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滇池将如何保护治理?昨日,昆明市环保局就《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举行了听证会,24位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普通市民等组成的听证代表分别就规划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23位代表均对规划表示同意,仅一人认为规划解决不了滇池的主要问题所以不同意这个规划。会上,多数代表指出,滇池治理“十三五”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衔接,否则,“十三五”期间城市的发展规模、人口的增长等问题如果不控制,滇池的污染压力不可能减少。
规划要点
“十三五”规划相较“十二五”规划调整较大,投资总量下降,项目规模变小
“十二五”目标 “十三五”目标
滇池流域常住人口 406.86万人(2015年) 控制在430万人
规划项目 101个(已完成67个、在建25个) 100个(新建77个、结转23个)
规划总投资 420.14亿元 192.68亿元
滇池外海 劣Ⅴ类(2015年) 稳定达到IV类
滇池草海 劣Ⅴ类(2015年) 稳定达到V类
滇池治理 “十三五”规划确定七大任务
1 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优化空间布局,到2020年,流域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430万。
2 完善污染物控制体系,削减污染负荷存量与增量,“十三五”期间,流域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5万立方米/日,实现流域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处理率达到70%以上。
3 理顺健康水循环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4 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恢复流域生态功能。
5 完善管理制度,严格环境执法,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自2016年起,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
6 加强科技攻关与成果应用,为滇池保护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7 广泛动员全民参与,营造滇池保护治理良好社会氛围。
代表建议
规划项目还需再细化
昆明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城环委副主任申开银:规划立出了100个项目,建议对项目再细化,包括项目实施的主体、投资要明确。
昆明市水务局杨琼珍处长:滇池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涉及项目较多,资金较大,规划在项目资金上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建议再细化。对项目在精细化管理方面能否再加强?比如如何监督项目实施、如何建立考核机制等。
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
昆明市环保联合会秘书长傅维平:规划应注意与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滇池水域阶段目标、海绵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等相衔接。如果在“十三五”期间城市的发展规模、人口的增长不控制的话,滇池的污染压力不可能减少,滇池治理和水质改善没有合理的空间,会导致水质治理目标难以完成。
官渡区政协委员、昆明学院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瑛:规划应注意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规划相结合,目前规划关于城市建设,包括管网建设、住宅小区等建设和水环境治理改造之间关系的体现不太突出,希望能进一步突出这方面内容。从规划的文本来看,对于政府主导体现非常强烈,包括企业也是有项目做支撑,但是市场渠道方面相对比较弱。建议从市场驱动方面做一些细化,尤其是环保税提案已经提请审议,我国或将开征环保税,在新的形势下,建议整个文本考虑到这些,体现一定的前瞻性。
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规划提出的七大主要任务中,最后一项是广泛动员全民参与。
听证代表杜迪佳:通过公众参与有一些渠道,可以依托一些组织机构、环境保护的研究中心、研究所、媒体,还有云南本地的高校等,除了有热心的环保人士和专业支撑,他们可以宣传、科普,让社会合力来做滇池治理项目。
听证代表黄列宁:滇池保护需要真正动员广大群众参与进来。建议昆明设置“滇池保护日”,甚至可以扩大到滇池保护周。另外建议昆明市组建滇池保护巡视组和滇池保护宣讲团。
听证代表姜兰仙:建议建立一个滇池的节日,呼吁大家关注保护滇池。
官渡区政协委员、昆明学院昆明科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瑛:现在的滇池治理更多是以监管为主,但是激励机制不足。建议结合区域产业创新发展或者绿色发展,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促进滇池流域绿色产业发展。(都市时报记者 许孟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