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勿忘国耻 9月18日昆明防空警报鸣响长空
昆明信息港    09-18 23:28:14

    “呜……”18日上午10时至10时15分,肃穆、低沉的防空警报声响彻昆明上空。自2005年首次试鸣防空警报,2006年昆明市政府常务会确定每年的9月18日为昆明市防空警报鸣放日以来,这已经是昆明市连续第12年开展防空警报试鸣活动。市民对这天拉响的警报声早已习惯和熟悉,试鸣期间全市生产、生活秩序及一切社会活动照常进行。“朋友圈”里,不少人都通过发消息的形式,纪念这段悲恸的历史,以及为抗战胜利付出生命的先烈。

    历史

    昆明曾是日军主要轰炸目标之一

    昆明市人防办提供的史料记载,昆明经滇越铁路至越南、西经滇缅公路至缅甸,外援物资均赖此两条国际路线输入我国,在整个抗日战线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1939年以后,日军先后攻占了我国的海南岛和泰国、越南、缅甸等国并建立了空军基地,对我国陆地运输路线和大中城市进行大规模空袭,我国抗日战争进入非常困难的阶段。这时,日军又于2014年12月8日,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美国珍珠港,导致美国对日宣战,美国为了配合我军对日作战,对处于亚洲主战场的我国,给予了物资上极大的支援。

    在此之前,昆明作为抗日战争物资主要集散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敌空军主要轰炸目标之一。从1938年至1944年,敌空军先后出动战机1268架次对昆明地区进行轰炸,特别是市区的五华山、交三桥、潘家湾、护国路、大小西门等地,曾遭敌进行多次狂轰滥炸,我方死伤数以千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极其惨重的损失。

    作家汪曾祺先生也曾在《跑警报》中回忆:“我刚到昆明的头两年,一九三九、一九四零年,三天两头有警报。”

    宣传

    可通过微信微博普及人防知识

    18日,朋友圈里还有极少数人问,这防空警报声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地震了吗?这或许说明,“人防”对不少群众来说还稍显陌生。事实上,朋友圈里,很多朋友转发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关于“918”的历史回顾,从中,大家普及了很多关于试鸣防空警报的知识。

    9月12日至14日,昆明市人防办先后在市级行政中心综合楼、南屏商业步行街、西山区南亚风情园设立人防知识宣传展台,采取悬挂横幅、展示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大屏幕滚动播放人防知识宣传片等方式,向广大市民普及人防知识和人防政策法规,并接受市民各类咨询。昆明市人防办制作的《昆明人防“十二五”建设回眸》及人防相关知识共18块展板引起了市民浓厚的兴趣,尤其《日军轰炸昆明罪行实录》展板前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再次警示人们居安思危、勿忘国耻,是一堂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昆明市人防办还把人防指挥通信车、信息采集车开到活动现场进行展示,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大家还可以关注昆明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官方微博“昆明人防”,包括地下人防设备、逃生技能等都可以在其中找到。

    你能识别三种信号吗?

    1.预先警报

    鸣响时机:敌方对我方有攻击预兆时鸣响,要求人员开始疏散。

    鸣响方式: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

    2.空袭警报

    鸣响时机:敌方对我方将要攻击时鸣响,战时一般是在空投炸弹时发送此信号。

    鸣响方式: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

    3.解除警报

    鸣响时机:空袭或战情暂时缓解时鸣响。

    鸣响方式:一长音,连续鸣3分钟。(昆明日报 记者张梦曦)

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