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手术室温情”绘制医患关系图景
昆明信息港    09-21 17:30:49

    手术室小萝莉和医生叔叔上演温情一幕。9月18日上午开始,好多医务人员的朋友圈里,都在传一组萌萌哒照片。照片上的小萝莉今年才2岁,抱着她的医生是浙江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石卓。这一天小萝莉要接受心脏手术,但进手术室后面对陌生环境很害怕,一直在哭。石医生从手机里找出小萝莉很喜欢的“趣趣英语”来哄小萝莉。在医生叔叔温暖的怀抱里,小女孩渐渐放松了紧张情绪。(《京华时报》9月20日)

    “有时能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浙江省儿保心脏外科手术室的温情一幕,恰恰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这一组照片引来无数人转发和点赞,纷纷夸赞石医生太有爱!小萝莉萌翻了!而一位医生的点评尤为到位:“犹慈父抱爱女,视患儿如己出,绝对不是空话。”这个点评乃是从职业道德角度出发,称赞石医生对小萝莉的贴心安慰,展现出一位医生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以及对孩子发自内心的慈爱呵护,绘制了医患关系图景。

    手术前的耐心安慰,对于患者而言非常重要,但很多人印象中的医院场景,却经常是医患矛盾冲突,甚至上演暴力流血事件,令人感慨“手术室温情”罕见。而面对网友的疑问,石医生则称:“医护人员对患者有类似的安慰,用语言、用眼神、用怀抱来安慰他们,手术室里几乎所有人都这样做过,这种画面十分常见。”

    医护人员眼里的平常事,在公众看来却很新鲜,显然,这其中存在医患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致使极少数恶性事件广为流传,医疗工作人员形象因之被妖魔化。而“手术室温情”让公众看到医生的另一面,惊呼医生对患者也有温柔的情感。其实,这种温情本是正常的行为,也是医生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

    医生不是神,医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但很多时候职业特性需要他们克制,再加上繁忙的工作往往使得一些医生忘记初心,经常陷入一种机械化的工作状态。医疗也不是万能的,不能治愈每一种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对于患者而言,医生的耐心问诊、贴心安慰,有时甚至于好过药物和手术的效力,能够让他们放下紧张的心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在医疗服务中重视“温情”的作用,也正说明了医学是一门人学,“手术室温情”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千万不可小看。(江德斌)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