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小西门商圈去年投诉最多 预付卡式消费成投诉热点
昆明信息港    03-12 09:21:05

    3月11日,昆明市工商局、昆明市消费者权益协会召开昆明市消协常务理事会暨2016年消费维权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会议透露,2015年昆明全市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74092件,投诉电话一次性接通率达90%以上,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049.7万元。

    2015年,昆明全市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商品,依次是汽车、手机、房屋、翡翠和鞋子,预付卡式消费成为新的投诉热点,快递咨询量呈上升趋势,通信行业与汽车行业投诉案件高发,“无照经营”案件以餐饮行业最为突出。

    此外,投诉举报量集中在主城区,呈明显的商圈聚集特征。通过商圈投诉量统计分析发现,小西门商圈的投诉量最高,万达商圈排第二,三市街商圈居第三。

    昆明首份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数据分析报告出炉

    昆明市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主任陈建军在会上发布了2015年度昆明市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数据分析报告,这是昆明市工商局引入大数据专业研究机构,对消费维权数据进行专业研究后,发布的首份报告。

    报告从大量举报、投诉、咨询的数据中,挖掘出消费热点词汇,并通过关联行业数据,得出行业热点,通过关联地址数据,得出区域热点,借以显示消费投诉的集中点。报告还绘制了热点区域分布图,挖掘消费热点区域分布、商圈分布,联合地图数据进行直观呈现,让各区域、各商圈的消费、投诉情况一目了然,为市场监管和执法指明方向。

    受理投诉11427件 为消费者挽回损失超6000万

    报告显示,2015年,昆明市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74092件,其中,接受消费者咨询61149件,占受理总量的82.53%;受理投诉11427件,占受理总量15.42%,已办结11107件,办结率97.19%;受理群众举报1516件,占受理总量2.05%,已办结1489件,办结率98.2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049.7万元。

    从全市各区接受消费者诉求情况看,四个主城区诉求量最大,依次是盘龙区(31.22%)、官渡区(25.5%)、五华区(21.61%)、西山区(15.69%)。目前,消费者诉求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微信、接待窗口等途径进行表达,采用电话诉求占98.3%,采用互联网方式诉求占1.2%。

    手机咨询是消费咨询热点 快递咨询量呈上升趋势

    消费者咨询,主要集中在手机、快递、汽车、假烟、电脑、旅游、电信、房屋等方面。咨询内容主要集中在商品质量、服务质量、物价部门、药监部门、税务部门、旅游部门、售后服务、企业登记、烟草专卖部门、卫生部门、企业监督管理、社会团体或组织、法院、城管部门、银行监管部门、检测机构、食品质量等方面。

    手机的咨询是消费咨询的热点,咨询问题主要集中在手机的三包规定、维修期限及相关规定、如何进行质量鉴定(主要是屏幕问题)、扣费扣流量异常如何维权等。除了对正品行货手机的咨询,消费者对翻新手机、水货手机、“山寨”手机的咨询也较多。

    快递咨询量也呈上升趋势。消费者咨询快递速度慢、投递态度差、快递进度咨询、快递退换款等相关问题的相对较多。快递经营者广泛使用行业服务格式合同,由于消费者维权意识不足,寄送时没有对贵重物品进行保价,签收时未当场查验物品情况等,消费者签字后内件出现丢失、短少、损毁问题时,造成维权难、不能获得足额赔偿的局面。

    汽车、手机投诉高发 预付卡式消费成新的投诉热点

    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商品依次是:汽车、手机、房屋、翡翠和鞋子。汽车和手机投诉高度集中,约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三分之一。投诉主要涉及质量问题、假冒伪劣、售后不到位、退款困难等方面。其中,被投诉最多的是汽车,共1322件,占服务类投诉的21.27%,季节性特征明显,主要原因是购车质量、所售卖汽车与宣传不符、购车修车乱收费、押金未得到返还、购车不给合格证不能落户等。手机被投诉615件,居第二位,占9.9%。房屋、翡翠和鞋子的投诉,分别占3.33%、2.71%和2.7%。

    预付卡式消费成为新的投诉热点。近年来,美容美发、汽车美容、娱乐健身、餐饮服务、洗浴等服务性消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这些领域的预付卡消费投诉达890件,占投诉总量的8.2%。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商家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直接关门逃跑;经营者利用预付卡的消费方式吸收资金,进行其他投资,出现资金链断裂;经营者转让经营权,但未转移相关债务,后续经营者对之前消费者办理的卡不认可;有的经营者利用格式合同欺诈消费者,承诺不兑现。

    食品问题居举报量第一 小西门商圈投诉量最高

    2015年,昆明全市商品类消费举报857件,占整个消费举报案件的62.88%,举报量居前五位的依次是食品、家居用品、服装(含鞋帽)、电子产品、化妆品。

    食品举报量居首,为131件,约占商品类举报总量15.29%,主要涉及无证经营、缺斤少两等。家居用品类为102件,占11.9%,居第二位,主要原因涉及假冒伪劣。服装(含鞋帽)类为95件,占11.08%,居第三位,主要原因涉及假冒伪劣。

    “无照经营”案件高发,餐饮行业最为突出。“无照经营”被举报313次,占举报案件的20.88%。虚假宣传被举报51次,占3.4%。价格欺诈被举报32次,占2.13%。“无照经营”案件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主要涉及餐饮、美容化妆品、网吧等服务行业。其中,餐饮业“无照经营”案件达53%,美容化妆品行业占20%,网吧占15%,其他行业占12%。

    投诉举报量集中在主城区,呈明显的商圈聚集特征。通过商圈投诉量统计分析发现,小西门商圈的投诉量最高,为2954件,占所有商圈投诉的30%。万达商圈排在投诉量的第二位,共1652件,占17%。三市街商圈共1100件,占11%,居第三位。

    紧随其后的是北市区(财富中心)商圈,共989件,占10%。昆明站商圈共798件,占8%。白塔路商圈共564件,占6%。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圈共236件,占3%。滇池路商圈共114件,占1%。呈贡商圈共83件,约占1%。

    今年将运用“互联网+”定期发布数据分析报告

    昆明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湛江介绍,2016年消费维权的主题是:“新消费,我做主”。今年昆明市将强化12315维权机制,要把贯彻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深入推进“消费满意在云南”行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市统一、权责明确、机制顺畅、高效便捷的12315行政执法体系,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处理通道,坚持“100%受理、100%处理”的工作标准,对消费者投诉快速反应,在承诺时限内调处办结,继续推进“诉转案”工作,及时发现、移送、查办消费领域的违法案件。

    其次是要针对消费维权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重点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工作,加强商品质量专项检查整治,开展“消费满意示范店”创建,加大服务领域维权力度,拓展消费维权工作空间。

    第三要针对消费热点和维权难点,及时发布消费提示和典型案例,加大重点消费领域、疑难投诉、群体性投诉的调处力度,高效解决消费纠纷。完善行业协会及连锁企业消费维权联席会议机制,建立与理事单位、新闻媒体、相关职能部门维权联动机制,加强维权志愿者队伍建设,努力构建“资源共享、社会共治”的维权工作新格局。

    另外,还要运用“互联网+”思维,运用大数据思维,加强数据分析利用,定期向社会发布12315数据分析报告,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环境评价体系,加强风险评估、预警防范和应急处置,引导科学健康消费。

    “昆明市最美维权人物”征集线索

    昆明市消协秘书长李林蓉,通报了市工商局、市消协今年3·15宣传活动筹备情况。她介绍,将从2015年昆明市消协发布的消费提示和调解的案例中,评选“十个最贴近民生的消费提示”、“十个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布。此外,活动期间还将开展“昆明市最美维权人物”评选活动,向社会公开征集“最美维权人物”线索,挖掘、树立、宣传在消费维权中的突出事迹和人物,树立消费维权先进典型。

    市工商局、市消协还将强化“3·15”期间消费市场监管,针对流通领域重点商品开展专项质量抽查,公布一批问题商品,开展一次假冒伪劣商品公开销毁行动,以净化市场消费环境,震慑违法分子。(云南信息报 记者江枫)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