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1997年起 大观小学刘国春老师带学生从盘龙江取49瓶水样
昆明信息港    06-20 10:20:12

49瓶水样一直被刘老师保存在学校实验室 记者李圣鹏 /摄

水样瓶上还标注着取水地点和时间

    在大观小学的实验室,科学教师刘国春从柜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49个装水的玻璃瓶,瓶子里的水取自大观河与盘龙江,取水时间距今已将近20年。这是一位小学科学教师当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关注家乡环保,走近昆明江河的见证。保存至今,水样早已失去检测价值,但一段小学师生致力于关注家乡环境变迁的凡人小事却被保留下来。

    十七八年前两次取大观河水样

    时间回到22年前,1994年,刘国春是一名科学教师。几年的教学实践让她感觉到,不能把知识局限在课堂内,她经常带着学生到大自然里做科学实践,拓展学生们的科学视野。

    1997年前大观河污染非常严重,河水已成臭气熏天的“墨汁”,住在大观河附近的刘国春总能闻到空气中一股股河水的腥臭味。大观河底淤泥过厚是水体恶化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改变水体质量,政府组织人手对大观河进行了第一次清淤。

    “当时完全由人工疏挖,解放军、机关单位职工、民工,还有部分市民都参与了。”刘国春清楚地记得,一时间,大观河两岸淤泥堆放得比人还高,之后逐渐被运走。为了感谢疏挖大观河的人们,大观小学还组织师生捐款,购买了很多矿泉水,连续多天慰问他们。

    疏挖过后,刘国春亲眼见证了大观河水质一天天变好,气味也没有原来那么难闻,河水中甚至还出现了曾绝迹很久的小马鱼。这让刘国春兴奋不已,她带学生每天都到大观河篆塘附近的小铁桥下(现已拆除换成了水泥桥)对河水取样。“我们把矿泉水瓶子拴上绳子,像打井水一样,将大观河水汲取上来,还特地闻了河水的气味,除了有些许的腥味,并没有太大的异常,然后就把河水装进了三角瓶里保存。”

    1998年,昆明市为了迎接第二年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政府再次组织专业河道清淤人员,用类似高压水枪的泵阀,将整个大观河底冲洗,抽走原来的河水,置换成清水。“那是大观河最清澈的时候,都可以看到河底小螺蛳、小蚌壳啦!我们再次坚持每天取样。这次是将细绳拴住三角瓶,吊入河水中取样,封好瓶口后贴上标签。”

    十五年前师生顺盘龙江取水样

    2001年12月2日,是昆明那年的“保护母亲河纪念日”。刘国春召集一大群学生跟着她一起沿盘龙江向下游行走,沿途多点采集水样,见证保护母亲河的变化。她记得,当时已经到冬天了,天气也比较冷,但还是来了20多个学生,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都有,并且还来了几位家长陪同。

    队伍在东风广场参加了升旗仪式后,从南太桥出发。一路上学生们发现:盘龙江两岸居然有好多个排污口,在得胜桥、双龙桥,盘龙江的水质还算可以,学生们用矿泉水瓶分别收集了几瓶水样。当大家走到南坝桥时,盘龙江的水开始变得又臭又黑。水样收集上来后,孩子们甚至都不愿拿,嫌脏。经刘国春劝说,水样才被带走。

    南坝桥之后,盘龙江一路穿行在村庄间,两岸均为菜地、水沟、粪池。至今还有印象的是金家村、大赵家村、洪家村等地。当大家穿过江边最后一个村子时已过中午,早已饥肠辘辘的孩子们看到又臭又黑的江水里,居然还漂着死猪,学生们纷纷表示:“待会儿都吃不下中午饭啦!”

    当年的学生回来看到水样都很自豪

    水样收集回来后,刘国春将它们放在学校的实验室柜,并且按年份分类保存,经过近20年时间,它们还部分遗存着。6月17日,在大观小学实验室内,记者看到大观河与盘龙江的水样一共还有49份,刘国春如数家珍地将水样一一拿出来,讲述如何将它们保存至今的故事。

    49份水样中有38份是大观河水样,11份盘龙江水样。由于密封较好,没有光线直射,只有2份大观河水样干涸。而大部分保存的水样都已长出了水藻,水样的颜色也起了变化,青绿色、褐红色、淡绿色……但水质从外观上看尚还清澈。三角瓶上还贴着依稀可辨的取样时间、河道名称、具体地点等信息。

    刘国春指着这些水样说,由于搬过好几次实验室,1997年大观河的水样已整体丢失。现在这些水样因她竭力保护,才没被丢掉。“对旁人来说,它们可能一文不值,但是对我来说却像宝贝一样看待。”

    “当年参加过收集水样的学生,几次回来看我时,看到我还保留着当年的水样,很是激动。大家都为当年的行为感到自豪,希望能好好珍藏。”刘国春笑着说,当年只希望采集这些水样能培养起学生的环保意识,没想到还由此培养了孩子们以自己曾经为家乡环保留下足迹而心生自豪,并成为一段最美好的记忆。

    昨天,有环保组织团体举行了考察大观河水质的活动,刘国春把学生和水样的故事带来了,让在场的人们深受鼓舞。

    当年,刘国春原打算将这些水样送到某高等学府实验室,进行水样分析,但进行一次水样分析需要花费1000多元,学校无力资助,分析水样一事也就“搁浅”。

    “如果将当年的水样和现在水样作对比,将会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刘国春说,按照专业要求,水样保存期只有很短的时间,过去十多年已经不具备参考价值了。但一段小学校师生致力于关注家乡环境变迁的凡人小事将永远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都市时报记者 李圣鹏)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