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院的陶艺、古琴、沙画等展现的美,将孩子们引入艺术殿堂。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李红鸾 9月24日,风和日丽、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武定香水小学6年级近100名学生,由云南省远望文教发展中心组织,在学校老师和爱心人士的带领下,到昆明西山区团结乡、团结街道办事处云南民族画院,参加“幸福接力·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金秋熠熠生辉,是那样巧夺天工,是那样美轮美奂!这些10来岁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们,一大早就怀揣着喜悦坐上大巴,欢笑声、对话声此起彼伏,一个个萌萌哒,像过节一样幸福。随着车子滚滚向前,快乐的孩子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都从车窗远望徐徐而过的山水、田野、房屋、花草、树木、即将丰收的果实。大自然的美,勾勒了如诗如画的意景,孩子们欣喜异常,享受着美赋予的奇观,恨不能将大好风光尽收眼底。
还没从美景中分过神来,就来到了云南省民族画院。画院位于昆明西山区团结乡,集民族乐器、书画尤其是沙画、陶艺、摄影等于一身,独具云南民族特色,广泛享誉社会。自上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成功举办了近百场大小文化活动,培养推出了百余云南书画名人、大型艺术工程及艺术创作作品、艺术藏品上千件,多次受到省政府的表彰,是云南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画院的陶艺、古琴、沙画等展现的美,将孩子们引入艺术殿堂,他们无不为之赞叹。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琴有几根弦吗?”观看古琴馆时,老师高兴地给孩子们普及音乐常识,孩子们好奇地望着老师,眼睛滴溜溜地转,争先恐后地回答。
来到陶瓷馆,小姜师傅制作的小花器,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大家都争相一睹为快。小姜老师说,小花器的制作工细精美,一个小花器就有8-9道工序,成品完成需要半个月时间。接着他现场演示了小花器“拉坯”制作过程,孩子们兴趣盎然、欲欲欲试,演练了一把初步制作。在艺术的享受中,孩子们兴奋地观看斑筒、古琴、彩绘、沙画,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沙画学习现场,画院的老师亲自操刀教学,介绍沙画的创作、绘画的手法、沙画的风格、沙画的壮观美丽、沙画的类别等等。孩子们再一次陶醉了!享受在生动的沙画普及之中,沐浴在艺术的幸福之中!每个孩子都怀着美好的心情,接受老师的指导,专注地学习沙画创作。有的画海豚,有的画人物,有的画风景,感受着创作的幸福、沙画的美。孩子们看着自己美的创作,脸上露出了幸福的欢笑。绘画结束,孩子们带着自己满意的作品,又踏上了新的学习征程,也许这一次就是他们人生的新起点。
这次幸福接力活动由中央财政项目支持,云南省远望文教发展中心组织。参加活动的老师、学生都受到了云南深厚的文化的洗礼,民族艺术的熏陶,增进了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热爱。
活动最后,云南省远望文教发展中心主任周光荣与孩子们一起享受民族文化带来的幸福,并讲述达·芬奇、邱成桐的故事,与孩子们共同感悟成长。此外,周光荣还当场朗诵了一首即兴创作的诗。
文化熏陶 理想教育
历练心志 提高思维
观赏风景 净化心灵
人生成长 喜获快乐
而今迈步 共享幸福