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2015云南100强企业发展报告”出炉 红塔集团年收入超千亿名列滇企榜首
昆明信息港    09-12 10:19:29

  昨天,2015云南100强企业排序发布会暨“新常态下的企业变革与创新”高峰论坛在昆明举行。会上发布了“2015云南企业100强” 和“2015云南民营企业100强”名单。红塔集团以年营业收入1022.6128亿元,居“2015云南100强企业”榜首,亦是云南首次出现年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俊发地产以196.03亿元年营业收入,居“2015云南100强民营企业”榜首。

  此次榜单发布会由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云南企业联合会、云南企业家协会主办。榜单发布会之后,还举行了“新常态下的企业变革与创新”高峰论坛,央行参事许健教授,青岛红领集团张蕴蓝总裁,阿里巴巴云桂区张利民总经理等特约嘉宾先后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云南首现年收入超千亿企业

  进“百强”年收入需过10亿元

  “2015云南100强企业” 排序居第一位的红塔集团,营业收入为1022.6128亿元,这是云南首次出现年度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企业;第二名为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名为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第100位的云南昊邦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10.3678亿元,即上榜门槛。

  另一个榜单——“2015云南100强民营企业”,居第一位的俊发地产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收入为196.03亿元,第二位是云南曲靖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位为云南南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100位的文山华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收入为4.2269亿元,即为民企100强上榜门槛。

  据了解,此次排序的核心指标,是参与企业在2014年度的营业收入,且根据自愿参与排序企业申报年度营业收入,从高到低,排出前100位名次。

  早在2005年,“云南100强企业”第一次排序时,其上榜门槛仅为1.33亿元;第二次排序,门槛提高到4.84亿元;第三次为6.55亿元;第四次为7.4548亿元……第八次(2013年)为12.0476亿元,第九次(2014年)为10.2090亿元。虽然本次上榜门槛较去年略有提高,但相较于2013年的最高门槛,仍有一定的差距。

  上榜企业多是行业龙头

  新兴产业鲜有企业上榜

  本次“云南100强企业”的户平均收入为107.1157亿元,与上次排序基本相当。

  相关专家指出,虽然在这一次排序中,有几户排序靠前的大企业未参与排序(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云南中豪置业、奥宸地产、高深有限公司都未参与排序),从而也使得这一次数据出现了潜在的变动空间,总体上也显现出,云南大企业群体高歌猛进势头中出现了缓滞情况。

  从连续10年的云南百强企业强排序看,基本特点是“强者恒强”,大多数行业的龙头企业牢牢把控着在本行业的绝对领先地位,在云南经济中的骨干地位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食品、医药等下游产业虽然达到一定水平的企业较多,但由于与资本等要素结合的程度不够,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难以再上台阶。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IT等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传统产业的新兴产业中,此次却鲜有企业进入“云南100强企业”和“云南100强民营企业”。相对于省委、省政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而言,培育新兴产业还任重道远。云南大企业要做的功课还很多。

  上榜企业集中在滇中

  百强中近一半在昆明

  本次“云南100强企业”榜单上,有来自云南13个州市的企业上榜。其中,红河、曲靖、丽江、文山和楚雄的上榜企业数量增长幅度较大。

  从地域来看,“云南100强企业”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扩散化、均衡化的特点,但各地在实力方面依然悬殊,省会昆明依旧是“老大哥”,拥有49户上榜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居地域排名榜首。

  不过,与上次排序对比来看,昆明地区上榜企业从58户减少到49户,少了9户。

  昆明、玉溪、红河、曲靖在总量上领先,原因在于营业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主要分布在这4个州市;其中昆明占据16户,玉溪、红河、曲靖各有1户。而这些大企业都有着相同的特点:与国内外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量的原材料和资本来自省外,产品大部分销往省外市场,所在行业有着巨大的基础市场规模。

  云南培育大产业的努力见效

  大型民企经营规模增速放缓

  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大企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产业分布继续调整,入围云南100强企业在促进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5云南100强企业发展报告》指出,2015年云南100强企业排序显示出五大特征:有色金属、钢铁、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和烟草业,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一定的抗周期能力,我省多年来培育大产业的努力有了成效。

  其次,昆钢、云铜、云天化等企业闯出了做大做强的路子;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云南经济的影响极为明显;云南本地的各种要素条件已经难以支持大企业群体继续做大;大型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下降。

  观点

  专家为滇企发展把脉——

  把握“一带一路”机遇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现阶段,云南的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云南优势企业,是维护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市场力量,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我省广大企业如何进一步做强做大,有关专家学者见仁见智,力主云南企业要坚定不移地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转变,进一步增强活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扎扎实实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聂元飞撰文指出,2015“双百”企业排序喜忧参半:喜的是,身处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些企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忧的是,实体经济面临较大困难,处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发展速度相对减慢,效益出现较大滑坡,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

  聂元飞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快出台深化云南科技体制改革等重要政策文件,为企业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突出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围绕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等重要目标,加快工作部署和推进,充分发挥科技促进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积极作用,努力提升我省实体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

  云南省统计局总经济师陆浩撰文指出,以云南百强企业为代表的优势企业发展是维护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市场力量,是区域社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在经济新常态下,亟需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云南百强企业做大做强,把百强企业打造成带动云南经济转型升级创新的火车头。

  陆浩建议:从五个方面发力,加快完善云南企业创新发展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加大中央政策创新力度;二是加快完善实施云南创新战略,加大创新投入,构建创新环境,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三是加快制定云南“互联网+”战略,加快完善新形态、新业态创新平台;四是组织实施重大技术创新;五是创新体制,加强企业人才建设。

  云南大学教授王克岭撰文指出,要确保我省经济再上台阶,我省大企业未来的成长道路并不平坦,必须扭转靠资源型和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的弊端,尽可能发展创新驱动、高附加值、高增长的行业。我省大企业要主动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机遇,适应新常态,激发新动力,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创新驱动要动力,向扩大开放要动力,进一步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做优。

  王克岭建议:云南百强企业立足云南、发展云南、放眼世界,为我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政府及社会各界也应给予大企业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共同为大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都市时报 记者王海涛)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