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马永升、阮鸿献等30人获第4届“兴滇人才奖”提名
昆明信息港    07-27 09:49:40

    第四届“兴滇人才奖”评选活动自今年5月中旬开展以来,得到了各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各类人才的积极参与。经过推荐报名、资格审查、行业评审和评委会初评,产生了30名提名人选。马永升、阮鸿献、宁平、熊朝忠等共30人获提名。

    “兴滇人才奖”提名人选及主要事迹

    马永升(编号01)

    男,1965年4月生,回族,中共党员,云南昊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工程师。

    主要业绩:公司是集铅锌钛矿采选冶、水电开发、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集团化民营企业,参股、控股企业50余家,总资产108亿元。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上缴税金18亿元。累计向各项公益事业捐款3.5亿元,提供了8500个就业岗位,解决了456名下岗职工和100名残疾人的就业困难。坚持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农企共赢”的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出资3320万元建成154.13公里的乡村公路,大力扶持鲁甸县桃源乡鸭子塘合作社发展,2014年合作社人均纯收入达17323元。曾获“中华慈善奖”、“云南省优秀工业企业家”、“云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等30余项称号。

    包文东(编号02)

    男,1960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级经济师。

    主要业绩: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升级改造生产设施设备,拓展产品精深加工,带领公司从濒临倒闭发展成为行业排头兵。2005年以来,产品销售量占全国近一半,成为业内第一家上市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引入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建成省级技术中心。完成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拥有国家授权专利46项。公司太阳能锗单晶及晶片项目是国内第一条规模生产线,获中央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扶持。履行社会责任,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50人,累计捐赠1000余万元。曾获“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优秀工业企业家”、“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等称号。

    兰树记(编号03)

    男,1981年4月生,壮族,中共党员,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主任。

    主要业绩:8年来,带领团队为流动人口及贫困社区妇女提供技能培训、维权服务,为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农民工提供劳动安全教育、法律知识讲座、欠薪、工伤援助服务,为近千户流动人口家庭提供健康讲座、亲子教育、紧急援助及城市适应服务,累计为近10万人次提供服务。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城中村及城郊接合部流动人口聚集社区的发展型社工理论及实务模式,为社会组织作为协同力量参与社会服务和管理创新提供了重要经验参照。曾获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云南)领军人才”奖、“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二等奖”、“春城人才奖”提名奖等。

    宁平(编号04)

    男,1958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

    主要业绩:牵头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环境科学教学体系,“黄磷尾气催化净化技术与应用”等多项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应用到相关行业,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22部,有197篇论文被SCI、EI收录。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特支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等奖励及授权发明专利56项。

    光雪峰(编号05)

    男,1958年2月生,白族,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主要业绩:擅长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国内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知名度较高。主持国家基金项目1项,省级基金项目3项,研究成果bFGF基因促猪冠状动脉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rhbFGF基因及其蛋白促兔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与血压特征的相关性研究、特殊人群快速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心电图心肌缺血与冠脉造影及OSAS的相关性研究、多普勒组织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在相关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出版专著2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云岭名医”等称号。

    任延军(编号06)

    男,1961年5月生,汉族,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主要业绩:坚持“立足昆明、布局全国、迈向世界”的发展思路,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拓展大型养路机械产业链,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产值收入超百亿元,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铁路养路机械装备企业,解决就业1500余人。以技术创新带动企业发展,获科技部批建全国唯一一家铁路养路机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设立了国家大型养路机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省内外多所院校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和人才培养联盟,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个人曾获“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向荣(编号07)

    女,1966年2月生,汉族,民盟盟员,云南大学公共管理(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主要业绩:创建了云南大学公管学院社会工作研究所、首家社区照顾服务中心,荣获国家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带领团队长期对流浪儿童、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外来流动人口开展专业化社会服务与法律救助服务。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创新下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在三个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村级社工站。与省妇联合作建立妇女之家和流动妇女儿童示范工作站,针对家庭暴力防治建立隐蔽的受暴妇女庇护所,共为10余万妇女儿童提供服务。积极探索灾害社会工作,在昆明3·01暴恐事件、鲁甸8·03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协助建立灾害社工支持体系。

    许再富(编号08)

    男,1939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终身研究员。

    主要业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承担国家“七五”攻关、“八五”国家攀登计划、“九五”中科院重点等多项课题及项目,负责或参与从国内外引种6000多种植物,发掘和遴选龙血树、依兰香等数十种经济植物。曾受邀担任国际植物园协会亚洲分会理事、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主任和中国植物园协会名誉理事长。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247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中科院科技成果奖8项、云南省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各1项等奖励。

    阮鸿献(编号09)

    男,1966年6月生,汉族,民建会员,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业药师。

    主要业绩:创新一心堂药业经营模式,大力拓展市场,优化产品结构,企业快速发展,各项综合指标每年以25%以上速度增长,2014年全集团实现收入44亿元,跃居全国零售连锁药店前5位。合理布局药店配置,直营连锁药店2786家,遍及云南省129个县市区及四川、贵州、山西、广西、重庆、上海、天津等地,企业影响力、竞争力日益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支持公益事业,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2000余万元。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关爱员工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严伟(编号10)

    男,1959年5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玉溪花灯戏传承保护展演中心主任,玉溪市花灯剧院院长,一级导演。

    主要业绩:长期在地方戏曲导演、理论研究、传承保护发展、文艺院团管理一线工作,先后培养出多名“梅花奖”得主,导演各类戏剧作品一百余部,涵盖京剧、滇剧、花灯剧、歌舞剧等艺术门类,主要代表作有现代京剧《红烛魂》、滇剧《京娘》、花灯剧《古湄歌》等。导演的剧目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剧目奖、中国文联优秀剧目奖、中国戏剧小戏小品大赛金银奖,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最佳剧目奖、伊朗“法加尔”国际戏剧节“金面具”奖等国际奖项。戏剧研究著作获得文化部文化发展中心颁发的论文一等奖。省委联系专家,曾获“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文学艺术贡献奖” 等荣誉。

    李开斌(编号11)

    男,1958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水稻育种栽培站站长,研究员。

    主要业绩:长期从事“楚粳系列”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主持多项省、州水稻育种重点科研项目,育成 “楚粳系列”水稻新品种26个,其中11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育成云南省仅有的2个超级稻品种楚粳27号、楚粳28号,填补了我省超级稻品种的空白,楚粳27号实现了云南超级稻品种零的突破,楚粳28号成功克服了水稻育种高产与优质难于结合的重大技术难题,米质达国家优质米1级标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奖励,曾获“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李文祥(编号12)

    男,1961年5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开远市羊街乡卧龙谷村委会主任,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主要业绩:带动村民种植无公害高原特色优质稻7000余亩、无公害蔬菜6000余亩、复种面积10000亩,年产优质稻350万公斤、大棚蔬菜2000万公斤,产值9000余万元。带领村民创建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生产的优质米被评选为“云南六大名米”、“云南名牌农产品”、“云南省著名商标”。带动3万余农户种植优质稻谷35万亩,年增收1.6亿元。入选“全国十佳农民”候选人,曾获“云南省第二届拔尖农村乡土人才”、“红河州劳动模范”等称号。

    李华春(编号13)

    男,1958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主要业绩:主持国家、省部级畜牧兽医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30多项,建立中国蓝舌病等家畜虫媒病监测与研究协作网,推动上湄公河、云南边境动物流动管理和口蹄疫区域控制工作,100余篇论文被中文核心期刊和SCI收录。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奖励及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曾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为中央和省委联系专家。

    杨卫(编号14)

    男,1974年1月生,汉族,通海县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要业绩:通过提供优质高产种子和推广先进栽培管理技术,带领3万户农户开展萝卜种植加工销售,农户增加收入6000余万元。2010年被认定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11年建成2000平方米冷库和年产5000吨自动化脱水蔬菜生产线,创汇1800多万美元。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专利7项,2013年被认定为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成为云南农产品出口创汇排头兵。曾获“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等称号。

    杨宗祥(编号15)

    男,1951年3月生,汉族,致公党员,云南祥丰化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要业绩:企业以生产高、中浓度磷复肥为主,坚持“建一流企业、创百年品牌”发展思路,从十几万元资产的小企业发展成拥有年产240万吨高中浓度磷复肥,并拥有硫酸、磷酸生产装置的非公有制化工企业。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公司下属19家子公司,2014年,生产化肥174万吨,销售收入55.9亿元,上缴税收2.76亿元,出口创汇3.41亿美元。积极投入公益事业,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1300余万元。曾获“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劳动模范”、“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非公有制企业公益之星”、“云南省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等称号。

    何黎(编号16)

    女,1962年8月生,彝族,中共党员,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主要业绩:在光线加剧性皮肤病和皮肤癌防治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所在科室相继建设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痤疮研究中心、云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陈洪铎院士工作站和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国家重点课题和省级课题11项,编写教材及书籍17部,有14篇论文被SCI收录。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等奖励及授权发明专利3项。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云岭学者”等称号。

    宋兴诚(编号17)

    男,1966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分公司经理,正高级工程师。

    主要业绩:主持建设完成我国首座锡顶吹炉富氧强化熔炼工厂、世界首座顶吹炉“一炉三段”直接炼铅工厂、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双顶吹”炉铜冶炼工厂等10余项重大工程技术建设项目,是国内外知名的用顶吹炉冶炼多种有色金属的冶金专家。主持各级科研项目近20项,出版专著3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省委联系专家,获得全国优秀设计银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奖励和授权发明专利4项。曾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等称号。

    张侠(编号18)

    女,1974年4月生,汉族,中共党员,马龙县龙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主要业绩:作为省、市、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目前完成田地流转1284.56亩、山林地流转2860亩,拥有200亩鱼塘、400亩优质苹果、200亩优质葡萄、2000亩蔬菜标准园区、10000头规模养猪场、7400平方米现代蔬菜育苗大棚、9000平方米科技培训楼和6000平方米冷链物流中心。带动周边200多农户增收,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该公司被认定为“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生猪标准化示范场”、“云南省优质种业基地”。曾获“云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陈建发(编号19)

    男,1973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昆明铁路局昆明电务段信号工,高级技师。

    主要业绩:牵头完成昆明东站自动化驼峰雷达、推峰无线机车遥控、速度控制柜等设备大修施工任务。组织现场设备技术攻关和工装器具研制改进,设计搭建适应驼峰现场室外道岔、轨道电路等实训设备,承担了天窗点作业防护监控系统、铁路驼峰空压机联机及安全运行监控系统等35项攻关课题,获得4项授权发明专利和8项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导师带徒、支边教学等方式,先后培养培训247名新入职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技术能手”、“铁道部信号工首席技师”、“云岭首席技师”等称号。

    范志伟(编号20)

    男,1960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主要业绩:牵头或参与完成白药集团十余个主要技术改造项目,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多万元,间接减少潜在损失近百万元。完成对国外高价值设备的技术改造,特别是蒲地蓝消炎片模具和下料器适应德国胶囊铝塑生产线的研发改造,每万板产品生产节约3到4个人工等,降低企业生产运维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发明“应用于铝塑铝包装药品的挤片剥离机”和“一种应用于瓶装粉状药品均质的振荡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主持承担“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曾获“全国技术能手”、“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兴滇技术能手”等称号。

    周平(编号21)

    男,1959年9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教授。

    主要业绩:中国民族政治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构建了民族政治学理论体系,牵头建立国内第一个民族政治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出版专著10部,其中《民族政治学》被选定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研究生教学用书”,并入选《国家成果文库》,民族政治学课程被评定为国家精品课程,有13篇论文发表于《政治学研究》等顶级刊物。曾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云岭学者”等称号。

    宗庸卓玛(编号22)

    女,1964年6月生,藏族,中共党员,云南省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一级演员。

    主要业绩:曾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七一晚会、国庆晚会等百场以上国家级重要晚会。多次担任包括5届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在内的国家级各种声乐大赛评委。代表作有《神奇的高原》、《故乡的哈达》等,原创歌曲有《梅里雪山的女儿》、《香格里拉》、《山谷的回声》等,《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获全国百家电视台MTV大赛金奖、最佳演唱奖、最佳音乐电视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首届全国民族声乐大奖赛最高奖“金凤奖”、文化部“文华大奖”、全国民族汇演“金奖”、“星光奖”、“骏马奖”、“金鹰奖”、“飞天奖”等奖励。曾获“云岭文化名家”、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文艺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等称号。

    钟昌标(编号23)

    男,1963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

    主要业绩:在云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点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及云南山地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转型期中国区域性市场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获得国际经济学全国最高奖—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专著奖。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获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突出贡献社科专家”等称号。

    段浩(编号24)

    男,1966年9月生,白族,中共党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五研究所昆明分部副主任,研究员。

    主要业绩: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国家船舶科技水下动力输送机械专业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套以橡胶作为动力元件的水下弹性动力输送系统和以高压冷空气作为介质的3000千瓦水下瞬态涡轮泵输送系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组织开展国内第一套深海环境下瞬态动力输送模拟试验系统的研制。出版专著1部,有9篇论文被SCI、EI收录。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等奖励及授权发明专利8项,为省委联系专家。

    宿兵(编号25)

    男,1967年9月生,汉族,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

    主要业绩:首次用遗传学方法证实了东亚现代人的“非洲起源”假说和东亚现代人群之间的南北遗传差异,首次提出东亚现代人群史前沿“北线”迁徙的遗传学证据,解析了猕猴属两种重要实验动物中国猕猴和食蟹猴的全基因组结构变异与序列多态数据。主持国家 973 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国际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100 余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 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5 项、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1 项等奖励。

    舒群(编号26)

    女,1963年6月生,汉族,省农科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业绩:长期从事云南高原特色商品水果的选育、开发,围绕红梨系列水果进行新品种研究、基地建设、新技术示范及产业开发推动工作,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红梨1号”和系列红梨新品种7个,“滇之红”红梨获中国绿色食品A级认证,中国良好农业认证和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制定红梨地方标准2项,有4篇论文被SCI收录。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奖励及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品种1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等称号。

    普光跃(编号27)

    男,1961年7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总经理、执行董事,高级工程师。

    主要业绩:带领企业坚持走高科技、低污染发展道路,注重经营管理与科技创新相结合,致力打造高效节能和绿色环保运输通道,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近三年建成管道总里程352.5公里,输送铁精矿1057万吨,创造经济效益14亿余元。通过创建矿浆管道全流程模拟实验平台和数字管道运营平台,解决了复杂地形下铁精矿管道输送的技术难题,《复杂地形长距离铁精矿固液两相浆体输送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大落差矿浆管道消能输送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累计获得发明专利74件,实用新型专利100件,软件著作权24件。

 

    雷平阳(编号28)

    男,1966年7月生,汉族,云南省作家协会文学院副院长,一级作家。

    主要业绩:坚持立足云南地域风土,创作了大量以民族文化为题材的优秀作品。其中《风中的群山》、《普洱茶记》、《云南黄昏的秩序》、《天上攸乐》、《石城猜谜记》、《像袋鼠一样奔跑》、《雷平阳诗选》、《云南记》、《出云南记》等曾在《人民文学》、《诗刊》、《十月》和《新华文摘》等期刊发表,《基诺山》和《乌蒙山记》被中宣部和中国作协列为重点项目。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入选国内《大学语文》教材。坚持带动培养青年人才,一批青年诗人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担任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委,曾获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云岭文化名家”等称号。

    雷进堂(编号29)

    男,1970年12月生,拉祜族,中共党员,镇沅县顺意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主要业绩:牵头组建顺意茶叶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293户社员,茶园面积4325亩,有初制所2个,初、精一体化加工厂1个,专销点5个、代销点60余个,固定资产565余万元,2014年实现产值804余万元。任村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14年,筹资1300余万元,为全村进行道路硬化改造。带领樟盆村发展茶叶、核桃、林下经济、畜牧业等多种产业,农民纯收入从380元增加到5960元。该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加工示范社”、“全国优质标准茶园建设示范社”、“云南省省级示范社”。

    熊朝忠(编号30)

    男,1982年10月生,苗族,昆明市众威拳击俱乐部职业拳击运动员。

    主要业绩:出身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凭借刻苦训练,由一名普通矿工成长为职业拳击选手。曾获世界拳击理事会亚洲拳王金腰带并8次卫冕。国际拳击联合会亚洲拳王金腰带得主,世界拳击理事会和国际拳击联合会双料冠军。2012年11月,击败墨西哥拳手哈维尔·马丁内斯,获世界拳击理事会职业拳击迷你轻量级世界冠军金腰带,成为中国第一位世界职业拳王金腰带得主并2次卫冕,填补了中国职业拳击历史的空白,成为首位卫冕世界拳王金腰带的中国人。两度获得“世界拳击理事会最佳拳手”奖,曾获“全国劳动模范”、“CCTV体坛风云人物最佳男运动员”提名等荣誉。

    7月27日至8月2日 公众可3方式进行投票

    为进一步扩大干部群众对评选工作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体现人才重在社会公认和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切实把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重大创新或做出重大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评选出来,现将30名提名人选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和主要事迹予以公布,接受公众投票。

   投票时间

    7月27日~8月2日,共7天。

   投票方式

    1. 网络投票

    公众登录云岭先锋网(http://ylxf.yn.gov.cn/)“云南省第四届‘兴滇人才奖’评选”专题网页参与投票。每天每个IP地址可以投票1次,每次投票不多于10名候选人,每名候选人限投1次。

    2. 手机短信投票

    公众可通过省级主要平面媒体公告和云岭先锋网“云南省第四届‘兴滇人才奖’评选”专题网页了解候选人基本情况和编号,然后编辑短信“TP#候选人编号#候选人编号#候选人编号……”发送至短信号码1237125。每天每个手机号码可投票一次,每次投票不多于10人,每名候选人限投1次。手机短信投票仅限云南省移动、电信、联通3家运营商在网用户。

    3. 云岭先锋微信投票

    公众可关注云岭先锋微信公众号(YNCPC-YLXF01),进入第四届“兴滇人才”奖公众投票专题页面进行投票,每天每个微信号可投票一次,每次投票不多于10人,每名候选人限投1次。

    投票有关规定

    1.网络投票、手机短信投票、微信投票每天均只能投票一次。

    2.每次投票不能多于10名候选人,但每次投票同一候选人只能投一次。

    投票抽奖

    第四届“兴滇人才奖”公众投票活动对参与手机短信投票的用户设参与奖。以参与手机短信投票公众的有效手机号为依据,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取200个幸运号码,每个幸运号码奖励30元电话费。获奖名单在云岭先锋网公布,话费在获奖名单公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充值到获奖手机号码。

    监督

    为维护“兴滇人才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投票工作在第四届“兴滇人才奖”评选工作办公室监督组和社会的监督下进行。凡弄虚作假者、恶意刷票者,一经发现,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联系电话:0871-63991647、63991648;监督电话:0871-12380。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