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还需勇气和决心
昆明信息港    01-21 11:31:11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计划在2020年,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实现基本无拖欠。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由来已久,此次出台的《意见》是一个顶层设计,可要真正实现治理目标,还需要各级地方政府拿出勇气与决心。

    此前一段时间里,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似乎形成了一种“部门年年发文、欠薪年年依旧”的困局。

    农民工讨薪问题,从2003年熊德明讨薪事件后引发全国关注。2011年全国人大修法,专门把恶意欠薪写入刑法。2015年初,最高法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衔接工作的通知》。近日,又出台了上述《意见》。连续多年,拖欠农民工工资一事都是各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同时,各地方政府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也拿出了办法。以云南为例,2011年开始实施的“三金五制”制度,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的省级政府规章。从公布的数据看,通过该制度,云南实现连续6年“两节”期间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

    这也提供了一个经验,要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除了需要法律保障,还需要制度保障。

    《意见》就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制度保障。从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制度、推进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依法处置拖欠工资案件、改进建设领域工程款支付管理和用工方式等5个方面提出16条具体治理措施。

    与地方制度相比,全国性的制度适用于不同的行政区域,与农民工的流动性相适应。也就是说,无论农民工到哪个省打工,保障其及时、足额拿到工资的办法不会因地区不同而不同。

    《意见》对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措施也更加完善,详细规定了“明确工资支付各方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管理制度”等措施,补充、完善了既有制度。

    此前有地方经验,再加上如今的顶层设计,可以说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制度基本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实现2020年的治理目标,则考验了各主管部门的决心与勇气。

    从《意见》来看,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所涉及的部门包括人社部等12个部门,涉及行业监管、项目审批、资金监管等多个方面。其中,只要有一个部门出现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治理目标无法完成。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政府负责人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是一种常态,还是快到节日时“临时抱佛脚”,体现了政府的态度。而如何在具体工作中,不回避、隐瞒问题,不差别对待问题,则体现政府的决心与勇气。

    对云南而言,虽然在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的制度仍需与《意见》的要求相结合,在预防、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上,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作用。

    只有全国范围内的各级地方政府都能落实《意见》要求,拿出勇气和决心,真正将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放在心上,才有可能实现国务院提出的2020年治理目标。否则,“部门年年发文、欠薪年年依旧”的尴尬仍会存在。(尹一)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