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县官五年“轮审”一遍,黄花菜早凉了
四川在线    12-03 11:28:01

    广东正积极探索县级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异地审计,并且在摸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计划明年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各选取1个县开展异地审计,争取在未来5年内对全省119个县委书记、县长轮审一遍。(12月2日《广州日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吾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对县委书记、县长的审计工作,五年“轮审”一遍,还美其名曰是改革,真是木头眼镜——看不透。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先接受审计的,差不多在五年的时间内就不用再接受审计了;而后接受审计的,差不多要有五年的时间才会再次接受审计;而大部分接受审计的,自然要等到两三年以后才会接受审计。那么,这样的审计结果必然是黄花菜都凉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过是“逗你玩”而已。

    为什么要对领导干部进行审计呢?就是为了能够及时地制止贪污、浪费行为。目前,很多地方实行的是干部离任审计,十分不科学。各地通常是在,领导干部任期届满、调任、转任、退休的时候再进行审计,这就必然导致小问题酿成大错误,甚至是造成了违法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根本就无法挽回。离任审计的时候,任务重、时间紧,难以保证审计的质量,自然就加大了审计的风险。由此可见,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其实就是“马后炮”,根本就起不到警示教育作用。

    实践证明,离任审计的方法已经不科学了,根本就不符合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必须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中审计,贯彻“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把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再前移。做到预防在先,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减少领导干部在经济上的违规违纪现象,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和依法理财,较好地发挥审计的预警和预防作用。并且应该加大审计的次数,最好每年审计一次。审计过关的,留用,提拔,审计不过关的,处分、撤职,甚至是法办。

    对领导干部实行任中审计、离职前审计,有利于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能够有效地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根本上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科学决策。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呢?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