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永康市51岁的男子张永康跟往常一样,抱着82岁的母亲在江边唠嗑、看风景,这一幕被人抓拍发到朋友圈后,张永康火了,“大孝子”是大家对他的评价。而这,也催生了人们对于孝顺与孝道的讨论。
孝道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视的道德规范。什么是孝?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以家庭家族为单位,依靠家庭劳动力来维系生存状态,养老奉亲是维持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其次,农业生产是基本生产方式,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主要靠经验,家中长者掌握了生活的主要技能和经验,在家族中有较高的话语权,尊重长者、服从长者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基础。所以,大体说来,古时提倡的孝道有养老、尊老、从老这几个意思。
如今,进入工业社会、网络时代,物质丰裕,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更多,同时养老也有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导致社会对孝的理解和践行也在发生改变。不过,不管孝道的含义如何变化,大家都被张永康这样的行为所感动。张永康一直照顾生病的母亲,他的孝心源于对父母养育的感恩和对母亲的爱,表现为每天的耐心陪伴。对于每天忙碌、不时加班,偶尔回家一次的年轻一代来说,看到这种细致入微的感情和行动既受触动,又受冲击。是的,我们知道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因为朋友圈的频频转发提醒着我们,但觉得买礼物给父母就是尽了一份孝心,面对无法沟通的事情,却常选择沉默或回避。
孝,是晚辈对长辈的一份义务,更是一种情感。孝顺长辈,不仅体现在吃饱穿暖的物质层面,更应该是情感与思想的传递与交流。2013年7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常回家看看”也正式入法。确实,在朋友圈的转发表达了一种敬老爱老的心情,但尽孝更讲究一种发自内心的觉知,要有实际行动,基于情感,真情践行。(云南日报 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