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健康大篷车”开进水源保护区 9万村民家门口免费看病
昆明信息港    09-07 07:45:25

“健康大篷车”开进水源保护区 9万村民家门口免费看病

专家为群众义诊。 记者赵伟/摄

  8月17日上午10点,“健康大篷车”开进铁冲村委会。尽管头天晚上一场大雨,气温骤降,可一点都没影响村民们来看专家号的热情,闻讯赶来就诊的村民们排起了长队。村民周凤美说,以前到城里看病,光坐车、转车就要两个多小时。如果看的是专家号,要提前一天就出门,头天到昆明,第二天一大早去排队挂号,看次专家号至少要花两天时间。“现在好了,专家来到村里为我们看病,抬脚走过来,看次病不到半个小时,真是太方便了。”

  从今年5月开始,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的村民享受到了一项特殊服务:医疗专家的免费义诊。每周、每天都有市级、区级医院的专家率健康大篷车来到家门口,免费为水源区群众义诊、发放药品。这是今年盘龙区建立并实施的水源保护区巡回医疗新举——“送医送药到农户”,这项新举让水源区9.33万村民在家门口免费看上了“专家号”。

  从进城看病到在家门口看病

  “医生,请你帮忙看看我的眼睛,近处的东西总是模糊的,看不清楚。另外,我的胃和腰都不好,经常疼,不知道是怎么了……”

  秦海芬是铁冲村委会海丹村的村民,听说这次来的都是盘龙区人民医院的专家,看病检查都不花钱,秦海芬放下手中的农活,一大早赶到了义诊现场。

  坐诊的专家医生听了她所说的症状后,拿出一张近视力表给她检查视力,认真翻看她的眼底,“到了你这个年龄,看近处东西模糊的话,很可能是老花眼,要配戴眼镜了。”随后医生又开了一张检查单,让她到“健康大篷车”上去做B超和心电图,待检查结果出来,再“对症下药”。

  上午两个多小时的义诊,诊台一直挤满前来问诊的村民,专家医师们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盘龙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周晓林称,每次义诊,医院都会派出骨干医师。这次来的是中医综合科副主任曾进、心血管科副主任刘德惠等,数名专家级医师坐镇为村民们号脉看病。专家医师对每位问诊的村民都认真询问病情,现场开出药方。考虑到水源区的群众买药不方便,开出药方后,医师会告诉村民就近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到药,并仔细嘱咐其平时饮食要注意什么。

  结束上午的坐镇义诊后,下午,3名专家医师到村里,入户给3名家庭困难的患病村民看病。 在危重病人屈有珍家中,3位医生当场进行“三方会诊”,仔细斟酌后开出药单。

  病人的女儿说,自从母亲生病后,全家人为了给母亲看病花费了很多精力和物力。“每次去主城大医院看病都要起个大早,路上花两个多小时,转很多次车才能到医院。运气好的话,当天能排上队看专家号,运气不好的话要等到第二天。”

  医生刘德惠对病人女儿说,以后这样的麻烦没有了,有需要的话专家会每周入村给她母亲会诊,如果是住院,可以到盘龙区人民医院找她,她会亲自安排,让其进入绿色医疗通道,快速入院接受治疗。

  从医疗扶助到精准扶贫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位于昆明市主城区东北部,2009年8月,盘龙区正式托管滇源和阿子营。盘龙区面积从345.8平方公里扩大到886.9平方公里。增加的是占地629平方公里的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这部分占盘龙全区管理面积的71%。

  如今,松华坝是昆明主城重要的供水水源地之一,对昆明主城的供水量占到50%以上,是昆明的“生命源”,这部分区域不能进行商业、工业开发,很多赚钱的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餐饮服务,都和这里的村民无缘。

  为了昆明的生命水源,松华坝水源区群众作出了牺牲。近年来,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一直是盘龙区政府的重点扶贫对象,在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和提高水源区群众收入上不断努力,就业扶持,送岗位送技能到水源区;资金投入,实现水源区医疗、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扶贫的脚步一刻不停。

  今年,盘龙区根据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盘龙区卫计局牵头,整合辖区优质医疗资源,组建一支有技术、有责任心的医疗队伍,到水源保护区巡回开展“送医送药到农户”义诊活动,通过巡诊,切实解决水源保护区内优质医疗资源不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通过医疗扶持助力精准扶贫。

  与一般义诊不同的是,此次水源保护区巡回医疗制度是一项长效机制,通过四级联动诊疗,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每月,由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选派8名医疗专家,结合水源保护区农村较集中的糖尿病、妇科常见病、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医疗需求,到水源区双龙、松华、滇源、阿子营四个街道集镇所在地开展集中义诊;每天,盘龙区人民医院安排巡回医疗服务车及4名医务人员到水源区各街道行政村进行巡诊。

  从市级医院到区级医院,从乡镇卫生院到农村卫生室,每天、每周、每月,水源保护区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见到三级医院的专家,并享有专业的医疗服务。

  巡诊活动自5月9日开展以来,涵盖水源区四个街道,42个行政村。市级医院完成8次街道集镇义诊、盘龙区人民医院完成除街道所在地外的39个行政村(含松华街道办事处所在地行政村)的三轮巡诊,4家街道卫生院完成168次村卫生室巡回医疗工作。截至目前共出动车辆208次、医务人员544人次、诊治患者5407人次,发放价值56800元的免费药品。

  从免费巡诊到大健康布局

  今年,昆明市委、市政府将大健康列为昆明重点战略产业打造。大健康产业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为不同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盘龙区卫计局副局长谭劲涛称,2015年末,盘龙辖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64家,其中,水源保护区双龙、松华、滇源、阿子营街道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3家,仅占盘龙辖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的11.2%。

  “在水源区大量投入医疗资源是不现实的。但怎么做才能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线,为水源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切实解决水源区群众‘看病难’问题?”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盘龙区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数次前往水源区进行实地调研,开会讨论提出解决方案。经过精心准备,今年起,水源保护区巡回医疗活动正式启动。

  巡诊活动非常成功,得到了水源区群众的好评。村民王云忠说:“这次的义诊不同于往期的义诊,以前医生只来一天走走过场,现场接受下群众的咨询。而这次义诊,名医下到村里来实实在在为村民看病诊治,真心实意地为咱基层百姓服务。”

  每轮巡诊结束后,卫计局都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小结,及时解决巡诊中出现的问题及困难。

  巡诊中,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的村医会协助医疗专家进行现场巡诊,及到病情危急或家庭困难的村民家中,开展入户巡诊。从坐等病人到深入基层一线,真正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同时,在诊疗过程中,医学专家现场教学、现场指导、现场示范,让乡村医生观摩专家诊疗,接受专业技术指导,“传帮带”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带动整个水源区医疗服务升级。

  此外,为了提升水源区医疗机构硬件基础条件,从2014年至今,盘龙区还投入176.51万元,对双龙、松华、滇源、阿子营街道下辖49个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统一为村卫生室配备了诊疗桌椅、心电图、制氧机、血红蛋白仪等基本医疗用具,统一视觉识别设计建筑、统一标志标牌、统一乡村医生着装等。随着乡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开展,老百姓越来越愿意到卫生室看病,不再“舍近求远”到大医院。

  据了解,近期,盘龙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经过讨论决定,将水源区巡诊列为一项长效机制,区财政每年拨款不少于70万元援手该政策的推行。今后,水源区群众可以在家门口长期免费看“专家号”,享用“健康大餐”。

  巡回诊疗是一场东风,借此东风,解决了水源区群众“看病难”问题,让水源区医疗服务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同时这也是昆明响应大健康政策,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昆明日报 记者雷晴)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