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湖,是昆明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中心的观光景点。让翠湖的水变得清澈,是大家都期盼的开心事,如今,昆明计划改善翠湖水体水质的消息来了。昨日,昆明市环保局对拟审批的《翠湖再生水补水与水质改善示范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公示,提出拟将实施三大项目。9月12日至9月19日,市民对项目若有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可反馈至市环保局。
翠湖水质不容乐观
根据报告表,目前,翠湖现在的水质已无法达到景观水体的正常标准,局部季节性暴发水体富营养化呈加重趋势。在每年水质监测中,都会发现水体pH值升高,透明度下降,且水体呈黄褐色并伴有异味,藻类大量繁殖,对居民的休闲娱乐造成一定影响。
翠湖作为昆明市最重要的景观水体,其水源是再生水补给。环评报告显示,设计的排水方式依然沿用翠湖现有方式,即经翠湖自净处理后的清水经翠湖大沟、七亩沟后排入昆明市第三水质净化厂。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补充水系统、湖体核心处理系统、管网建设和排水系统。
具体包含:增设补水点1个,更改补水方式;建设集中处理站机房2座,湖体内安装37台推流复氧机等,种植水生动植物28000平方米;铺设管网3.7公里;更改排水方式。湖水处理规模达到0.67万吨/天。报告表指出,项目实施后,翠湖水质环境将得到明显的改变,并促进翠湖水体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拟增一个补水点“线状补水”
翠湖补水来自第四水质净化厂优质尾水,已累计补水10万立方米,目前补水量约8000立方米/天。翠湖的补水方式为将尾水提升至设置于圆通公园大象养殖场旁的中间水池,然后靠重力流至翠湖。中间水池的容积目前为2万立方米,补水量达到1万立方米是可行的。翠湖原有三个补水点,公示项目拟增设一个补水点,以达到“线状补水”,增强湖体流动性。
目前,正常情况下,翠湖的水不外排,只有遇到蓝藻暴发等特殊情况的时候,翠湖的水才需要外排。翠湖排水经翠湖大沟、七亩沟后排入昆明市第三水质净化厂,管道均已建成,翠湖设两个排水点。
项目总投资为2994万元,全部属于环保投资。建设单位计划于今年8月开始施工,于12月竣工。
项目完成后的目标是:湿生植物覆盖度≥20%、挺水植物≥12种、沉水植物≥3种,水体透明度≥0.5米,水体水质得到大幅改善。(都市时报 记者许孟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