开始从事促销、业务代理等工作。 “去年国庆假期,来到这家家具城兼职,之后就常来了,主要是发发传单,把顾客引导到店里,上午9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她说,工作分两种,一种是底薪80元,顾客买了家具的,商家会给30元提成,另外一种则是固定的100元工资,而她每天能确保有不低于100元的收入。
很累但收获也大和李莲一样,李甜每天也要奔波与呈贡大学城和市区之间,但和李莲比起来,她的兼职收入要少一些,每天的工资只有70元。“大学生兼职一般都是一天七八十元,从大一兼职开始到现在,长假都在做兼职,平时生活费都是自己兼职挣到的。”李甜是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刚上大二,她兼职的工作是在正义路发放游戏软件类传单,以前她还做过模特、促销等兼职。 “每天要不停地发传单,从中午12点到晚上8点,监督人员会不定时查岗,要这么一直站着。”她说,对于自己的假期兼职,父母也比较支持,前提是不影响学业,而且还要确保安全。对于兼职,这两位90后姑娘坦言很累,但收获也很大,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挣到了一些生活费,缓解父母压力,“自己苦钱自己花,更有意义”。(昆明日报 记者贾献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