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凌晨,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楼,在一场燃烧了两个小时的大火中化为废墟,仅剩几根焦黑的木梁和断壁残垣。记者现场调查发现,这起火灾并没有以往古城火灾常见的消防水源不足、道路狭窄等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惨重的损失?
1问
两小时就毁于一旦,扑救是否及时?
记者在现场看到,经历大火后的拱辰楼2楼仅剩下几根已成焦炭的木柱子,与烧毁前的辉煌壮观形成鲜明对比。通向2楼的楼梯上堆满了瓦砾和炭灰,2楼的地上横七竖八堆放着烧断的木梁和砖头、瓦砾,旁边几间厢房只剩下断壁残垣。
从接到报警到火灾扑灭刚好两个小时,拱辰楼为何在这短短时间就毁于一旦?当地政府、消防部门的扑救是否及时?
参与扑救的巍山县消防大队教导员杨再庆说,“3日2时49分接到报警,到2时55分消防车已经停稳,消防战士迅速布设水枪,登高平台车和水罐车也到现场。消防人员到场5分钟后,巍山县启动应急预案,供排水公司给现场消火栓做了局部加压,消防用水供应正常。同时,拱辰楼外有环形通道,消防车在到达现场过程中通行顺畅,能直接开到楼下。”
杨再庆认为,这次火灾扑救总体较有效率,控制住火势没有蔓延。“专家组的初步意见认为,拱辰楼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被烧毁,一方面是因为木质结构建筑、天气干燥;另一方面,建筑内部的跨度较大、没有区隔,加之拱辰楼处于古城的最高点,空气充足且流通较快,很有可能发生了轰燃。”
2问
失火原因是否与用电不当有关?
在此次拱辰楼火灾中,一些群众怀疑火灾和在木质结构的古楼中大量使用电路等有关。古城多位群众反映,火灾前拱辰楼屋檐四周用灯泡串成了灯带,2楼的内部是用于表演洞经古乐的演出场所,并设有茶座。每人交两块钱的门票后,就可以上拱辰楼喝茶、吃点心、听音乐,“喝茶与听古乐实际上是一体化的,还另外收费”。
记者在拱辰楼1楼的楼梯口看到,一则为拱辰楼招揽“古乐欣赏、艺术传承、歌舞休闲、茶饮餐点”的“千年古乐”的公告牌仍然矗立。走上2楼,废墟中可以看到一些烧化的电线、插线板等。
火灾发生前不久,记者也曾到过巍山古城拱辰楼。除了能听古乐,还能喝茶、嗑瓜子等,老板还来问要不要烤牛肉。
通过记者当时拍摄的照片能看到,主楼里设置了吧台、长桌和椅子,正对面是古乐演出的场所,现场用布幔做了吊顶,还安装了射灯和几个较大的仿古灯笼,地板上还有插座和电线,灯火通明。
记者从消防、文管部门获悉,火灾发生前拱辰楼未发现消防问题,拱辰楼、古城核心区也未发生过火灾。但记者在四方街和古城里看到,火灾发生后一些房屋上的电线仍然杂乱地缠绕在木质的门框上、房檐下,而商铺内有多种电器,照常开门营业。
3问
文保单位咋成了经营性“茶馆”?
拱辰楼为木构建筑,火险等级较高,安全隐患较大。为何在这样的地方还要进行经营活动呢?
对于拱辰楼是否变身“茶馆”一事,县长王利伟表示,由于巍山古城游客众多,很多游客要到拱辰楼游览、观光。为满足游客的需求,体验南诏文化,2010年4月,拱辰楼正式作为南诏古乐展示场所,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拱辰楼的日常管理由南诏古乐团负责,经常性的监管、巡查由县文物管理所负责。
但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巍山县文化体育局要求将拱辰楼交付给民众团体“巍山县南诏古乐团”进行管理和使用,作为业务部门的县文物管理所对于这种做法持否定意见。
记者获取了一份写于2010年4月24日的《关于对改变拱辰楼管理使用权的意见》。其中提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三条,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属于国家所有的纪念建筑物或者古建筑,除可以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外,如果必须作其他用途的,应当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征得上一级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
同时,《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娱乐场所不得设在下列地点,(一)居民楼、博物馆、图书馆和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内……”因此,将拱辰楼交予巍山县南诏古乐团作为洞经演奏场所(大量人员聚集)进行管理和使用有悖上述规定。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尽管文管部门不认可,但“人微言轻”,“胳膊扭不过大腿”,最终还是把拱辰楼交给南诏古乐团使用,时间从当年4月至2015年3月。文物古建筑是“谁使用谁负责”,巍山县南诏古乐团接管后还没到期,拱辰楼就毁于大火。
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福泉认为,除了木质结构隐患大、道路狭窄、缺乏消防水源等先天不足外,古城火灾频发和各地政府是否依法管理及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如果不足够警醒,不依法管理,古城火患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据新华社
回应
政府通报并未降低拱辰楼文物保护等级
“古城从拱辰楼开始向南北延伸,一条笔直的老街上林立错落的各种店铺,每天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演绎着超脱自我的怀旧故事。”很多人对于巍山这座“活着的古城”的记忆,都是从拱辰楼开始的。在过去的600多年里,拱辰楼一直是巍山古城的一只肩膀。拱辰楼支撑起了巍山古城文化和文明的高度,也支撑起了今天巍山人的文化自信,它是历代巍山人智慧能见度的完美证明。
1月3日凌晨的一场大火,这座曾经属于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楼,就只剩下了8.5米的砖砌城台。扼腕叹息之余,网友们对媒体报道的“1993年11月,(拱辰楼)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提出了质疑,认为巍山县在对媒体发布时避重就轻,拱辰楼应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针对网友质疑,晚报记者向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遗产保护局局长杨政业进行了求证。杨政业表示,巍山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确定无疑;南诏镇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也确定无疑。但是作为南诏镇古建筑群组成部分之一的拱辰楼,只属于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南诏镇古建筑群由县级、州级、省级、国家级多个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组成,拱辰楼确定只属于国家颁布的省级保护文物,非专业人士比较容易对文物保护的级别产生误解。(首席记者 秦蒙琳)
相关新闻
我国多处古迹连发火灾 古城古寨 为何“火气”这么大?
多起——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2014年,全国文物古建筑就发生火灾1400余起。
连发——
最近不到1年时间里,云南丽江古城、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湖南凤凰古城、贵州黔东南多处古老苗寨侗寨连续发生火灾。
祸首——
在多起造成重大影响的古城古寨火灾中,思想不重视、用火不慎、不规范使用电器是造成火灾易发、多发的直接原因。
巍山古城拱辰楼的大火,再次烧痛人心。作为防火重中之重的古城古寨,缘何火灾频发?
惋惜
“民族文化千百年,消失只需一瞬间”
“待我再故地重游时,你还能留下什么?”……面对云南巍山火灾,网民纷纷感叹。
而与云南相邻的贵州省也是“寨火不断”——20多天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久吉苗寨“火烧连营”,286间房屋被烧毁。同样是在黔东南州,2014年1月25日凌晨,镇远县报京大寨核心区发生火灾,148栋房屋被毁。报京大寨是黔东南北部地区最大的侗寨,曾是中国保持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
这些“受伤”的古城、古寨,被烧毁的不仅是建筑房屋,更毁坏了民族文化。发生在2014年1月11日的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火灾,除烧毁房屋343栋,还有部分文物、唐卡及其他文化艺术品被烧毁。
在镇远县报京大寨恢复重建现场,当地筹资修建起漂亮的砖房,与周边原生态的建筑群明显是“两张皮”。“新的楼房是好看,但已经找不到原来的感觉了。”当地一名参与恢复重建的工人说。
“民族文化千百年,消失只需一瞬间。”贵州省一位从事文化工作的基层干部痛心地说。据贵州省有关部门统计,自2000年以来,仅黔东南州就发生村寨火灾3590起,烧毁房屋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
呼吁
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文化遗憾”
“希望政府尽快完善消防设施建设,杜绝建筑本身的消防隐患。”一些居住在古城镇、古村寨的群众说,政府在电路改造、厨房改造等方面应给予适当补助。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晓云认为,对于古城等历史遗存应扭转“重开发、轻保护”的倾向。政府应对传统民居建筑进行翔实的调查研究,制订保护规划、进行科学的开发引导和必要的资金投入。
在很多古城、古村,除游客外,在家留守的多为老人、儿童,在用火、用电方面不够规范,极易引发火灾。贵州省黔东南州公安消防支队防火处处长文邦友建议,在对硬件设施加大投入的同时,结合民族节日、文化下乡等契机,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进村、进校园,加强乡镇干部、派出所民警、志愿者消防队伍等培训。据新华社
延伸
云南那些古城古镇古村古建筑 且看且珍惜
“良辰美景、历史古城”,都是难得之物!丽江古城、腾冲和顺古镇、大理古城……云南古城,你最心仪哪里?马上迈出探访的脚步,把它印在你深深的脑海里吧!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玉龙雪山下,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古城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格局。从公元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4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3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5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8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
建水古城
建水古城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面积378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1988年,建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1994年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古城里有古建筑博物馆、民居博物馆、朝阳门、朱家花园、文笔塔和文庙,这些建筑让繁华落寂后的小巷更加秀美。
姚安县光禄古镇
光禄古镇,是姚安县西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县除县城外的第二大商贸集散镇,为云南省级历史名镇。光禄建镇较早,主要有呈“坤”字形的旧街道4条,以及东南西北四关的出镇街道,共长1020米,面积7568平方米。光禄镇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汉弄栋县城故址、土立祠、送子娘娘殿、龙王殿、斗母阁、玉皇阁、观音阁、文昌宫、至德寺、高雪君铜像、飞来石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腾冲县历史文化名城
腾冲县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西南部,西部与缅甸毗邻,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腾冲县是著名的侨乡、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祥云县云南驿镇历史文化名镇
云南驿古镇,属汉代云南县和魏晋云南郡的故地,因元明清三代设置云南驿而得名。是“彩云之南”的故里,也是最早叫云南的地方。云南驿古镇今为祥云县云南驿镇云南驿行政村,属历史文化保护区和云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镇,也是原生态文化体验旅游的风景名胜区。
会泽县娜姑镇历史文化名镇
会泽历史悠久,是历史上云南最早设置的4个郡县之一。遗存下来的会馆,从数量的集中和造型的别致上仍十分引人注目。现保存较好的有江西庙、大佛寺、西来寺、文庙、文昌宫等。娜姑镇位于会泽县西部,东距县城22.8公里,东接金钟镇、五星乡;南邻大海乡;西濒小江和金沙江,与东川区及四川省会东县隔水相望;北与老厂乡和巧家县蒙姑乡接壤。
迪庆州香格里拉历史文化名城
香格里拉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由独克宗古城区和松赞林寺宗教文化区为主体,集丰富多彩的地域民族文化、优美的高原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城乡风貌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总体按照积极保护、整体保护和保护开发的原则进行规划,分三个层次一个重点。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